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湖南男子“捡了”个老婆,生了2个孩子,多年后才发现是外国人

2024-07-02   秋柳侃娱乐

引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对于大龄青年李建龙来说,娶妻成家早已经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家中的老父母为了他娶亲的事,早早地都愁白了头。

老父亲总是一声不吭地抽着烟闷头干农活,看到这个大儿子的时候眼里又嫌弃又担忧:“你以后老了没后人看顾,可怎么办啦,我和你娘都两腿一蹬,走了,留下你一个人……”

那时候,全村的同龄人或者比他小几岁的男青年都已经成家,只有他与另外一个身有残疾的特困户家的儿子还是单身。

家人殷切的期盼和失望,村民们的白眼和嘲讽,都让李建龙抬不起头来。就连那些不懂事的顽童也会跟在屁股后面嘲笑他。

相比起外面偌大的世界,这个位于湖南攸县的一个偏僻角落里的小村显得那么微小、毫不起眼。

这里发生的任何一件芝麻大点的新鲜事很快就会传遍全村,妇孺皆知。

这一年,“老单身汉李建龙捡到了一个老婆”成了全村的超级大新闻,成了所有人茶余饭后议论不休的谈资。

“这下子老李高兴坏喽,白捡了个儿媳妇……”

“那个婆娘看着很年轻呢,就是不怎么爱讲话!”

转眼几年过去,李建龙已经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而就在他认为日子就会这样平静幸福地过下去的时候,意外却正在来临——妻子突然失踪了!

几经辗转之后,他终于找回了妻子,却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她的过去,这位枕边人居然是个外国人!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建龙后半辈子的人生道路是否从此发生巨大改变?

01 作善降祥

谈起与妻子罗艳仔的初见,李建龙至今记忆犹新,一切都好像发生在昨天。

《尚书》里说:作善降祥。李建龙虽然没上过几天学,认不得几个大字,但却心地纯良,从小就铭记父母教他“善恶有报”的道理。

而这个故事开始的原因,正是始于李建龙一次偶然的恻隐之心——当时的罗艳仔满脸菜色,饥倒在李家门前。

李建龙将她接进家中,给她吃的喝的,并随之安顿她暂住,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那是2011年隆冬的一个清早,父母还没有起身,李建龙起床穿衣之后,随后打开了自家的堂屋门。

突然,他发出“哎呦”一声,只见几米外的走廊上正蜷缩着一道身影。

“当时我就吓了一大跳,心想怕是个路过的乞丐,那么冷的天,可能被冻死了!”李建龙回忆道。

就在这时,地上那人被李建龙的动静惊醒,撑起上半身,朝李建龙看来。

这是个年轻女人。只见她裹着一件灰色旧棉袄,下半身是一条黑色棉裤,脚上穿一双白色胶鞋。那鞋被穿得太久,早已看不出原本的白色,黄里泛着褐。

看脸部皮肤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年岁不大的女人。但从她苍白的脸色和发乌的嘴唇看出,显然是硬挨了一整晚饥寒。

女人的一双眼睛闪躲着,不敢看李建龙,就像是一只被人发现的带伤母兽。

而大龄男青年李建龙老实本分,本就不知道怎么与年轻女人搭话,对方的突然出现让他不知所措。

一时间,双方都愣在那里。良久,女人咽了一下口水,喉咙里发出几个字来。

那是一种晦涩难懂的方言,不知道是哪个地方的。

女人连说带比划,终于让李建龙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饿了,有吃的东西给我一点吧。

在湖南的农村,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保持着一天只吃两餐的习惯。在李建龙家就是这样,早上肯定要炒菜煮饭,与晚饭的标准一样。

“进屋吧,看你冷成这样。”李建龙见她那么可怜,于是邀请她进屋,到了桌边坐下。

这时候天才刚亮不久,李建龙还没来得及做饭。他转身去厨房热了热昨晚的剩菜剩饭,装了满满一碗。此外还烧了一壶开水给她解渴。

看见饭菜上桌,女人连连道谢,抖着手拿住竹筷,就埋头稀里呼噜大嚼起来。

李建龙看她被冻得不轻,去灶膛里舀来了炭火,放进四方形餐桌下的火盆里。

食物和炭火的热量让女人慢慢平静下来。女人的外地口音让李建龙充满了好奇,但双方沟通不畅,使得堂屋里的气氛变得有点尴尬。

这时候,睡在里屋的父母都听到动静,都起床来瞧。

李建龙的父母见家里突然来了个大姑娘,又惊讶,又欣喜。

“我叫罗艳仔,是云南人,家里老人都不在了,与老乡一起出来打工,走丢了,行李和钱都丢了”。

李建龙他娘是那种精明的老太太,一听这个情况,心思就活泛起来,热情地拉着女子的手就套起家常来。这难道就是天降儿媳妇?

02 正中下怀

面对一家三口的询问,罗艳仔越说越伤心,泪水顺着脸庞直往下流。

老家没人了,人又年轻……

就在李建龙还没反应过来时,老娘已经做主让客人暂时留下来暂住一段时间。虽然这与他原本的打算相同,但他没想到老太太这么干脆大方。

罗艳仔听到老太太愿意收留她,“嘭”的一声就跪了下来,连连道谢。

李父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汉,向来不敢惹事。对于让这种来路不明的陌生女子住到家里,他有点拿不稳主意。

当时就把老伴拉到一旁,低声表示反对。儿子李建龙是愿意收留罗艳仔的,听到父亲出声反对,一时间却也不敢插话。

双方的沟通虽然不怎么顺畅,但罗艳仔很机灵,善于察言观色。

她在一旁看情形,就发现这老两口意见相左,连忙说:“行行好吧,我不会白吃白喝,我很勤快,会多干活儿……”

老两口的争论最终没有持续多久——关键时刻,李建龙出声支持老娘的决定。尽管老头子还在反对,却终究没能拗过母子二人。

这在以往几十年的家庭生活里,早已经形成习惯。

罗艳仔手脚勤快,性格很好,总是闲不下来,把里里外外的家务活都包圆了。

李家老两口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到了这个时候,李建龙总算醒悟过来——姜还是老的辣啊,老娘早就打起了收儿媳妇的主意!

日子倏忽而过,很快就是数月。

生活安定下来之后,罗艳仔的面色重新红润起来,身姿也直了,脸上手臂上有肉了。

几个月接触下来,李建龙早就喜欢上聪明乖巧的罗艳仔。只要一看到那个忙里忙外的身影,他的心里就乐开了花。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老李家捡了个儿媳妇的事情,早就在周围十几里地传遍了。

第二年夏天,老李两口子为儿子与罗艳仔举行了正式仪式——大摆婚宴。

红红的对联、喜意恣意的红双喜,热闹的鞭炮声响彻山村,亲朋好友携老扶幼都来贺喜。

酒酣耳热之后,大家私下里开起了玩笑:这年近40岁,眼看就要孤独终老的李建龙硬是撞了大运,白捡来一个年轻老婆!

这下子可让同村的那位老单身汉羡慕不已。这就像两个常年都考倒数第一、第二的同学,突然有一位考进了全班前十名,让落后的兄弟情何以堪。

酒席上,这位老兄扭着新郎李建龙狠狠地灌了几杯酒。

有了儿媳之后,老李两口子的笑容多了,日子更有了盼头。

李建龙性格和善,是个会疼老婆的,对罗艳仔呵护备至。新婚后的那段日子,两人蜜里调油,转年就生下了大女儿。又过了两年,二女儿也降生了。

两个孩子的出生让李建龙压力倍增,在城里工地上再辛苦,他都不会叫苦叫累,丝毫不影响蓬勃生长于他内心的幸福感。

然而,就在他认为会一直幸福下去的时候,一张写有陌生文字的纸条打破了这种平静。

一个晴天霹雳“咔嚓”一下,撕破了他的幸福生活——老婆罗艳仔失踪了!

在失踪之前的头一天晚上,她对丈夫说“明天我去县城买一点衣服鞋袜……”

03 老婆居然是外国人

一个大活人,说不见就不见了。李建龙多次拨打老婆罗艳仔的手机,却一直未能接通,只要那冷漠的电子女声一直提示“你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

李家的大大小小5口人全都心急如焚。李建龙每天将儿子交给邻居阿婆帮忙照看,与父母分头寻找,但都没能寻到罗艳仔的踪影。

一些热心的亲朋邻居也都加入寻人的队伍中来。几天过去了,仍然没有失踪者罗艳仔的消息。无奈之下,李建龙跑到乡派出所报了案。

直到她失踪的2016年,罗艳仔已在李家生活了5年。嫁给李建龙之后,两人感情很好,接连生下两个女儿。

关心则乱。几天的忙乱之后,李建龙逐渐冷静下来,不再像一开始那样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在父母的提醒下,他开始回忆妻子失踪前说过的话、做过的事。

李家大娘仔细回想之后,找到一个疑点:那几天,儿媳妇表现得有些心思不宁,有好几次烧饭时坐在灶膛前愣神发呆,被婆婆看到。菜都烧煳了好几次。

婆婆关心罗艳仔是不是身子不舒服,后者回答说:“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有点头痛,多休息一下就没事了。”

“我以为她是身体不舒服,现在想起来,她是不是想老家了?”李大娘提醒儿子。

“没有听她提过老家,再说,她老家都没什么人了。”李建龙一脸不解和愁闷。

后来回想起来,罗艳仔提出独自进城买东西,可能不那么简单。

这并不能引起李建龙的怀疑。长达五年的时间生活磨合,罗艳仔早已融入了这个家。她独自进城买东西也不是一两次了。

李建龙赶紧来到里屋仔细清点妻子的物品,发现除了她经常戴的耳环和戒指,只少了一套常穿的衣服。

这让李建龙更加不敢相信妻子不告而别!而随后的一个重要发现,让这件事更加扑朔迷离。

那就是——在卧室的枕头下面,李建龙找到了一张写有几行文字的纸条。

他仔细一看,那是一种与方块汉字完全不同的,却又与汉语拼音很像的一种陌生文字。它们从未出现在李建龙40多年的人生里。他更不可能认识它们。

李建龙马不停蹄就去了县城,拿着妻子罗艳仔的照片去农贸集市、超市、车站到处打听。

接待的民警见到李建龙拿出的纸条之后,通过上网查询,很快就确认纸条上写的是越南语。

而据李建龙陈述,他不清楚罗艳仔的具体年龄,也从未见过她的身份证;只是听她自己说自己26岁了,是云南人。

当被问到户口本和结婚证,李建龙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原来,当年饿晕在李家门口的罗艳仔从来没有拿出自己的身份证明,因而也就未与李建龙办理结婚手续。

办案民警完全有理由怀疑,罗艳仔疑似被拐卖到当地,嫁给了李建龙。

近年来,作为专业人士的民警对这类案件多有耳闻。“买媳妇”这种事经常发生在偏僻的山村,案件的主角往往是一些单身大龄农村青年。

面对民警严肃的追问,李建龙慌了,这才将如何遇到罗艳仔,两人又是如何过到了一起,竹筒倒豆子一般,一下子倒腾明白。

民警对李建龙的陈述存疑,马上去当地进行走访调查。纸包不住火,村里人对李家的事情都很清楚,当年的真相很快就水落石出。

事实证明,李建龙并未撒谎。虽然在婚姻合法性问题上存疑,但他们二人已经是事实夫妻,也有了两个孩子。

办案民警暂时放下了对李建龙的怀疑。然而,最重要的人证——罗艳仔却一直没被找到,只凭李建龙的自述,肯定不能结案。

而对于李建龙来说,“罗艳仔很可能是越南人”这个重大消息如同当头一棒,给他带来巨大的打击。

她离家出走是不是抛弃了他和两个孩子,回越南去了?自己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两个孩子没了妈,以后可怎么办?

办案民警随后对罗艳仔的信息进行了系统查询,却没能找到任何与其相符的资料。之前的猜想有了一个有力佐证。

而据李建龙说,罗艳仔一开始确实不会说当地方言,而是讲一口难懂的外地话。过了半年之后,她逐渐学会了当地话,口音变得没那么怪异了。

04 水落石出

就在李建龙一家陷入绝望之中时,罗艳仔主动打来了电话。她问了孩子和家里的情况,没说几句就呜呜地哭了起来。

这可把李建龙急坏了,连忙安慰她。

良久,罗艳仔终于平静下来,并告诉李建龙一个地址,让他去找她。

因为有了办案民警一再叮嘱,一旦接到罗艳仔的电话,就要马上报告。

警方觉得,如果涉及到拐卖,那么失踪后的罗艳仔很可能面临人身危险,或许早就被控制了。

李建龙在挂断电话之后,马上将这个“地址”告知了警方。

罗艳仔并没有走远,李建龙找到她时,她正借住在一个女老乡的租房里。

“你去哪里了啊,怎么就抛下我和孩子,是不是要跑回越南去?”李建龙激动地问罗艳仔。

罗艳仔红着眼睛说不出话来。而那位女同乡早已知道一切缘由,拉着李建龙和民警解释起来。

原来,出生于越南一个深山小村的罗艳仔家里很困难,为了弟弟妹妹有上学的机会,作为大姐的她只能放弃上学的机会,辍学回家务农。

一个衣着光鲜、看起来发达了的大姐回到老家。

大方地为她们介绍工作:去中国的云南打工,那里的工资比越南当地高好几倍,只要存上几年钱,就可以回家翻修房子,存上一笔嫁妆钱……

饱含着对未来美好憧憬的几个女孩就这样跟着这个“好心”大姐踏上了云南的土地,却转眼就沦为货物,被层层转卖给了不同的“买家”。

罗艳仔最终被一个农村老单身汉用二万元买下,做了人家的“老婆”。

她的运气实在不怎么样,这个年过四十的粗汉喜欢喝酒,还带有轻微智障,总是动手打她。

那家人为了防止她逃跑,总是将她锁在屋里。

那是罗艳仔的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日子,她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孤独、恐惧、暴力威胁让她瑟瑟发抖、夜不能寐,只能窝在被子里哭泣。

为了少被打骂,也为了寻找逃跑的机会,聪明的罗艳仔主动提出下地干活,表现得十分顺从。时间久了,那家人终于放松了警惕。三年之后,她生下了一个男孩。

因为有了孩子,那家人对她的警惕放松了许多,她终于成功逃脱了。

再后来,在一个让她饥寒交迫的隆冬清晨遇到了李建龙,那个后来爱她、疼她的男人。

嫁给李建龙之后,罗艳仔也没有减少对父母亲人的思念。乡愁逐渐成了一种病,一直折磨着她,直到她在进城购物时遇到了越南老乡。

结语

“我想回家看看,然后再回来。”罗艳仔对李建龙说。因为舍不得丈夫和孩子,罗艳仔最终没有一去不返。

李建龙反复思考之后,决定支持妻子罗艳仔回老家探亲;而为了帮助她寻亲,他找到了当地电视台的一档寻亲节目求助。

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罗艳仔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家人,顺利回到了老家。李建龙不放心罗艳仔一个人回去,也跟着去了一趟越南。

他们终于办理了结婚证,这桩跨国婚姻合法了,也完整了。

李建龙用真诚和真爱留住了罗艳仔的心,也挽救了自己的家庭和婚姻。两个女儿随后也到了入学的年龄,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关心下顺利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