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间
最近韩国现代旗下高端品牌捷尼赛思高管又有惊人言论,捷尼赛思首席协调官李哲(CEC)公开指责中国员工对公司缺乏感情,三年来无一人购买该品牌的车辆。他甚至鼓励员工离开公司寻求外部发展机会。
据他透露,捷尼赛思中国业务今年已亏损12亿元,上市三年来合计亏损30亿元。造成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高昂的营销费用,捷尼赛思的平均单车营销费用高达71万元。除了亏损,还有销量的低迷。今年前七个月,捷尼赛思在中国的销量仅为965辆,不及一些豪华品牌一个月的销量。这再次凸显了捷尼赛思在中国市场的艰难处境。这些数据都充分表明,捷尼赛思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业绩压力不容小觑。
虽然捷尼赛思亚历山大,但是李哲的惊人言论还是引发了众多网友的不满。因为要求员工购买公司产品似乎有些不合理。员工是否购买公司产品应该是个人选择,而不应被作为一种职业要求。如果公司的产品性能和性价比出色,员工自然会愿意购买,但如果产品存在问题,责任应该落在高管和产品团队身上,而不是员工。
在这个问题上,比如比亚迪、华为等等绝大部分企业,从来也没有听说强制员工必须购买自家产品。再简单直白一点的说,如果一个企业,整天想靠自己员工买自己产品来续命,那这家企业还能活几天呢?
从历史上看,捷尼赛思是现代旗下的高端品牌,曾几次尝试进入中国市场,但均未能取得成功。最早以“劳恩斯”和“捷恩斯”的名字进入市场,但销量低迷,最终退出中国市场。直到2021年重新以“捷尼赛思”的名字进入市场,它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推广,包括用3281架无人机拼出“你好,中国”的标语,并推出了G80和GV80两款新车。然而,尽管这些举措,销量仍未起色。
根据统计,捷尼赛思在2022年国内销量为1457辆,2023年上半年销量为835辆。面对惨淡的销量,最近最近捷尼赛思首席执行官何睿思离职,临时由韩方首席协调员Wells Lee 李哲接管。这表明捷尼赛思正在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当前的挑战。
为了摆脱销量困境,捷尼赛思正在加快电动化转型,推出了三款纯电车型:纯电G80(40.68万-47.58万)、GV60(28.58万-37.23万)、纯电GV70(38.58万-43.98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从目前的销量来看,这三款车型都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并且随着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BBA传统豪华品牌也在加速电动化转型,捷尼赛思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对于捷尼赛思来说,召开全员大会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他们已经认识到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困境,急需寻求突破口。但是高管发表这种惊人言论只会起到相反作用。其实韩国车企高管发表令中国消费者反感言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比如之前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就说:起亚今年一季度全球挣了21亿美金,贴得起中国市场,我们烧钱都能把中国车企烧死!种种哗众取宠的言论非常奇葩。
抛开一些场外因素来说,韩系车在技术层面其实不弱,在海外市场也推出过多款具备竞争力的车型,无论是在纯电车型还是混动车型方面,都有扎实的技术储备。以前现代和起亚在中国市场也曾销量不错。然而,韩系车在华战略的偏差和不重视中国市场的态度,使得其在中国市场的如今一落千丈。只有在未来调整在华战略,重视中国市场,并更好地融入中国本土市场,他们才有机会在中国市场中重新获得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