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日记、查手机、唠叨不停,有控制欲的父母,其实也缺乏安全感

2019-09-25     文竹妈妈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做过一个小调查,很多孩子都抱怨自己父母对自己管的太多,完全没有隐私观念,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不管生活还是学习总要参一手,翻日记、查手机、唠叨不停,还不能反抗,如若孩子反抗,父母就会将“不听话”“不懂事”的帽子扣下来。这些掌控欲望极强的家长简直是绑在孩子身边的木鱼,敲敲敲一刻都不让人清净。

其实,孩子们也还是能从家长做的各种小事中感受到父母的在乎和照顾的,时不时能意识到“他们是爱我的”。但同时,这份爱也是让人窒息的,还让人无法逃脱,如果这种状态没有改变,会随着孩子长大变本加厉,孩子的未来人生会怎么样可想而知。

现在很多成人的婚姻工作都摆脱不了父母的操控,“不准去外地读书。”“找工作不能离家太远!”“结婚对象一定要我满意!”……而这一切的根源,很可能是家长本人缺乏安全感导致。

所谓安全感,是指对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可能发生的预感,个体在处理自身问题时的控制度以及对外界事物的确定感和可控感。


翻日记、查手机、唠叨不停,其实是父母也缺乏安全感。

  • 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没有界限感。

很多缺乏安全感的家长在跟孩子相处时,是没有界限感的,这种家长并不孩子当独立的个体,而是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是自己的一部分,对于孩子有权对“自己的”进行各种操纵,以确保孩子生活在自己认定的安全范围中。在他们的意识中,孩子是不能有自己想法的,只能被逼着认同父母的决策。

  • 缺乏安全感的人用控制欲掩饰。

缺乏安全感的人觉得除了自己能掌控的部分,其它未知都是失控的,失控意味着危险,是不安全的。所以这类家长眼中孩子如果脱离自己的掌控也会令他们不安,所以对待孩子的人生,不愿意放手,他们只相信自己的人生经验,自己走过的路绕过的弯总是没问题的,孩子照着走就不会出事就会很安全。

  • 缺乏安全感的人情绪容易夸张。

缺乏安全感的人其实心理一直处于负面情绪中,所以过于敏感,一点小错误都能无限放大,让自己身处不安中,而这种人当了家长,就会用同样的心态教育孩子,把自己的不安放在了孩子身上,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和错误,一个劲的阻止孩子跟自己的思维脱轨。

缺乏安全感的父母表面上对孩子面面俱到,什么都关心,什么都考虑,生怕孩子出事,脱离自己的掌控,看起来孩子是安全了。事实上,孩子已经被父母一起拖进了“缺乏安全感”的泥沼,严重影响了孩子走向幸福的人生路。


性格软弱和紧张型的家长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

据心理学研究分析,性格软弱和紧张型的家长,一般容易唠叨。性格软弱和紧张型的父母对孩子唠叨不停,其实是缺乏安全感,对孩子不自信才会重复唠叨。

  • 影响孩子在成年后的交际关系。

跟缺乏安全感的父母生活长大的孩子,在社会交际中明显处于劣势。由于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的过度操纵,孩子无法凭自己交到朋友,成人后跟外界接触更加无法适从,不能主动跟人打交道,不知道正常的人际关系是怎样的,无法与人产生亲密关系,父母造成的阴影进一步加深。

  • 无法独立,没有自我。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高压下,得不到作为独立个人应有的自由,生活的动力越来越小,情感也会变得麻木,仿佛父母手中操纵的玩偶。缺乏安全感的家长,把自身的不安投射给了孩子,让孩子找不到自我生存的意义,觉得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父母而不是自己,没办法独立自主,就不能真正快乐的生活,真正发自内心的感受到爱。

  • 充满自卑感,活在自责中。

缺乏安全感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孩子踏错一步或者达不到目标,就会让父母加大对孩子的压力,美其名曰“为孩子好”,其实不过是填补自身的安全感,比如学历低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很高,一定要求孩子考上大学,这样就不会像父母一样生活艰难了。在超出孩子能力的高标准下,孩子因此无法产生自信,而一个劲地责怪自己。

缺乏安全感的父母在毁自己的同时,也在影响孩子的人生,其实是在不自觉中将自己的痛苦通过控制欲转嫁给孩子,家长应该自省,而作为被影响的孩子也应该想办法自救。


当孩子做到这几步,父母就该放心了。

  • 能够真正独立,能对自己负责。

有些孩子一方面对父母的决策充满抱怨,一方面又缺乏反抗的勇气,往往不得不向父母屈服。而一次屈服,就意味着往后无数次妥协,这只会更加助长父母的控制欲,从而掉进人生的无尽深渊。你因此将人生的困难推给父母也没有用,那也只是给你的软弱找了个借口,孩子的人生毕竟是孩子自己的。

想要解决问题,就要坚定做自己,这意味着你要真正的独立,能够为自己做的决定承担后果,当然,这就意味着你做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一味的跟父母作对“越不让我做什么越要做”,这是叛逆,不是独立。

  • 要跟父母平等面对问题。

父母把孩子当控制物,孩子觉得理所当然,其实是双方想当然地把血缘关系掺杂进来考虑事情,而不是关注事物本身,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做事,孩子表示不解或做不到,父母立马用身份打压“我是你的家长,我说的都是对的!”

所以要解开这个死结,最好的方法是,脱离身份关系看问题,客观分析,找到根本所在,双方才可能理智解决矛盾。

  • 做到温和理智的跟父母沟通。

一味争吵顶嘴或冷战是无法真正停止与父母的争执的,这样的结果只会换来与父母的分歧越来越大,本来的小事也变成了大事,伤人伤己。想解决问题,就不要情绪化,而是理智,冷静的跟父母做有效沟通。

缺乏安全感的父母并不是不爱孩子,只是不懂得爱也会变成负担,阻碍孩子前行。而作为孩子,要认识到命运的终点终归把控在自己的手里,人一定要为自己负责,父母的阻拦并不是借口,而应该当作人生无法避免的难关,想办法找到渡过的方法。

今日话题:作为家长,你觉得你缺乏安全感吗?作为孩子,你的父母有控制欲吗?有什么想法可以留言大家一起探讨。

————————

我是文竹妈妈,家有两宝,大宝5岁,小宝3岁。一人带两娃的艰辛让我更懂得如何照顾宝宝。

文竹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分享,为宝爸宝妈排忧解难。欢迎各位与我分享育儿过程中的小问题小确幸。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wruZ20BJleJMoPMsy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