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垂军史的龙王店战斗,华野四纵是如何全歼区寿年兵团的?

2023-06-22     陈坤说历史

原标题:名垂军史的龙王店战斗,华野四纵是如何全歼区寿年兵团的?

1948年5月31日,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在三、八纵队和中原野战军的掩护策应下,胜利地渡过黄河,进至鲁西南待机,诱歼敌主力新5军。后因敌情变化,粟(裕)司令员当机立断,调整战斗部署,决定三、八纵队就近转用,攻取开封,打乱敌人的部署,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打大歼灭战。

为了保障攻城集团的安全,6月19日,四纵和兄弟纵队楔入定陶、民权地区,以运动防御的手段,阻敌邱清泉兵团西援。

开封守敌在华野三、八纵队的铁拳打击之下,纷纷就歼,激战5天,于22日攻克开封,全歼守敌38000余人。

解放军攻占开封,令南京方面大为震动,为了挽救败局,老蒋严令邱兵团西进,夺回开封,以区寿年兵团为左翼,经睢县、杞县迂回开封,迫我决战,实现其所谓的“中原会战”的图谋。

粟司令员成竹在胸,根据战局的发展,决定把包袱丢给邱清泉,主动放弃开封,令三、八纵队向通许方向转移,引诱邱兵团尾追,使邱、区兵团之间拉大距离。以四纵和一纵、六纵、特纵及中野十一纵组成突击兵团,隐蔽集结于睢杞地区。

狂妄骄横的邱清泉果然中计,以为解放军已被打垮,无力再战,正向南溃逃,于是集中主力扑向正向通许转移的华野三、八纵队。

而区寿年兵团进至维祀地区后,犹疑不定,徘徊不前,使邱、区兵团之间出现40公里的间隙。

解放军立即抓住这一有利战机,突击集团各部队于6月27日晚,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四纵十师切断了睢杞公路,进抵西伯牛岗、鲁台一线。

区寿年发觉情况不妙,仓皇向龙王店附近收缩,妄图固守待援。

解放军指战员决不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顶烈日,冒酷暑,忍饥耐渴,不顾敌机轰炸扫射的袭扰,昼夜不停地攻击前进,夺取敌占村庄。

区寿年被压缩退守龙王店,四面楚歌,陷人完全孤立无援的绝境。妄图回师东援的邱兵团被华野三、八、十纵队和四纵十二师组成的阻援集团牢牢地挡在20多里以外,欲救不能,徒唤奈何。

连日战斗,四纵和兄弟部队相继攻占陈小楼、常郎屯等村落,歼敌新六旅、二十一旅等部,区寿年兵团部所在地龙王店完全暴露在解放军面前。

龙王店是有200多户的集镇,四周有3米多高的土围墙,墙外是约2米宽的壕沟,周围尽是开阔地,困守之敌利用围墙构筑工事,修地堡,架鹿砦,在房屋高处堆沙包,架机枪,形成一个多层次的交叉火力网,负隅顽抗。

四纵决定由十师协同一、六纵攻歼龙王店守敌。三十团是十师的主力团,由西北角实施主要突击。纵队4门山炮和师属炮兵配置于主攻方向,掩护和保障主攻部队突击成功。

二十八团位于龙王店东北角担任佯攻,二营四连是团的突击连,在距离龙王店不到一公里的小村庄驻扎。

全连利用夜幕和青纱帐的掩护,隐蔽前进,派出一个班担任警戒,其余人员分组分段,展开近迫作业,经过一整天紧张的土工作业,挖成了长数百米距敌前沿l00多米的交通沟,有了良好的近敌攻击出发地。

7月1日黄昏,四连进入攻击出发地,按战斗部署各就各位,爆破手夹着炸药包,机枪手架好轻重机枪,瞄准敌人的火力点,突击班上好刺刀,子弹上膛,等待总攻令下。

晚上9时半,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总攻开始了。解放军各炮群一齐开火,炮声震耳,硝烟迷漫,炮弹呼啸划破长空,飞向龙王店,摧毁敌前沿工事和压制敌人火力。

当解放军炮火延伸之际,爆破班长侯根允带领爆破手,抱起炸药包,跃出战壕,猫着腰冲上去,将炸药包塞人鹿砦,几声巨响,鹿砦被炸升了一个大缺口。

冲锋号响起,轻重机枪一齐开火,突击班在火力掩护下发起冲锋。当突击班冲到突破口附近时,敌暗堡里的机枪疯狂地扫射,手榴弹不断爆炸,封锁突破口,不少战士伤亡,第一次突击未成。接着,连里又组织发起第二次冲锋。

这时敌人又调来两具火焰喷射器,烈焰像毒蛇吐信喷向突破口,火舌喷到哪里,那里就燃起熊熊大火。同时敌人借着火光疯狂射击,解放军突击部队伤亡较大,进攻受阻。

连里迅速调整部署,让后备队上,轻伤员经急救包扎后,继续投人战斗。连续攻击,吸引了敌人兵力,有力地配合主攻方向的作战。

此时,电话里传来捷报,经过激烈的争夺,三十团突破了敌人的阵地,正向纵深发展。团长郑福生、政委陈烙痕指挥团的第二梯队由三十团突破口进入,向东北角展开攻击,进行策应。

二营也让预备队投入战斗,突入敌人阵地,炸毁敌人地堡,消灭敌人的喷火器,攻占东北角前沿阵地。随后与团里兄弟连队一起投入纵深战斗,逐屋争夺,进行巷战,向敌兵团司令部进击。

在解放军铁拳重击之下,守敌土崩瓦解,激战至2日拂晓,全歼区寿年兵团部、七十五师师部、第六旅、第二十旅一个团、野炮营、工兵营、战车连等。十师共俘敌2000余人,活捉了大名鼎鼎的敌兵团司令、陆军中将区寿年。龙王店战斗也因这一系列辉煌的战果而名垂军史。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a7c12e0c8ac009c58b90f3bb16be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