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婆家没人去,婆婆去世了,娘家人不来可以吗?

2022-04-15   小凡娱影

原标题:父亲去世婆家没人去,婆婆去世了,娘家人不来可以吗?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了解是当地的世俗文化,最好入乡随俗,否则会闹出很多的笑话,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柄。尤其对于吊孝的习俗来说,是非常有讲究的,你知道吗?

一朋友是嫁出去的女儿,父亲去世,婆家没有去人吊孝,6个大姑姐没有一人去。咨询婆婆去世了,娘家是否要去人吊孝呢?

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传统的习俗来说,女儿就是外姓人,家一旦嫁出去了就进入另一家人,与自己的父母就是一个亲戚关系。

从另一方面来讲,女人嫁出去以后,最后埋葬的是她家的祖坟,不能够回到娘家的祖坟里埋。所以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外姓人家的人,因此没有回祖坟的道理。当然对于坐家招婿而言,这就是另外情况了。

在家从父,嫁夫从夫。这也说明了女人的地位,以及女人究竟是哪个群体的人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好多女人都是为了婆家传宗接代,而且非常重视婆家的人情世故往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父系社会。

理清了出嫁的女儿与娘家和婆家的关系,咱再来看一看娘家和婆家吊孝的习俗,二者究竟有什么不同?

吊孝就是人去世人以后,接到奔丧通知,要到举行丧礼的现场进行拜祭活动。根据与死者的亲戚关系等不同,吊孝封礼和跪拜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尤其在去吊孝时,需要登记,也需要带着火纸。重要的亲戚还需要带着香烛四世等等,这就要看之间的关系有多么重,以及亲情关系方面来讲。至少女婿是大客,是举行丧礼的重中之重的人物。

在登记的吊孝名字时,按照民间的习俗,如果家里有父亲的需要,登记父亲的名字,而不是登记吊孝人的自己的名字。这样就代表着一家人去吊孝了,并不是每个人都去吊孝。如果家里没有父亲了,可以登记自己的名字。

弄清楚吊孝登记名字的习俗,对于娘家或婆家去世的人,究竟谁去吊孝?就非常好理解了。

1、娘家人去世,婆家有哪些人来吊孝呢?

就以朋友自己的父亲去世为例,婆家人没有去人,而且婆家还有6个大姑姐,没有一个人先去吊孝的,自己感觉不理解。

如果说朋友的公公、婆婆还在的话,这样自己的大姑姐、小叔子都不用去。只有自己和自己的丈夫去参加葬礼就可以了,而且还需要在那里住上几天。在登记名字的时候,一定要登记自己公公的名字,这才符合民间的习俗。

如果朋友和自己的丈夫有事不能参加父亲的丧礼,那么只能有公公代替参加这个丧礼了。如果公公确实的也没时间,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够按时参加葬礼,只能有自己的小叔子来参加。也就是一家人,只要有一个人去参加就可以了,能够代表丧礼的这件事情。

当然,对于婆家还是有其他人要参加的,也就是公公的兄弟,以及其五服之内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近门的人,一家也要去一个吊孝。如果其他家老人在的话,只去老人一人代表就可以,或者是一个儿子去代表就可以。如果老人不在,近门的人要一家一个代表,或者把礼钱和草纸让人带着也可以。

当然,近门的人一旦有人去世,也要通知娘家人以及近门的人来参加,人员的关系也是按照这方面来进行。对于大姑姐方面来说,如果关系好的话,可以通知参加父亲的葬礼,如果关系不好的话也没有必要通知。毕竟大姑姐又是另外一家人了。

其实这些近门的人就是堂叔兄弟,或者是爷爷那一辈,或者是在朝上有血缘关系的人。有时红白事都在一起,家里有一位老人去世以后,三年之内都不能贴红对联和燃放鞭炮。

2、婆家人去世,有哪些娘家人来吊孝呢?

就以朋友的婆婆去世为例。婆婆去世了,首先那自己要参加葬礼,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要通知娘家人,符合条件的要来参加吊孝。

如果说父亲在的话,就有父亲代表你娘家人,然后你娘家与父亲近门的人也要派人来吊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服之内的三叔二大爷,根据老人在不在的情况安排参加吊孝的人多少。这一点同上面所说的那个问题,就不再赘述了。

如果说父亲不在了,那么自己的兄弟必须来参加丧礼,对于姐妹方面可以不通知,毕竟关系远了一层。如果要都通知的话,后来关系网就比较大了,这样农村的礼尚往来就重了一些。

综上所述,对于朋友所说的,自己父亲去世了,婆家没有人去参加丧礼,这种说法应该不贴切。她说的应该是她家的一家人没有参加,只要自己和自己的丈夫参加了,就代表了符合民间习俗。但是婆家近门的人肯定参加了,不可能是单门独户。人参加了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但是查查登记簿会有登记的。

现在婆婆又去世了,自己的父亲已经不在了,自己的兄弟可以参加吊孝,以及娘家进门的人也要参加吊孝。如果说自己的父母都不在了,自己的兄弟都需要参加,就没有代表这一说了,因为各自都是单支门另支锅,另起锅灶的一家人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朋友,解决困顾之忧,多了解民俗文化,对自己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