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瓜王”丁强为啥会来到安陆县接官乡马安村种蔬栽果?
记者听到了两种说法。
丁强说,被书记“忽悠”来的。
书记说,他和这里有缘。
吸引丁强锁定马安村的,究竟是什么?
一起去瞧瞧!
在马安村见到丁强时,他正在基地指导工人栽种大蒜,说话时操着浓浓的北方口音,“去年四月份来的,相中这里地势、水源,水质特别好!”
丁强的老家在河南信阳,去年四月他来到安陆县接官乡马安村成立了创新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总面积300多亩,既种西瓜、甜瓜,也种多种蔬菜。
正在栽种大蒜的这片地,平平整整、土壤松软,看起来十分“标致”。没想到丁强却告诉我们,正是眼前这片地差点让他错过了马安村。
“这里什么都好,就是这块地,头疼!”让丁强放心不下的这块地,以前是水田,若要种蔬栽果,则必须改造成旱地。“这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弄好的,很麻烦,是个大工程。”
村支书明胜利在展示丁强基地的“吊”瓜
丁强的西瓜种得好、卖得俏,在河南、湖北两地瓜农中是“明星种植户”。
马安村是安陆县接官乡西瓜种植专业村。去年春天,村支书明胜利向丁强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到马安村来大干一场。
起初丁强很犹豫,尽管马安村山好水好,可“水改旱”能否顺利完成,他心里实在没底。
左为丁强
当时向丁强发出邀请的还有其他几个村子,就在丁强举棋不定时,帮他下定决心选择马安村的,还是眼前这片地。
“村里一听说我的顾虑,马上就开始行动了。迅速修路、挖水沟、流转土地,方便我集中连片地种。”没想到马安村会对自己的需求这么上心,丁强一下子就 “破防”了。“这个村靠谱”,丁强在心里给马安村写下了一条这样的备注。
马安村的村口,活泼又友好~
很快,马安村的100亩水田改头换面,村两委积极帮忙排忧解难的态度和效率也让丁强看到了这里招贤纳士的决心和诚意。
“为他做了两个生活用房,铺了两公里多的基地晴雨路,为他安了五盏路灯。今年夏天太热,还申请跟他做了一个鲜果冷库。”村支书明胜利说,为了让丁总安心在村里创业,村两委会尽力创造了一切生产、生活的便利条件。
为了使这位远道而来的致富能人真正实现“拎包投产”,马安村村两委至今共投入200万元完善基地的各种硬件配套。
“我们村两委只需要做好配套、搞好服务,把有实力的市场经营主体吸引过来,增加老百姓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
马安村为基地专门铺设的两公里晴雨路
王堂珍便是在家门口打工的村民之一。正在埋头栽蒜的她,一开口就让人听到了“心满意足”。“很好,很幸福。赚钱、顾家两不误,蛮高兴!”一天工钱一百块,过去一年王大姐在基地总共拿到2万多元的工资。“有人到我们这来办基地才有这个收入!希望这样的能人越多越好。”
入秋,创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第三茬瓜正值花期,100多亩大蒜也将生根发芽。新的生产周期,丁强又向马安村村两委提出了新的需求:把基地的路和沟渠再完善一下。
村支书明胜利的回应依旧是四个字:尽量满足。
“他们发财了,我村里就发展了,大家伙都跟着沾光了。乡村振兴主要靠产业,产业发展了,农民增收了,集体也增加收入了。”为入驻企业做“服务员”和“勤务兵”,村支书明胜利认为是责无旁贷的事。“这是一个共赢的过程,最终受益的是马安村的全体百姓。”
村支书明胜利热情邀请大家吃瓜啦~
如今,丁强的创新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了马安村20户村民稳定就业,为马安村村集体经济增收近十万元。未来,马安村将进一步优化村庄营商环境,广纳四海贤才。
“今年我们又引进了一个海南的老板,正在试种。成功的话,明年他也计划流转300亩地种有机果蔬。未来我们马安村更多的土地会流转出去,引进像丁总这样的大户来种植。”
村支书明胜利笑着说,“他们哪里是马安村的客人,分明是咱们的‘贵人’!
在马安村生活一年,丁强也褪去客人的慌乱,有了主人的心安。借着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东风,他还想再养点鸡鸭,把基地升级成为采摘农庄。“湖北这片土地,特好。你看我跑到南跑到北,最后还不是又跑回湖北!”
这片富饶的荆楚大地上,丁强和他的创业故事将成为马安村引人入胜的“橄榄新枝”。
记者 | 郭蜜蜜
通讯员 | 张扬 何云
编 辑 | 黄小佳
编 审 | 陈 雯
监 制 | 赵业勤
垄上行视频号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