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号称“明代诸葛亮”,书法也超凡脱俗?网友:小学二年级水平!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明朝建立。作为开国君主中出身最寒微者,他能建功立业,少不了一大批文臣武将的鼎力辅佐,这一点与汉高祖刘邦颇有相似之处。不过,朱元璋也“继承”了刘邦鸟尽弓藏的手段,很多与他共患难的臣子,最终都被诛杀。
在大明的开国功臣中,有一人颇具传奇色彩,他就是刘基,人称“明之张良”“明之卧龙”。刘基,字伯温,元至大四年(1311年)生于浙江文成县。从小他就颇具传奇色彩,史籍记载他过目不忘、一目十行,十余岁便熟读诸子百家典籍。二十三岁中进士后,刘基便在元廷为官。
1360年,朱元璋效仿刘备“三顾茅庐”,请刘基担任自己的军师,在他的辅佐下,仅用八年,明朝建立。文有刘基、武有汤和,这是少数几位得以善终的功臣。刘基不仅是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文学家与书法家。语文课本中收录他所写的《卖柑者言》,而他的书法以独具个性,可惜少有人知。
刘基传世书法真迹不多,比较知名的有《春兴八首诗卷》以及写在陆柬之《文赋》卷后的跋文。在刘基生活的年代,书坛笼罩在赵孟頫妍媸书风之下,启功曾在《论书绝句》中写道:“有元一代论书派,妍媸莫出吴兴外”,而能够对“赵体”风格有所突破的,以倪瓒、吴镇、杨维桢为主。
刘基同样以晋唐名家为师,其笔法基础来自王羲之,他对右军极为敬佩,说道:“王右军抱济世之才而不用,观其与桓温诫谢万之语,可以知其人矣。放浪山水,抑岂其本心哉?临文感痛,良有以也,而独有能书称于后世,悲夫!”
刘基主学羲献,兼取赵孟頫、智永、虞世南、颜真卿等人笔法,我们可以通过其作品领略。以《春兴八首诗卷》为例,此帖既有藏锋逆入,也有尖锋入纸,以中锋行笔为主,笔画连带较多,但干脆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横画提按分明,头尾重、中间轻盈,撇捺舒展。
从此帖结字来看,吸取赵孟頫晚年书风,也有颜真卿、李邕风格。以横取势,间架紧实,主笔适度拉长,呈现宽绰舒展的形态。同时,书写时向右上倾斜,营造险奇的趣味。《春兴八首诗卷》笔画轻重分明,字形大小错落,用墨浓淡自然,章法疏密得宜,既合古法,又富有变化,非俗手能为。
刘伯温写在《文赋》上的跋文经常被网友调侃“丑”,甚至还被讥讽是“小学二年级水平”。在此卷中,刘基用墨浓重,笔画朴拙,以颜柳笔法为主,颇有“宁拙毋巧”“宁率真毋安排”的自然流露。
大家对刘基书法有何评价,欢迎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