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网红”部队无当飞军,究竟是什么来历?又有哪些亮眼表现?

2022-07-27   仲安筠

原标题:蜀汉“网红”部队无当飞军,究竟是什么来历?又有哪些亮眼表现?

历代诗·三国(杨简)

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

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

提到三国时期蜀汉的精锐部队,那一定绕不开白毦兵和无当飞军。一些游戏、小说包括论坛上经常有这两支部队的身影,可以说是蜀汉的“网红”部队了。有关于白毦兵的资料非常少,也比较模糊和神秘,而相对而言,无当飞军的资料就比较多。它的组成、它的统帅以及它在实战当中的表现在史料中都有记载,让后人可以更为直观地去看待这一支精锐部队。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介绍一下无当飞军的组成和实战。

无当飞军的组成

无当飞军的组成,来源于南中地区的青羌族人。刘备在“夷陵之战”战败,蜀汉政权的威望受到打击;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更促使南中四郡(即益州郡、越巂郡、牂牁郡、永昌郡,其中永昌郡在吕凯和王伉的保护下,没有被南中叛军侵入,但是永昌郡距离成都太过悬远,也是被叛乱的南中三郡隔绝开)脱离蜀汉的掌控。在建兴三年(即公元225年),诸葛亮终于决定出兵平叛,蜀汉军队分为三路,诸葛亮进攻越巂郡;李恢进攻益州郡、马忠进攻牂柯郡,三路大军汇集于益州郡,对益州叛军首领孟获七战七胜,算是暂时平复了南中地区的叛乱,将其重新控制起来。

《汉晋春秋》:“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

虽然孟获承诺“南人不复反矣”,但这明显是一句空话(事实上诸葛亮南征也没有达到这个效果)。诸葛亮想加强对南中地区的控制,但由于兵力上的不足,加上刚刚大动刀兵,不方便留守军队。于是诸葛亮对南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抚、分化、控制的政策。诸葛亮迁徙一万余户青羌人到蜀地,从中挑选出一支精锐的部队,就是所谓的无当飞军。通过这个政策,诸葛亮既加强了对南中的控制,也为蜀汉吸收到一批良好的兵源,然后投入到接下来的对曹魏的战争当中,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华阳国志·南中志》:“移南中劲卒青羌万馀家于蜀……号为飞军。”

关于无当飞军的具体的组成,很多人认为是一些善于山地作战和防御战的步兵。但考虑到“无当飞军”这个名字,以及《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一句话,可以判断无当飞军中应该也有一定数量的骑兵,配备的战马可能是南中特产的“滇池驹”。

《后出师表》:“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

《华阳国志·南中志》:“俗称之曰‘滇池驹’。”

无当飞军的统帅

无当飞军的可考的一个主帅就是王平。王平得到诸葛亮的青眼看待,是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当时诸葛亮运用了一个奇谋:令赵云和邓芝出褒斜道充当疑兵,诸葛亮带着主力部队进攻陇右。由于蜀汉多年没有对曹魏动兵,使得曹魏放松了警惕。诸葛亮的突然袭击导致陇右震动,三郡(南安郡、天水郡、安定郡)投降,还有个陇西郡在望风。当时负责西线防御的是曹真,他的部队被赵云的疑兵盯死在关中地区。于是魏明帝曹叡派张郃率军支援陇右,这里有一个重要地点就是街亭。

诸葛亮为了避免曹魏援军进入陇右,派自己的得意谋士马谡去守街亭,王平也在这支军队中。马谡是个理论上的巨人,但是在实战上还有所欠缺。马谡舍弃水源占领高地,结果张郃并不直接强攻,而是断绝马谡的水源,获得了这次胜利。在这次战斗中,王平的表现非常突出,他在之前就频繁劝谏马谡;马谡失败的时候又依靠一千士兵人吓退张郃的追击,收拢溃败的残兵有序撤退。在“街亭之战”之后,王平被提拔起来,成为无当飞军的主帅。网络上有这样一种说法,王平能够用一千人抵挡张郃,倚靠的就是无当飞军。这种说法其实在顺序上出现了错误。

《三国志·蜀书·王平传》:“平特见崇显……统五部兼当营事。”

另外网络上还有一种说法,王平去世以后,无当飞军的下一任主帅是张嶷。在延熙十七年(即公元254年)发生的“襄武之战”中,姜维与张嶷率军北伐,在撤退的时候,张嶷率领无当飞军断后,掩护主力部队撤出。最后张嶷连同无当飞军全军覆没,但是杀伤了至少超过己方两倍的曹魏军队。虽然这种说法比较普遍,但也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一、小编无法找到张嶷统领无当飞军的任何史料(如果有的话,还行方家指正),第二、张嶷在“襄武之战”中确实有战死以及杀伤二倍于己方敌军的记载,但绝非掩护大军撤退。因为这次北伐其实是姜维获胜,张嶷应该是作为前锋,被曹魏讨蜀护军徐质消灭;随后姜维又击败、斩杀徐质,然后迁徙一部分人口回归蜀汉。所以网络上流传的张嶷为无当飞军主帅的说法,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

《三国志·蜀书·张嶷传》:“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陈陨身。”

无当飞军的战绩

可以确定,王平是无当飞军的主帅,那么想要了解无当飞军的表现,就要从王平参与过的战役入手。王平有两次比较突出战绩。一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二是“兴势之战”。

诸葛亮四伐时,他的对手换成了司马懿。司马懿对诸葛亮这个对手抱有非常高的警惕,不敢和诸葛亮进行交战。但这种“畏蜀如虎”的态度必然会打击曹魏军队的士气,引起将领的不满。为了平复这种怨气,司马懿对诸葛亮发动进攻:自己亲自率军进攻诸葛亮,另外派张郃率领一支军队进攻诸葛亮部的南围。而负责南围防御的正是王平。王平抵挡住张郃的进攻,而诸葛亮击败了司马懿,取得“甲首三千”的大胜。当时王平作为无当监,无当飞军应该就是抵挡张郃的部队。

《汉晋春秋》:“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

《三国志·蜀书·王平传》:“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在“兴势之战”时,王平已经是蜀汉的重要将领,都督汉中军事。在延熙七年(即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为了给自己提升名望,率领大军进攻蜀汉的汉中。王平作为汉中都督,以三万的兵力,以及刘备、诸葛亮时期在汉中布置的防线和汉中北部的绵延秦岭,成功拖住至少六、七万的曹魏大军,为后续费祎带领援军截击曹爽打下基础。这次战役中虽然没有关于无当飞军的直接记载,但无当飞军毕竟由王平统领,应该也参与了这次战役。

《三国志·蜀书·王平传》:“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馀万向汉川……魏军退还,如平本策。”

小结

无当飞军的兵源是南中地区的青羌人,他们悍勇非常,兼之善于山地作战。诸葛亮平复南中后,从青羌人中组成无当飞军。按照王平参与的诸葛亮四伐以及“兴势之战”来看,无当飞军至少在防御战上有着不俗的表现。可惜关于无当飞军的史料有限,我们无法一睹他们所有的风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