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记者沉听雨
亚运会是今年不可避免的关键词。
3月7日,杭州亚运会迎来倒计时200天,各项准备工作开始冲刺前进。 虽然经过重启后出发了,但这场体育文化盛会的步伐依然稳步而坚定。
我还记得2015年,在万里之外的中亚古城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哈巴德,“杭州”这个词响彻蓝天。 当“中国杭州获得2022年亚运会举办权”这句话响起时,杭州注定会在亚洲体育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站在亚运会的舞台上,作为主办国,我们正向着“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品味、精彩”的盛会目标前进,亚运会精神的荣耀即将在浙江绽放。
开幕舞台
诗画展现浙江魅力
杭州亚运会的大幕将于9月23日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的开幕式上正式拉开。
开幕式的舞台,对大型体育赛事来说,始终是关注和重要的。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仪式,它寄托着国家认同、民族自豪感、人民愿景,是向世界展示国家和城市形象的绝佳窗口。 舞台上一个个闪耀着美丽光芒的瞬间,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软、硬实力。
回溯过去,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到2022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的演出让世界了解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成果,看到了更加自信从容的新时代中国。
开幕式上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也是杭州亚运会的追求。
全国政协委员、杭州歌剧院院长崔巍是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副总导演,他说:“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总是与时俱进。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要让世界了解当今中国、浙江的发展状态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值得注意的是,成为经典的开幕式总是有扎根于本土的精妙表现。
杭州亚运会也不例外。 崔巍说:“浙江元素、浙江精神等,将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团队将呈现立足浙江、展现中国、胸怀亚洲、放眼世界的视觉文化盛宴。 ”。
这样的理念,一直体现在亚运会筹备的各个阶段。
日前,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选定闭幕式暖场节目,从全省340多个节目中进入109个暖场节目库。 其中一个筛选标准是,节目能否以热情和热情,展现浙江人民欢迎八方来客的期待,展现“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魅力。
放眼望去,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主题口号“心连心@未来”、吉祥物“江南忆”组合、核心图文“润泽”和色彩系统“淡妆”等亚运美学元素,无一不在
正如亚运会会徽设计师袁由敏所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智慧,亚运会是浙江完成形象推广的又一好途径。 以钱江潮为形象中心设计的会徽“潮涌”,用一江之潮连接浙江和世界。 他希望再过几十年,人们看到这些标志,会很快想到浙江和杭州,想到属于它的文化底蕴。
对浙江来说,亚运会开幕式是一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程。 特别是推迟重启后,节目制作、编排等需要不断调整。 但崔巍坦言,在压力之下,这是球队不断的突破。 进入3月,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队伍先行进入杭州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进行技术调整,为开幕式上演“前戏”。
我有理由相信,通过这个舞台,世界将了解充满活力的中国和浙江。
体育舞台
为比赛贡献能量
回归比赛本身,亚运会备受世界瞩目,是亚洲最大规模的综合性运动会。
放眼体育舞台,赛事组织是否合理有序运作、志愿者是否周到、体育场是否使用舒适等,考验着浙江的赛事组织管理水平,影响着浙江对外形象的传播。
亚洲体育场在其中看起来最好。
作为举办亚运会的必要基础,杭州亚运会在全省范围内,按照“杭州为主,全省共享”的指导方针,共有56个比赛场馆(含残奥会独立体育场)。 现代化科技发展成果让场馆充分体现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赛事运营理念。
以智能为例,杭州亚组委将3DGIS、BIM、IoT和5G等技术运用到场馆建设中,通过场馆智能管理系统的反复升级,更好地满足亚运会的服务需求。
效果怎么样? 从在各亚运会会场举办的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中,全国各地的运动员、教练等都给予了“会场硬件条件好”“赛道踩起来很舒服”“工作人员很细心”……的评价。
这并不是结束。 按照主办亚运会的标准,这些赛场和运行队伍将继续通过全要素参与、全流程演练,不断练兵、积累经验、优化功能,通过实战提高比赛水平。
亚运会志愿者也是体现浙江赛事水平的亮丽名片。
“他们代表着杭州、浙江、中国的形象,选拔非常严格。 ”杭州亚组委志愿者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选拔都是对面试者的服务动机、心理素质、个人能力、仪容形象等全方位的评价。 成为大赛预聘志愿者后,以心理健康、礼貌、上岗纪律、服务技术、应急处置、志愿者支持等为主,参加通用训练、场馆训练、岗位训练等,最终帮助上岗志愿者综合素质高、服务水平专业
选手是这个舞台上比赛的主力军。
特别是对浙江的运动员们来说,能在家乡参加这样一场国际性的比赛,是几代浙江运动员的愿望和自豪。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羽毛球运动员陈雨菲前段时间辗转各地,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公开赛备战亚运会。 她是这样说的。 “这是亚洲体育人的盛大聚会,是我们的大师。 我相信所有来自浙江的运动员都想在《家门口》亚运会上展现浙江体育的风采和实力。 ”
亚运步伐渐行渐近,舞台各方为杭州亚运贡献力量。 这是共同的期待。 杭州亚运会可以赢得更多的赞誉,在亚洲体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城市舞台
让生活变得更好
这是一次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认知——大型国际盛会,在提高城市能耗水平、城市质量、推动城市文化发展、拉动经济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办好会议,建设一个城市。 对浙江来说,乘着杭州亚运会的东风,这绝不是口号。 正在准备的亚运会正在给浙江带来真正的变化。
自2020年《杭州市亚运城市计划纲要》发布以来,杭州联动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等合作城市,健康城市建设行动、城市国际化推进行动、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绿水青山守护行动、数字治理赋能行动、产业发展质量行动、文化名城传播行动
市容不断提高。 全省各地围绕重要节点、重要区域,提高标准,展示全域美景,期待以最好的状态、最美的环境迎接亚运会。
城市文明风气开朗。 在杭州,“亚运会青年v站”陆续建成,服务开展,民用设施齐全,城市志愿者提供帮助,宣传亚运会知识。 大会期间,他们将为市民和海内外来宾提供语言援助、交通指导等多项志愿服务。
借助亚运契机,国内外重要体育赛事、国际会议等越来越多落地浙江,提升浙江韧性、张力和国际化程度。
一年多的空档期,也给亚洲赛场的利用带来了新的尝试。
“天气暖和了,来会场打球、健身的市民比以前多了。 到了周末,预约更满了,人流络绎不绝。 ”金华市体育中心体育馆馆长毛仁杰明显感受到了体育热潮在城市里涌动。
自去年5月中旬以来,已有56个亚洲体育场陆续“开门”,只需注册“亚洲体育场在线”,即可通过手机预约。 这些惠民开放的亚洲体育场、陆桥下的网球场、社区大厦楼顶的篮球场等不断增加的体育场和体育设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体育锻炼的便利。
浙江人亲身感受到,身边悄然变化的——交通便利了,道路美化了,城市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志愿服务增加了。 不断增长的城市“脸”,将“美”持续书写在每个人的生活中。
亚运会改变了北京和广州,但现在也在改变浙江省。 赛前赛后持续释放的红利,让亚运会的印记成为城市品牌,可持续促进城市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