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李敏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她平日里性格大大咧咧的,不管别人能不能接受,有什么事情马上就会说出来。尤其是对孩子,说起话来更是不管不顾的。
李敏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了,成绩优异。说话也非常有礼貌,在学校,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她,亲戚朋友也经常夸奖,这是个懂事的小女孩儿。
每当大家一夸孩子的时候,李敏就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说:“别夸我家孩子了,她上课总溜号,一放学回到家里就惦记着看手机。这次考试分数又下降了,只是你们不知道而已。”
我们总是说,李敏不要太谦虚,你女儿学习不用心,怎么还在班里名列前茅呢?你说话也要注意一点,不要总是敲打孩子。
女儿也难过的抗议,妈妈,你总是这样打击我干啥啊?李敏理直气壮的对孩子说,妈妈就要时不时的敲打敲打你,省的你飘飘然的,骄傲自满。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说,不要总是夸孩子,怕他们骄傲,大家都知道骄傲使人落后。就要经常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督促他们尽快的改正缺点,这样才能有所进步。
父母一句温暖的话语,会唤醒孩子沉睡的心灵,让他们有力量奋勇前进。反之,家长总是对孩子说打击挖苦的话语,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导致孩子无所作为,安全感很低,等长大后,也很难被温暖。
其实,家长可能觉得,自己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是为了孩子好,但人无完人,对于孩子来说,偶尔犯点错误也是正常的,没必要总是打击。饿而且,总是打击孩子,会带来三个影响。
影响一:让娃失去尊严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自尊心,他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谁都喜欢听好话,这是人的本性。
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个聪明的男生,成绩很好,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误,母亲开始打击他,后来让他失去了自信心不爱学习了,成绩也一落千丈。
父母打击孩子,想让娃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出发点是为了让孩子保持进步的动力,开始可能会起到一些督促的作用,但是经常这样会让娃感觉到没有自信心。他们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还有学习情况。
父母总是指出自己的种种缺点,会让娃感觉到没有面子,担心被别人看不起,慢慢让孩子失去尊严,变得心灵脆弱,不堪一击。
影响二:影响性格
很多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感觉只是轻描淡写,对孩子旁敲侧击的进行督促,但对娃儿也是有伤害的。当孩子受到批评的时候,他们会陷入迷茫的状态当中,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足。
总觉得,自己和别人比差的太多,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有深深的挫败感,本来性格开朗的孩子,在父母的敲打下,会变的自卑,孤僻。
孩子觉得自己满身都是缺点,没有人愿意和自己交朋友,他们也会慢慢变得不合群,形成独来独往的孤僻性格,让娃失去向前的动力。
影响三:影响亲子关系
很多家长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喜欢夸大,放大娃的缺点。孩子长期被父母接短,就感觉到父母是嘲笑自己,这样无法起到教育和鞭策的作用,还会让孩子产生抵触的情绪。
慢慢变得不愿意和父母说话,最终导致亲子关系疏远冷漠。
Tips: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和关注的阶段,家长总是进行打击教育,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敌对的心理,会越来越叛逆。
听过一句话,孩子是在父母的舌尖上成长的。意思是说,父母的语言,很大程度决定了,孩子成长的走向。因此,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要“嘴下留情”。
首先,管住自己的嘴。
教育家斯宾塞教授说过,当孩子感到被人信任和爱之后,才会回报一个奇迹。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时间和场合,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孩子,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即便是开玩笑,也要注意分寸。保护好孩子,让他感受到尊重,这样孩子才会有努力的上进心。
其次,理解和支持孩子。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家长要多多支持他们。孩子考试失误,分数降低,家长也不要斥责他们。一次考试也不能代表永远,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家长不要轻易的否定孩子,给予他们理解。
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犯错误,父母也别一味去批评。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指出利弊,学会如何去解决。让他们充满自信心,这样孩子以后才会有做事情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最后,别急于求成。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寒冷的冬天听到一句温和的话语,会让人感到倍感温暖。炎热的夏天,一连串打击的语言如同冷冰冰的水浇在头顶上。
家长发现孩子有骄傲的情绪,也别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要温和的给他们进行引导。用平静的口气和孩子交流,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孩子举一下例子。让娃明白父母的用心,这样他们更容易采纳大人的建议。
枕边育儿寄语:
谨言慎行是父母最基本的修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口下留情,尽量不要揭短。做会说话的父母,给娃减少一些压力,激发他们向前的动力,让孩子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顺利成长起来。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