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穷人为何不去野外开垦荒地,做到自给自足?而是要给地主打工

2022-10-09   遥望春风

原标题:古代穷人为何不去野外开垦荒地,做到自给自足?而是要给地主打工

中国古代只要是在经过多位贤明君王的统治以后,就会出现所谓的“盛世”,所谓“天朝盛世,万国来朝”,但其实根据现代历史学者的研究,当时的盛世基本也就是将生活水平维持在没有人饿死的水准。盛世尚且如此,其它时期就可想而知了,而无论任何时候,最为受苦的都是最底层的穷苦百姓。

正如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古代的穷人们受到官府以及地主的压迫,生活中具有重大的压力,每年辛辛苦苦得来的收成,大部分都要交给地主,那么他们为何不去野外开垦荒地做到自给自足,而是要给地主打工呢?

看上去这个问题很让人费解,毕竟自给自足与给地主打工之间,哪一个选项的利益更大是一目了然的,那么古代穷人们为何不选自给自足呢?显然是因为这其中有一些制约因素,让他们不能够充分自由地选择。

首先是开荒需要得到官府的批准,一片荒地放在那里抛荒的时候,它就是一片没有什么价值的荒地,看上去也是无主之地,但其实它的所有权一直都在官府手中,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通的穷人是没有开垦土地权利的,只有在官府权威减弱以及人少地多的情况下,穷人们才有可能得到允许去开荒。

其次是可供开垦的荒地数量极少,能够成功种植出粮食的土地,需要满足几个基本条件,首先是土壤肥力,其次是具备水源,另外还得满足充足的阳光照射条件,满足这些条件的因素基本就是有主之地,而且古代生产技术相对低下,开发土地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穷人很难具备这个实力。

再次是就算成功开荒也很难保有,在那一个年代穷人们缺乏保护自己财富的有力武器,他们大多没有读过什么书,所以很难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至于财力与势力那就更是相当遥远,那一些具备雄厚财力势力的大地主不会轻易允许这些劳动力离开自己的土地,所以必然会用尽各种办法进行打压与阻拦,而穷人们面对这些打压时是非常无力的。

最后是哪怕开荒成功也不一定有收成,这个就是穷人们的抗风险度很低,可能辛苦攒下一年口粮来开荒,并且也成功开垦了荒地种上了粮食,就在等着丰收拥有口粮的时候,突然一场旱涝与蝗灾就能够很轻易地击碎那所有的梦,让自己陷入近乎万劫不复的境地,这个风险是穷人难以承担的,所以他们也宁愿一直给地主打工,而不是自己去开荒创业。

古代穷人为何不去野外开垦荒地,做到自给自足?而是要给地主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