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如懿断发,导火索是令妃造成的,“魏璎珞”绝对不是白月光
生在宫闱当中,便不当有人世真情。《如懿传》中乾隆和如懿本来两小无猜,本应互许终身的二人,却在错综复杂的政局背景中,渐渐暴露了个人对抗现实的软弱无力。
但是在面对同样的困局的时候,故事的两位主角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乾隆皇帝委曲求全,迷失自我,扼杀了曾经青涩纯真的自己,而将自己改造成一个铁血无情的政治机器。
但如懿虽然无法规避朝局施加给自己的压力,但宁肯放弃名分地位甚至两人名存实亡的感情,也依然坚守自己心中那份纯挚真诚,春光旖旎的感情。
面对乾隆皇帝前来邀约,如懿断然不肯蒙骗自己,亵渎过往,毅然断发,以誓相别。乾隆皇帝也因此忿然离去,收了如懿恩泽,与其死生不复相见。
故事固然凄美,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历史上的乾隆后宫,发生的事情更加令人叹惋。同样是步步为营的后宫,局中人也难免受旁人忌恨。然而故事的主人公却感情和现实双双失利,历史上的“如懿”也断了发,可这确是封建王朝的一个无力女子的悲剧。
如懿的原型是乾隆的皇后,辉发那拉氏。辉发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年幼就在乾隆皇帝身边服侍,后来位分逐渐升高,在富察皇后死后,升任皇后。但在乾隆朝的某一天,辉发那拉氏却挥刀断发,乾隆为此震怒,随后商议罪名论罚,废了辉发那拉氏的后位。
造成辉发那拉氏悲剧的是两个人。在感情上,她从没有走进过乾隆的心里,实际是皇族体面的牺牲品;在现实中,她受“魏璎珞”的狙击,被利用皇帝的心结和两人之间的嫌隙,煽风点火,心绪烦乱,从而行为极端,以致废后。
辉发那拉氏出身不低,而且相伴乾隆皇帝多年,在成为皇后之前,没有负面传闻,不可谓对皇帝没有感情。可以说她成为皇后,心中也是一心一意,想要照顾好自己的夫君,尽皇后的本分的。
但是乾隆皇帝心中远远容不下辉发那拉氏。乾隆历史上颇有风流名声,但是实际上他一生中一直挂念他的发妻,富察皇后,以至于在富察皇后身故之后,多少有些“渐次花丛懒回顾”之感。
然而,皇后之位不可久缺,最终要有人顶替。乾隆对富察的思念虽被人理解,但他却对其余人太过薄情,以至于毫不留颜面。辉发那拉氏的册封礼上,他并没展示多高兴,反而写诗悼念富察氏,形容自从你死后,天下千娇百媚,又怎能与你相比?话锋直指无辜的辉发那拉氏,可想而知辉发那拉氏的心情。
辉发那拉氏封后之后,乾隆也对她提不起兴趣,处处冷淡。然而皇后毕竟不能太过放肆,对乾隆处处忍让,这一切终于在乾隆巡幸江南的时候,在被有心人存心构陷之下,爆发了。
乾隆携诸妃下江南,本是大好之事,各人都心情舒畅。但是此时令妃,也就是《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却突然向皇帝进言,请命封自己为皇贵妃。按照惯例,皇后在世,不得立皇贵妃。此时辉发那拉氏就在现场,令妃却提出此种要求,实在和《延禧攻略》中看似完美无瑕的魏璎珞大相径庭。
乾隆和辉发那拉氏之间发生了什么不知道,只知道故事的结局是辉发那拉氏愤而断发,而乾隆被辉发那拉氏的无理行为激怒,连夜将皇后送回京城,并且回京后就着手褫夺了辉发那拉氏皇后之位。
辉发那拉氏本对乾隆一心一意,无奈被推举到皇后之位后,处处被乾隆与富察氏相比,这是哪个女人也忍受不了的,在长期的积累,和她人的挑唆之下,终于爆发了,从而迎来自己凄凉的结局,落魄收场。
故事的另一个人令妃,从中渔翁得利,显然只有她笑到最后。在辉发那拉氏废后之后,她如愿当上皇贵妃,并且总领六宫之事,行皇后之实。之后颇得皇帝宠幸,走到哪里都带着她,看来电视剧终究都是虚构,后宫从来就没有一个人称得上是洁白无瑕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