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项指标异常,可能威胁生命!60岁以上几乎全都有

2023-04-06   四川名医

原标题:警惕!这项指标异常,可能威胁生命!60岁以上几乎全都有

颈动脉,主要负责为大脑输送血液和营养,更是监测全身血管的“窗口”,一旦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说明全身血管都在逐渐变硬了,心梗、脑梗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据发表在《欧洲心脏病杂志》的一项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显示, 中国有三分之一成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那么,检查出颈动脉斑块到底要不要紧?该如何判断斑块的风险性呢?

查出颈动脉斑块

就要治疗吗?

其实,长斑块是人体老化正常的生理过程,因此, 不是说所有的颈动脉斑块都具有很高的危险性,一些风险较低的,甚至完全可以先不吃药治疗。是否要治疗,具体要看斑块以及自身情况来定。

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性, 一看斑块性质是否稳定,二看是否出现了颈动脉狭窄。

稳定性斑块导致脑卒中的风险较小。如果稳定性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小于50%,一般不会对脑部产生影响;如果颈动脉狭窄超过50%,甚至超过70%,危险性相应提升。

不稳定性斑块可有溃疡、破裂等风险,血小板在破裂处聚集形成血栓,如果脂质内核、碎屑、血栓脱落,栓塞脑部血管,可引发短暂性脑缺血或缺血性脑卒中。

这三类人群

是颈动脉斑块的高发人群

虽然长斑块是人体老化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有一些人却是颈动脉斑块的高发人群,因此要格外注意:

1

老年人

研究发现,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40%的人有斑块, 但在60岁以上人群中,完全无斑块的几乎没有。

2

吸烟者

在校正年龄、性别和地区后,研究发现, 吸烟者35%有斑块,明显高于非吸烟者(28%)。

3

高血压者

收缩压>160mmHg者44%有斑块,是收缩压<120mmHg者(22%)的两倍。

想要检查是否出现颈动脉斑块,可以选择进行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检查,能显示出斑块累及范围、血管内膜厚度、血流速度等情况。

建议5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如果合并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病症,肥胖,吸烟饮酒等高危因素,则需要缩短筛查间隔, 一旦发现不稳定性斑块,建议每3-6个月复查。

一份辅助逆转斑块的计划表

少数处于斑块形成早期阶段、还没有出现血管狭窄的患者,如果严格按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降脂药,控制生活方式,可能会有斑块缩小的情况, 但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斑块一旦形成,都会逐步进展,一般很难逆转。

查出颈动脉斑块其实不是只能任由它存在, 一些“小手段”能使斑块稳定不再发展或不再快速发展;少部分的斑块甚至还能缩小。

1

特殊的饮食方案,抗炎饮食

炎症可以直接感染血管壁细胞,损伤血管内膜,让胆固醇有机可趁,加速病程发展。 因此建议日常将鱼虾、低糖水果、坚果种子、全谷物类、橄榄油、亚麻籽油等抗炎食物加入日常膳食。

同时还应当避免一些促炎饮食,如加糖食品、蛋白质不足、水果不足、蔬菜不足、植物油不合理、精制谷物过多全谷物及薯类过少、糖油混合物过多、腌制食物、盐过多、饮料、西化饮食、天然香料不足、添加剂过多、有机食物过少、偏食、食物定量不科学等等

2

坚持运动,降低坏胆固醇水平

坏胆固醇可以说是斑块的原料供给,且国外研究发现,血清中坏胆固醇的含量低于1.8毫摩尔每升,或者在原来的基础上下降50%,都有遏制动脉斑块进展甚至逆转斑块的机会。

通常推荐中老年人做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 比如快走或慢跑半小时,每周坚持五天;或者跳空绳(假装跳绳),心率达到120次/分即可。

如果颈动脉狭窄超过50%,或斑块不稳定,则要适当降低运动强度,以免导致心跳加速、血管收缩,增加斑块破裂风险。可以适当走路、慢跑、打太极等,避免剧烈运动。

3

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他汀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从而防止斑块的增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越低,斑块就越不容易增长。当胆固醇低到一定程度时,部分患者的斑块可以缩小。

不过,并不是所有发生颈动脉斑块的人都需要应用他汀。如果斑块很大,使得颈动脉出现明显狭窄(堵塞血管超过50%),应该及时接受他汀治疗。

如果颈动脉没有明显狭窄或者仅出现轻度狭窄,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特别是胆固醇水平确定是否需要他汀治疗。 不经医生指导、自行服药的做法是不对的。

编辑 | 醒醒

来源 | 综合科普中国、健康时报

监制 | 黄利琴

审核 | 蓝岚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