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一个小镇这样抗疫
新场抗疫先锋榜(1)
戴着眼镜仍掩藏不住几分青涩、说话细声细气的 李雯,1999年出生,共青团员。
2020年底,刚从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毕业未久的她考上社工资格,2021年3月来到石笋居委会,具体负责老龄、残联等条线工作。
才20岁出头的李雯去年还被选上镇人大代表。“我是 最年轻的代表,可能因为平时联系服务老年人,石笋居民区老龄化程度很高,熟悉我的人自然也就多了。当时很意外很忐忑,心想社区爷爷奶奶们的气场好大呀,我一定不能辜负这份期待。疫情一发生, 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些爷爷奶奶。”
驻守会议室的这43天
5月7日,这是李雯和她的伙伴们驻守石笋居委会住地的第43天。
“我爸爸是公交司机,疫情防控期间驾驶转运车辆往返方舱医院,他的岗位风险大,工作强度高,处于闭环管理。家里三代同堂,我挺惦记爷爷奶奶和小我10岁的妹妹。妈妈和阿姨等家人每天晚上跟我简短视频通话,多半是担心我年轻,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工作经验不足。”
早在3月中旬 石笋居委会就做了A、B角排片表,工作人员和社工志愿者分成两拨,晚上轮流值守单位。随着防疫形势越来越严峻,3月26日开始,大家都住进了会议室。
“实际上居委会像个大家庭,晚上‘男生’‘女生’各占踞一个会议室当‘临时寝室’。徐菊芬副书记论年龄是我们几个90后、00后的阿姨辈分,可她就像大姐姐一样,每天细心关照我们这些‘弟弟’‘妹妹’的工作生活,提醒我们注意安全防护。”
惦记着彭爷爷的药盒
此轮疫情蔓延后,李雯立即把关注的目光聚焦于她日常服务的爷爷奶奶们。据了解,整个石笋居民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近900人左右,其中70岁以上在400人左右;80岁以上孤寡独居空巢老人26人。
浦东封控后,居委会确保原来接受助餐送餐服务的14户家庭继续得到相应服务。
“但有些原来生活自理能力还行,可以自己做菜做饭的老人,因为不会使用各种线上购物方式,买不到菜,也提出需要送餐服务,最初几天我迅速汇总梳理这类特殊需求,帮助6户老年家庭申请落实到位。”
家住新艺路某号的彭老伯,是李雯特别放不下心的一位。
“爷爷80多岁了,平时独居,由护工照顾,行动离不开轮椅,因为疾病后遗症缘故,说话不利索,吃什么药自己讲不清楚,封控前由住在别处的子女用分格药盒装好送到家中。封控后他们过不来,很急!我更急!我就想办法联系上他们,定期取到爷爷常用的神经类药物,确保分格分量无误。这段时间每天惦记着彭爷爷的送餐是否吃得习惯,药量还剩几天。”
当然,李雯牵挂的不止“彭爷爷”一位,平时辖区内独居老人和患病老人的各种形形色色需求,她心里有本账,疫情防控期间,她时常和同事们对着“这本账”,关心这些老人的配药就医需求是否得到及时解决。
她还时刻关注着手机上来自公众号和工作群的各类服务消息,随时掌握,迅速跟进。
“有的老年家庭和残疾家庭,他们经济能力很有限,对于政府的保障政策特别敏感,非常关注。我就像他们的‘眼睛’‘耳朵’,看到啥听到啥,及时转告。有时候还要做足功课,解答他们各种提问。”
尤其是与老年人防疫保障相关的福利,一个不漏,及时转发、跟进落实。看到不少60多岁的社区老人虽然会使用智能手机,但经常转发些不靠谱的防疫信息和“小道”消息,李雯就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将权威媒体发布的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和服务信息及时推送至居民群里,缓解大家的恐慌情绪。
李雯说:“我要成为爷爷奶奶们的心理‘拐杖’!”
服务端口连着
高效运转的终端
“我和小伙伴们就像一个个USB端口,后面连接着高效运转的终端处理器。社区独居老人反映慰问礼包发放不到位了,居民突发急病、120救护车来不及赶到了,我毕竟经验不足,徐立力书记手把手指导,他亲自制定方案、出面协调,甚至亲自上门,妥善处理居民的各种诉求。这样的工作氛围给了我特别友爱的成长环境,我努力向他们学习,学会自己独立处理好。”
就是这样一位口口声声自己经验不足的姑娘,目前承担着石笋居委会外场与后勤保障志愿服务工作,每天睡三、四个小时是常态。打电话核查信息,不分昼夜穿着厚重防护服、戴着口罩上门进行封户,在全市转运能力处于极端困难时期陪着医护人员去被感染居民家里做核酸,协调解决居家隔离人员生活用度,对接隔离点返辖区人员、安排医护上门核酸采样……
“每样工作她都冲在前,尽职尽责,体现青年志愿者的担当。社区很多老人称赞小姑娘‘这个人大代表没选错’。”石笋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立力说。
李雯自己则笑称:“因为我年纪小,体力充沛,睡几个小时就好像又充上电了。”
“我和小伙伴是个战斗小分队!”
“居委会有很多小伙伴,大家都很拼,我们是个能量满满的战斗小分队。”李雯说。这次浦东封控后,根据分工,她和“99后”唐建青、“00后”韩光辉搭档,仨人组成青年志愿者小分队,对口负责石笋一村小区各项抗疫服务保障。
“比较困难的是3月底至4月上旬,每次组织全员核酸检测都要使用新生成的二维码。这片区域总共一千多人,几乎半数以上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我们在核酸检测的前一天,提前上门,用自己的手机登录健康云,帮他们一个个生成二维码,截图后统一打印。这样先花上大半天时间准备,到了现场采样时,居民排队的时间可以大大减少,暴露在风险中的几率也可以大大减少。”
每一轮全员核酸检测,三人小分队都要连夜准备好各种采样物品。
“后来换成核酸码之后,我们松了一口气,生成、截屏、打印一遍可以用很多次。我们还想出很多可以提速的办法,根据10人混采或5人混采的要求,提前前往医院领取试管码以及封箱码,将试管码逐个贴上采样管,有效防止在现场戴着手套贴码时容易粘连起皱。这样做的前提是,在现场我们要和小区志愿者高度默契,紧密合作,绝对不能搞混人数。即便如此,每次核酸检测的时间短则半天,长则一整天,穿着大白服坚守在采样区协助,回来衣服都是湿答答地贴在背上。”
而因为残障和疾病等原因不能出户的20多户居民,分布在公寓房四楼、五楼等各楼层的都有,就由李雯带着采样人员上门,协助扫码,配合做好现场消毒。
随着本轮疫情防疫进入最关键时刻,李雯和她的小伙伴们信心满满,干劲满满。
李雯说:“我们青年志愿者必须按照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守土尽责,要为社区居民、为我服务的爷爷奶奶们当好宣讲员、贴心人,为小乡村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90后’‘00后’的青春力量。”
做好个人防护
疫情终会结束
加油上海
来源:下沉新场镇干部抗疫临时党委工作动态(编者:唐琼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