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到2019年,华为从创立之初开始计算,也已经有着32年的历史了,在中国的公司不少,或许会有几千万个,但是可以坚持三十年以上的,可能就寥寥无几了,而就在华为32年的公司历史上,其芯片研发史就有28年,可见华为对芯片的重视或许比联想当年的技工贸路线还要早。
在1991年,任正非挖来了硕士毕业,擅长电路设计的徐文伟,当时的老徐处在人生巅峰,正在一家港资大公司担任要职,似乎就像当年马云吸引了蔡崇信一样,任正非似乎吸引了徐文伟毅然放弃了当时的优厚待遇,执着的加入了华为。
那时的华为还远不像现在这么强大,当时华为刚刚结束代理生涯,开始决定走独立自主的路线,对于华为的未来,谁也不知道到底会怎样。
而华为打算自己研发芯片,与台积电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在台积电出现之前,芯片的研发和生产,基本被美国的英特尔、IBM等少数公司所垄断,而台积电的出现,让很多半导体公司解决了芯片生产的难题,从此芯片研发企业遍地开花,华为就是其中一个。
或许倪光南当年提议联想走技工贸路线,也是看到了台积电出现后可能带来的机会,倪光南曾经研发出了5颗ASIC芯片,为联想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虽然华为可以研发芯片了,但是所研发的芯片,与电脑领域英特尔的CPU和手机领域的ARM还是有所不同。
上面我们提到了倪光南研发的ASIC芯片,其实华为所研发的芯片也是如此,甚至可以说,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的芯片研发企业,都是这种ASIC芯片。
所谓ASIC,就是指的专用集成电路,而英特尔的CPU和手机的ARM处理器,都是通用型芯片,简单来说,ASIC芯片是为了满足某个目的而设计的,功能单一;通用型处理器什么都能干。
关于ASIC再多说一点,ASIC芯片的研发主要通过CPLD和FPGA两种形式,而FPGA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英特尔在此领域有绝对话语权。
在手机通用型处理器方面,ARM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当年ARM初期还曾向英特尔索要技术授权,不过英特尔没给,就这样,ARM被逼无奈,才自己研发出了后来的ARM架构,如果当年英特尔入股ARM,那么可以想象现在的英特尔该有多么强大。
不过好在后来出现了RISC-V指令集,而且开源免费,通过RISC-V指令集,依然可以研发出媲美甚至超越ARM的处理器。
可以说之前华为确实需要依赖ARM来提供技术授权,但现在的华为已然不再需要ARM,即使没有ARM提供最新架构,华为依然可以自己研发更先进的处理器。
就像华为一位高管所言,华为根本不依赖12个月的库存,因为华为拥有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华为的可持续性会很久,可见在科技领域,只有足够强大,才能拥有更多生存空间,不过像华为如此强大的生存力,全球也很难找出第二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