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有一条买房“金科玉律”:2.5环法则。
这对品质改善家庭来说,相当实用,避免踩坑。
如今,武汉内环到二环的新盘,均价多在3万到6万区间,主力户型奔着160平米以上,总预算超过了很多家庭的购买能力。
2.5环,既是武汉主城的核心,也是未来的黄金地带。2.5环的房价适中、配套密度高,对追不上内环的家庭来说,这里是最好的“平替”区域。
对于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家庭来说,他们更乐意留在主城,享受繁华烟火与便捷生活。
01
武汉2.5环,是位于二环与三环之间的中间地带。
环顾武汉2.5环,逆时针依次有后湖、古田、四新、白沙洲、青山等“五大天王”板块。今年5月份,2.5环中后湖、白沙洲两个新盘,备案价突破2.5万元。武汉2.5环,进入房价2.5万时代。
这五大板块中的大多数经历过多轮楼市周期,区域内部竞争白热化。唯有一个区域,始终以岁月静好的姿态,保持着自己的节奏,那就是青山。
前不久,青山滨江的项目,备案价两万三四,超过武汉很多二环楼盘的备案价。2021年6月,青山滨江的房价突破2.7万。
今年上半年,整个青山有且只有这一个项目取证。上半年,青山的新房网签1671套,大体与江汉区相当。
在整个二环—三环范围内,青山是城市界面成熟、生活配套齐全、居住氛围浓厚、烟火气十足的板块。这些是半个多世纪的持续造城与沉淀。
住在杨园的朋友总是觉得,去汉街有点堵,到徐东又不如去汉街,干脆去青山。从走出家门,到商场车库停好车,不过一刻钟,然后就可以安排一家人的周末愉快生活。
以前,这里有点“围城感”:外面的人不经常进去,身处其中的人,也不愿意踏出去。当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这里的主城价值。了解之后,不仅愿意来了又来,甚至还愿意留下来、住下来。
许多武昌中心区或者洪山区的换房人,会考虑到青山买房。无论是城市配套,还是交通路网,或者学校、公园,这些足以让“买房不跨区”的武汉人下定“迁徙”的决心。
02
到过青山,或住过青山的人,很难不被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烟火气所吸引。当然,一个区域的气质,与其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青山,有着千年的历史文脉,因为位居武汉的长江“拐弯处”,是过往船只的必经要道。它上扼武昌、汉阳,下控鄂州、黄州(今黄冈),且紧邻省城武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宋诗人大文豪陆游曾写下,“青山矶多碎石及浅滩”。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留下佳句,“为爱青山矶,且对青山住”。那时,江边的青山镇,初为军港,后为小商品、农副产品集散地,商贾云集。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当苏联专家组将规划钢厂的图钉放在武汉青山的位置时,青山的城市肌理,从这一刻,烙下了半个世纪钢铁与工人的印记。来自全国10多个省、5万多名工人和7万多名家属集结于此,伴随武钢的建设,青山人的生活轨迹便由此打下模板。
青山区,是新中国最早的开发区。钢铁、船厂和石化,撑起了青山工业重镇的“金三角”。走在老社区的街头,工人制服是青山最常见的穿搭,蓝领是属于曾经那个时代的潮流。
进武钢,是那一代人很体面的工作梦想。在青山,工厂发制服,设食堂,分住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配有厨房、厕所。那个年代,住在红房子里,就像住在豪宅里。
这里是武汉最早的“城中城”,以武钢为首的几大厂区,在这里建设了一批理想社区。大到厂区、医院、商场、公园、学校,小到电影院、游泳池、管道煤气、电视台等城市配套齐全,独立成城。
人们骑着二八自行车上班,下班后在澡堂冲个澡,顺路从食堂带几样菜回家。饭后可以去厂办的舞厅跳舞,也可以去看场电影,或者梧桐树下乘个凉,日子过得舒服自在。“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样的标语在红钢城随处可见。
这里有充满人情味的工人村,有永远都数不清的街坊,还有令人欲罢不能的美食,“南北兼容”,炸炸和烧烤各自占据宵夜的半壁江山,吃面配油饼的双重面食碳水吃法,牛肉面还能续面。
青山,是一座很懂生活的城,也是一座南北方融合之城。这里曾经是武汉优越生活、理想生活的代表,并且这种生活基因延续半个多世纪。
03
在历史的洪流中,青山也在悄然蝶变。
形如“喜”字的红房子、厚重的集体宿舍记忆,随着邻居们陆续搬到商品房消散。“家有武钢,心里不慌”的孩子们,不再以做武钢职工为人生目标。
如今的青山,是长江右岸的黄金地段。这里是长江右岸的理想生活代表,三环内配套最成熟的主城,处处透着生活气息与都市感,带着城市绿心气质。这里由一座钢铁工业之城,变身成为一座“绿水青山”的生态之城。
与其他2.5环的城市更新不同,青山的城市更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轮流迭代,正在大力推进“三旧改造”,是武汉主城里最富想象空间的区域。青山的GDP冲刺千亿级,地铁已开通,写字楼、商场、酒店仍在升级,正在建设精致城区。
当武汉重回长江时代,青山是长江右岸的重要节点。武汉站、长江主轴、长江新区等规划,让青山打开了产业新格局;交通路网的立体规划,让青山与武昌、汉口、新洲融为一体。
以前,人们提到青山,绕不开工厂、烟囱、十里钢城、青普、咸汽水等标签。但如今,爱到这里拍照打卡、探索网红店的年轻人们会告诉你,青山如此多娇——
约7.5公里的青山江滩,是武汉江滩中最美的江滩。青山江滩上的“小垦丁”,一座纯白色灯塔,画风类似台湾垦丁。灯塔周围是大草坪,人们喜欢来此野餐、露营。
在印象城里的青山图书馆新馆,像一座艺术馆。一开放,即爆满。一楼的武汉首个24小时城市书房,门外墙面竟然是武钢的钢板制成。还有哈利波特书房、 三味书屋等精神地标。
以众圆、红坊里、印象城为代表的现代城市商圈活力迸发;恩施街升级为网红美食特色街区,老工业基地的“人间烟火气”,温暖了城市的“万家灯火时”。
已通车的5号线,拉近了青山和武汉其它板块的距离,沿线的徐家棚站,有着“换乘王”的称号,串联起3条地铁线路,迅速到达各大核心板块;预计2023年通车的市域快线19号线,连起整个青山和主城区的环城地铁线12号线,让青山更加四通八达。
未来在二七长江大桥与天兴洲长江大桥的中间(堤角公园-工业大道),还将增加一条跨江大桥,与东湖隧道相连。友谊大道将建设快速路。这样一来,青山与汉口、光谷、武昌之间更便捷。青山,将彻底打通“任督二脉”。
青山的教育资源不仅丰富,而且优质。武钢实验、武钢三中,是很多武汉家庭梦寐以求的名校。
每年从武钢三中,进入全国名牌大学的人数,都位居武汉名高的前列。今年高考,武钢三中的重点大学升学率超过95%。理科最高分676分,8人进入北大、清华。其中有同学入选国家集训队并保送北大数学英才班。
青山依旧,常来常新。现在的青山,更加开放与包容,“青山绿水红钢城”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这里是很多武汉家庭“改善迁徙”的目的地,因为偏爱这里的烟火生活,向往青山的江滩与公园,喜欢青山的名校与慢生活。
04
青山的城市更新速度足够快,但新住宅的开发频率不急不缓。平均一两年,才出现一个纯新项目。这一次,它迎来了一位气质相投的默契老友——中交地产。
与青山的城市进度相当,中交地产这几年在武汉,并不是大开大合的高调开发,而是锚定一个区域,就坚定地落下一子。这次,它将武汉的第四园——中交·澄园,落在了青山核心区南干渠,造一座“园中园”。
为什么将项目命名为“澄园”?
它延续了中交地产的高端产品“园系”精髓。
从以自然园居主导的泓园(金银湖),到知识学园风格的知园(花山),到摩登园居范儿的星汇园(汉口内环),再到以城市温情园居为初心的澄园,中交地产一直以人为核心,探索人为、人本和人性,打造出有幸福感、充满温情的美好社区。
每一座园,都是中交地产留给当地的一件艺术品。园内园外,入世出世。这些是中交地产对幸福生活、美好生活的重新定义与自我解读。
在说文解字中,“澄”是指水静而清,也可作为动词,使清静。
项目位于南干渠游园旁。这座绿意盎然的园子,决定了项目的基因。
这座游园横跨4个街道,22个社区,滋养着周边20多万青山人。“钢一代”的爷爷奶奶们在这里遛弯晨练;“钢二代”在此谈恋爱约会;80、90后的“钢三代”,在这里玩过旋转木马。这里承载着三代青山人的岁月记忆。
这里也是最近的热门电影《人生大事》的主要取景地。摄制组看遍武汉的公园,最后选了南干渠游园。因为这里是武汉最大的开放式游园,也是武汉非常出名的绿色长廊。
从空中俯瞰这个长方形的游园,形状很像纽约曼哈顿中心的“中央公园”。澄园,则紧挨着这座游园而建,未来部分业主在家里就能俯瞰整个游园。
“澄”的意境,犹如南干渠渠水之静之清,也犹如“澄园”的建筑外立面通透澄清。同时,“澄”,让温情生活的记忆,在这里沉淀。
在澄园的规划中,体现了“社区公园”的理念,项目用风雨连廊串联起功能区和楼栋,让业主拥有更加安全和通畅的内部动线;用“中央花园”,复兴青山社区公园礼序,打造有绿有水的生态双园。
同时,设置屋顶星空农场,打造共享农场,还原种植、收获的田园野趣。在功能区中,设计公共会客区,用于业主的邻里社交。
以中交地产一贯坚持的“造园”理念,运动中心、环形跑道、商业街区和幼儿园等项目标配,满足业主的多元生活需求。在小区里跑步健身,在家门口逛街,在家门口上学,一切都以业主为核心。
在项目的建筑布局方面,从南至北,由低向高,让建筑天际线形成温柔的弧度,为内外双园的景致,添加了一些精致的意境。在细节的设计上,依然延续了玻璃立面+大开间的格局,为室内空间打开通透风景。这种建筑风格在金银湖、花山得到市场认可,此次还将在此基础上升级迭代。
澄园,承载着中交的满满诚意,为温情而来。如果考虑在武汉的2.5环买房换房,这座“园中园”,可以放在看房清单的头排。
[后记]
如今的武汉,是全国新一线城市的“龙头”。
在城市更新的大道上,武汉不再缺高楼大厦,缺的是烟火气与邻里温情。
除了老汉口、老武昌、老汉阳外,青山是武汉主城内烟火气最浓的地方。红色是其历史基因,绿色是其生态底色,蓝色是其产业本色。
在这片世外桃源里,在南干渠游园旁,中交造一座澄园,给人们澄静的生活。
在纷繁的都市生活里,在澄园里,澄心归心。窗外,是城市的烟火气;楼下,是邻里的欢声笑语;屋内,是家的温情脉脉。游园、花园、家园,勾勒出一座澄园。
文|杨光华(地产写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