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打工人有多难?
要关心家里孩子唱什么歌( 为啥那么火?小学生都爱唱《孤勇者》是因为…… );
要注意自己去超市里买的雪糕多少钱( “雪糕刺客”,哪里逃! );
当然还要操心家里的老人——因为,总有丧心病狂的诈骗套路,觊觎着他们的钱包……
死鱼复活,这你也信?
上一秒还是一动不动的“死鱼”,往水缸中倒入“干细胞提取液”后,眼前的鱼竟起死回生、活蹦乱跳。
真有这么神奇的事吗?
近日,湖南怀化靖州县公安局渠阳派出所破获了这样一起诈骗案。
靖州县公安局渠阳派出所副所长钟达成介绍,向某是本地人,她自述因为开超市亏本了,于是经人介绍一种名为 “干细胞小分子提取液”的产品后,心里有了主意。
由于超市后方就是仓库,向某决定利用场地, 在举办“健康讲座”的同时,向顾客推销“干细胞小分子提取液”。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向某就格外留意来超市购买东西的顾客。 如果判断对方在60岁以上,向某就会在顾客结账时邀请他们参加讲座,并为顾客送上鸡蛋、面条等礼品。”
当然,在接受礼品的同时,这些顾客还需要填上自己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以便 能收到举办“健康讲座”的通知。
经查,截至被抓获,向某共在超市举办了两次“健康讲座”,第一次是在2021年12月,第二次是在2022年5月。
“向某对于这款产品的提货价为每份750元,一份有3盒,每盒120支。然而,向某在售卖时,每份售价2000元,几乎翻了两倍。”
向某在讲座上对这款“干细胞小分子提取液”的产品 进行虚假宣传,扩大产品功能,鼓吹服用该产品有修复细胞、提升营养、增强免疫力、抵抗疾病等功效,以此兜售实际并不具备药效和保健功能的产品。
为更好地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向某还在讲座上做了“死鱼复活”的实验:将提前购买的活鱼放在冰堆里冻僵后,放置常温水缸,然后往水缸里倒入“干细胞提取液”。一分钟后,在座的老年人发现死鱼“奇迹般”地复活了。
因亲眼目睹“干细胞提取液”能使死鱼“起死回生”,老人们便对这款保健品的功效深信不疑,纷纷掏钱购买,两场讲座便卖出24份,共计4万余元的产品。
然而“干细胞提取液”和“死鱼复活”皆为骗局。民警介绍,“干细胞提取液”就是普通食品,并无药效和保健功效。“死鱼复活”实为准备的活鱼,只在冰堆里放置一分钟,拿出放在常温水缸时,鱼还是活鱼。
目前,犯罪嫌疑人向某因涉嫌诈骗,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洗脚排毒?这是套路
养生保健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
而街边的足疗店,也针对这种心理,推出诸如排毒等各类不同的养生项目,有的还自称具备了中医资质,动辄收取最高几十万的天价费用,甚至专门以老年群体作为行骗对象。
近日,黄浦区法院就宣判了一起相关案件,一家足浴店通过话术套路卖排毒产品先后累计骗取老人们79万余元!
而这位被告——也就是以老年人为诈骗对象的某足浴养生店的店长,竟在庭审时痛哭流涕地向法官表示: “希望审判长,能给予我宽大处理,家里老人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为我这个事操碎心了。”
???
自己家里也有老人,为何还敢违背良心和道德,对其他老人下狠手?
据悉,作为该足浴店店长,陈某与足浴店的经理、技师等人,根据他人培训传授的销售话术及方法,找准女性老年人为潜在对象,通过与顾客们的攀谈,了解对方的消费能力、身体状况,再由两名技师虚构自己具有老中医身份或背景,根据顾客自己提供的身体信息谎称顾客患有相关疾病,需要进行排毒治疗,诱骗顾客高价购买所谓排毒产品。
到底是什么治疗呢?
对此,上海市黄浦区检察院检察官张璐介绍道, 该足浴店的员工会引导被害人前往酒店,服用他们所谓的排毒产品。
他们所谓的排毒,实际上就是排泄,通过排泄物的颜色,他们会谎称被害人将这些相应脏器的毒素排出身体。
实际上,这些产品并没有排毒效果,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肠胃不好的人,连续大量服用,还会对身体有一定危害。
本案中被告人的目标主要是老年女性群体,四名被害人平均年龄64岁,年龄最大的一位77岁,共计被骗取了79万余元。
根据每位顾客不同的经济状况,一款相同的产品,有的定价两三千元,有的却能卖出几十万。
其中一名花了65万余元购买排毒项目的被害人,实际上总共在该足浴店消费了295万元,以至于到了自己需要看病时,已没有了看病就医的钱,只能向子女讨要,才被家人发现异常报警。
负责该案的上海黄浦区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邱纯杰解读道,认定的事实最清楚、证据最充分的就是本案涉及的排毒项目。前期,在公安机关和市场监管部门的联合执法后,涉事单位已把所有钱款退还给了花费百万的这名老人。 本案查实的四名被害人相对比较幸运,因为认定的所有赃款都已全部追回了。
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陈某伙同他人,共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钱款,数额特别巨大,应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上海黄浦区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三年十个月,并处罚金。足浴店经理、技师等人已被另案处理。
当前,诈骗套路层出不穷,一些犯罪分子假借“养老”“养生”之名实施诈骗犯罪,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网络知识欠缺、辨别能力不强等特点,利用保健培训和产品推介、直播陪护等手段设置陷阱、诱导消费,给广大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精神痛苦。
民警提醒广大老年人,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多和子女沟通,如有疑问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要端正保健理念,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特效药”和“神药”。遇到各种推销要保持警惕,不要相信并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免费旅游、茶话会、参观公司等活动。另外,不要盲目相信高额投资回报,及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有效拦截诈骗行为。
素材 来源:潇湘晨报、新闻坊、 看看新闻Knews、《案件聚焦》栏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