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数据派
来源:高绩
12月18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官网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档、C档)获选结果的通知》。这一消息颇为重磅,因为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是国家为培养高层次人才而设立的重要项目之一。
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关于开展2023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博管办〔2023〕121号),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档、C档)的申报和评审工作。经过严格的评审和筛选,最终确定了4617名获选人员。
这次获选人员的名单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工程等。这些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各自的领域中都表现出色,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他们的入选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学术成就的认可,也是对他们未来研究潜力的肯定。
获选人员将获得国家资助,包括研究经费、科研设备、生活补贴等方面的支持。这将为他们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推动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2023年起,国家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资助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过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按照分配指标的方式获得资助,但如今,这种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分类分档资助,分为A、B、C三档,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资助。
其中,A档为博新计划,获选名单已经公布。这项计划旨在选拔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厚的资助。博新计划的资助标准非常高,这也是为了更好地支持这些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科研工作。
B档的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8万元,这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标准。这样的资助力度可以更好地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研究项目。同时,这也体现了国家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重视和支持。
C档的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2万元,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标准。虽然资助额度有所降低,但仍然可以满足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基本需求。这样的资助方式可以更好地支持那些在科研领域刚刚起步的研究人员,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无论是A档、B档还是C档,国家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资助期均为2年。这样的安排可以更好地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长期的研究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研究项目。同时,这也体现了国家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长期支持和关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视,博士后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研究群体。据统计,共有来自211所高校的博士后入选。其中,清华大学入选人数最多,共有252人;北京大学入选人数位居第二,共有189人;上海交通大学共有172人入选,位居第三。
浙江大学共有157人入选,位居第四,四川大学共有138人入选,位居第五,携手124人入选、排在第七名的中山大学共同超过了2-3所华东五校成员。复旦大学作为华五成员共有126人入选,排在第六位,中科大85人入选排在第十位,南京大学30人入选,排在第29位。
这些博士后是各个高校的重点培养对象,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的入选也代表了所在高校的科研实力和水平。
博士后的培养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些博士后们将在各个领域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