近年来,不少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多了一重身份——家庭医生,他们的工作是怎样开展的,又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便利呢?一起去看看。
视频:医生走进家门,筑牢健康防线
患者 沈大伯
:“陈医生,你好,还是老毛病。”
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陈航
:“就是血压有点高。(
患者 沈大伯
:血压偏高。)吃东西吃得好不好?(
患者 沈大伯
:可以,很好。)要吃淡一点,不要吃太咸。(
患者 沈大伯
:有数。)”
沈大伯今年75岁,常年血压偏高,他专门找到自己签约的家庭医生陈航,来做做检查。一名患者一名医生,像是多年的老朋友,熟悉地打着招呼。
患者 沈大伯
:“对我们情况比较了解嘛,所以我们一到以后,哎,感觉到拉家常一样,人也很熟悉,对我的病情各方面,也了解得比较多。”
陈航是一名全科医生,2015年,全省开始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陈航主动报名,成为了一名家庭医生。
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陈航
:“签约后会有个档案,档案有他的健康资料,现在杭州市的大医院做的检查,体检的报告,我们都可以看到,我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健康情况。”
患者 沈大伯
:“我有他的手机号码,我也知道他每个星期,是哪几天在上班的,所以我一般来说,可以跟他联系,比较方便,上一次我(社保)卡有点不大好了,陈医生就跟我说,到哪个地方可以换,那我们就很方便,知道了这个事情。”
成为家庭医生以来,陈航的签约人数,在一千两百人左右,打开手机,几乎全是签约的患者发来的问题。
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陈航
:“需要我帮忙转诊,他说要我帮忙查一下,约转诊的医生,然后一些拍片的问题,一些检查的问题。做好的家庭医生,更好地做好社区健康的防线,第一道防线。”
在陈航的帮助下,患者们总能找到妥善的就医方式,不再像以前那样,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挤了。作为一名家庭医生,陈航的工作,还不止这些。
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陈航
:“我们有个医养结合,长期卧床的,需要社区上门照料的老年人,我们也会上门服务。我们听听看啊。”
这位大伯今年68岁,因为小脑变性,失去了吞咽和行动的能力,只能长期卧床,每隔一个月,陈航和同事们,都会上门来给他做检查。
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沈逸
:“就给他上门量血压,血糖监测,还有留置胃管,然后再查看他,有没有压疮的情况。”
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陈航
:“营养状况还可以,就是你要帮他多翻身,他痰还是有点。(
患者家属 倪阿姨
:痰蛮多的,他自己还会翻身。)你要叫他多翻翻身。”
患者家属 倪阿姨
:“验血都是他们上门来的,我要验血了,要化验了,我跟他们联系好,他们派人来的,换胃管呢,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换的,上门来换的咯,他又不会走路,反正我们去医院,都要120救护车的,他不会走路的,轮椅也坐不了。”
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陈航
:“肯定会坚持下去,我觉得这个还是比较有意义的,特别是两慢病的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对病人的预后,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还是挺有帮助的,我们这么多年下来,我觉得还是做出一点成绩来的。”
文章来源于:1818黄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