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越冲突升级,大小矛盾不断。
当时,我国政府正在南沙群岛进行考察,却突然遇到越南海军突袭。
为了保卫我国领土安全,时任编队指挥的陈伟文当机立断,向越南军队发起了反击。
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少将曾多次公开赞扬陈伟文。
“幸亏陈伟文将军当年没有怂,否则就没有如今的三沙市了。”
那么,当年的那场海战又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番。
少时坎坷
1937年4月,陈伟文出生在广东省台山市的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种地的农民。
身为大哥,陈伟文不得不从小就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小的时候,每每父母出去干农活,陈伟文就会留在家里照顾弟弟妹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等到稍微长大了一点,陈伟文就开始帮着家里干农活。
放羊、喂牛,成了他生活里的一部分。
十来岁的孩子,正是该接受教育的年纪,但是在那个贫苦的年代,上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先不说最近的学校离陈伟文家里都要十几里山路,就是每年的学费,陈家老两口都难以支付。
但是没办法,娃总得念上几年书呀,总不能连字都不认识,陈伟文的母亲这样想着。
在和陈伟文的父亲商量了一番后,两人决定先把陈伟文送到镇上的学校念上几年书,不至于以后做个文盲。
陈伟文
就这样,陈伟文一直拖到十二岁那年才进入学校念书。
陈伟文也明白,自己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他从不敢懈怠。
每日在学校里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之外,放了学回家,还要把课本再读一遍。
在刻苦学习之余,陈伟文还要干活。
一家八口人,父母每日做农活忙得脚不沾地,陈伟文放了学回来不仅要照顾弟弟妹妹,还要给家里做饭,也是一刻都不得闲。
到了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陈伟文便从床上爬起来,伴着熹微晨光,又走十几里山路去上学。
课堂老照片
晚上趁着点点星光回到家里,每日都是如此。
这样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的日子一晃眼就是两年。
原本因为家里穷,陈伟文又是老大,父母也就没打算让陈伟文读太多书。
早点挣钱,补贴家用才是最重要的,学上个两三年便也够了。
但是令他的父母没想到的是,陈伟文从入学开始,次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奖状贴满了一面墙。
这时候如果辍学,未免太过可惜了。
一方面是陈伟文优异的成绩,另一方面是家里日益困难的境况。
课堂老照片
正当父母举棋不定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听说了陈伟文可能要辍学的消息,便立马赶来家里,劝说陈伟文的父母,希望他们能够让孩子继续上学。
同时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因为陈伟文成绩优异,年年考第一,学校决定免除他的学费。
也正是这样,陈伟文才得以继续上学。
陈伟文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父亲还勉强识得几个字,母亲根本一个字也不认识。
他们虽然不明白陈伟文具体的学习内容,但在他们朴实的思想中,能把书念好就一定有出息。
因此,学费的问题解决后,陈伟文便顺利回到了学校。
高考考场老照片
肩负着父母的期望和老师的期望,陈伟文更加刻苦地学习。
此时恰逢国家建立了统一的高考制度,受到种种原因的限制,全国各地的适龄学生们都有机会通过高考这一新的考试制度进入大学。
这对于陈伟文来说,也是莫大的鼓舞,他终于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1956年,19岁的陈伟文参加高考,并考入了武汉大学的生物系。
在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的学生足以被称为天之骄子,前途不可限量。
但陈伟文却在入学后不久就放弃了在武汉大学念书的机会,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是什么让他宁愿放弃唾手可得的美好前程,转而走向另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呢?
投身军营
1956年,正值青春年少的陈伟文顺利考上了大学,就读于武汉大学生物系。
但仅仅一年,陈伟文就从武汉大学肄业了。
彼时,国家刚刚稳定下来,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各个领域都需要人才。
恰逢海军来到各个高校里招募知识分子,希望他们能够作为新生力量加入军队中。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陈伟文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念头:“去部队里!在军营中为国家做贡献!”
陈伟文刚出生的时候,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虽然陈伟文小的时候没有亲眼目睹过日军侵华的恶行,但在大人的描述中,他深深明白这是多么可恶的暴行。
日军
后来再长大一点,他又从课本上知道了中国近代史中的坎坷过往,在陈伟文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那个时候,陈伟文懵懂的内心里或许就已经埋下了报国从军的种子。
因此,在海军部队前来学校进行招募的时候,陈伟文毅然决然地弃笔从戎。
从武汉大学肄业,转至大连舰艇学院航海系,从此投身中国海军事业,并为之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四年时光转瞬即逝,1961年,24岁的陈伟文也以优异的成绩从大连舰艇学院顺利毕业。
当时,与陈伟文一同毕业等待分配的共有二十八名学员,他们即将被分往广州、汕头、海口和榆林的海军军事基地,并在那里扎根,守护祖国的军事防线。
最终,陈伟文被分配到海南省三亚郊区的榆林海军军事基地任职。
榆林港是南海舰队的基地之一,这里拥有着我国南海200万平方公里的海防要塞,也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潜水艇基地。
在临出发前,陈伟文特意回了一趟家看望父母。
母亲告诉他:“我不知道那些军舰啊、潜艇啊什么的到底有什么用,我也没有见过,但是你既然当了兵,就要记住,只要外敌来犯,你身为军人就一定不能退缩!”
陈伟文(右)
带着母亲的教诲,和少年人的满腔热血,刚刚24岁的陈伟文孤身前往海南赴任。
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旅程,也有了一段堪称传奇的经历。
刚到榆林海军军事基地,陈伟文就被任命为扬州号猎潜艇的航海长。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陈伟文还不像几十年后那样铁血强硬,杀伐果决。
此时的他还是一个青涩的毛头小子,但已经初具将军气概。
上任还不到一年,就迎来了他军旅生涯中的第一场真枪实弹的战斗。
1962年,国民党当局准备搞些事情,想要对大陆沿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
他们把第一枪的枪口,对准了南海。
陈伟文
1962年底,国民党特务船载着一队武装特务,准备在广东省台州市毗邻海岸线的地方登陆。
但还没靠近,就被我国海军侦察到了,第一时间派出一队人马前去打击。
这一队人马正是由陈伟文领头的作战小队,一行三十人全速前进,前往坐标地点。
当时正值冬季,沿海气温虽然不算寒冷,但正好赶上了八级大风,海面波涛汹涌。
但即使面对这样恶劣的条件,陈伟文和所率领的战士们也并没有退缩。
前后追击了十九个小时,最终将国民党协进8号击沉,并活捉俘虏26人,首战大获全胜。
这是陈伟文第一次在海上进行实战,第一战就大获全胜,给他增添了不少信心。
但胜利的喜悦还没过去,国民党第二波攻击就悄然而至了。
陈伟文(中间)
一个星期后,国民党祥顺1号特务船载着29名特务,预备从汕头神泉湾驶入我国境内。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我国海军早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就等着这些特务入瓮。
当晚十一时许,国民党特务靠岸,准备登陆。
而此时,陈伟文所带领的追击小队早已埋伏在岸边,这些特务刚一登陆,便被三下五除二地一网打尽。
最终,我方军队成功击毙国民党特务共23人,活捉俘虏6人,再一次取得了全面胜利。
三十五年军旅生涯,陈伟文一共经历过六次海战,从未有败绩。
二十岁时初出茅庐打国民党,让他在海军队伍里打出了名气。
但真正让陈伟文为大众所熟知的,还是1988年那场著名的3·14海战。
那么这场海战究竟发生了什么?陈伟文又做了什么呢?
常胜将军
从1961年上岗以来,陈伟文在海军榆林军事基地已经工作了二十余年,可以说是将自己所有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片位于祖国南海的沙滩。
他曾先后担任过航海长、副舰长、舰长等职位。
作为指挥官曾领导过六次海战,其中前三次都是与国民党进行对战。
而后三场海战,则是对战越南。
彼时正值越南战争期间,越南内部分裂成南北两派。
越南战争
南越在美国的支持下,同受到社会主义阵营支持的北越展开了激烈对抗,并试图对我国东南沿海大举进犯。
在这样的局势下,我方必然不能坐以待毙。
自1973年开始,南越便开始叫嚣,要将我国西沙群岛中的一部分岛屿划入越南版图,并开始公然挑衅。
不仅强行占领了南子岛、鸿麻岛、南威岛等6个岛屿,还造成我国多名渔民伤亡。
在南越越发过分地挑衅中,我方军队决定展开正当防卫。
1974年,西沙海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1974年1月,时任大队副参谋长的陈伟文受命担任编队导航,协助陆军收复被南越占领的三座岛屿。
这是陈伟文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海战,他作为编队指挥官,领导8艘护卫舰前往西沙群岛。
对抢占我国领土的南越士兵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
仅仅用时五个小时,这场战斗便结束了,南越海军仓皇逃窜。
我军共歼灭敌人100余人,活捉俘虏49人,并击沉了南越海军一艘护卫舰,完美收复了被占领的三座岛屿。
1979年,中建岛海战爆发。
陈伟文当时因为在战斗中临危不惧的表现,被上级任命为西沙前线指挥所的指挥员。
而在中建岛海战中,陈伟文再次一马当先,败退了南越海军。
1979年4月10日,南越三艘军用船载着24名武装人员正向着中建岛驶来,企图打击我方的军事基地。
被侦查雷达发现后,陈伟文当机立断,派出9521号登陆舰和南驳22号进行追击。
仅两个小时,就控制了南越三艘军用船,缴获数十支枪支弹药。
这一战下来,陈伟文成了海军部队里的名人,都称他为“常胜将军”,陈伟文也因此荣获个人二等功。
但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接下来的那一场南沙海战。
1988年3月13日,中国海军奉命组织科考队员前往南沙群岛的赤瓜礁等地进行考察,准备在这里建立一座海洋观测站。
但第二天,越南方面就派出604号和605号海军运输船,以及505号登陆舰,前往赤瓜礁海域试图强行登陆。
他们无视岛上科考队员和海军的警告,公然开火,造成我方科考队员多人受伤。
随后还对停泊在附近的海军舰艇开枪,在越南的挑衅下,我国海军决定发起反击。
1988年3月14日,陈伟文接到上级命令,对越南侵占我国领海的军事行为发起反击。
陈伟文作为总指挥官,把控全局,务必要保卫我国领土安全。
早上7点50分,中国海军502舰政委李楚群带领7名士兵,驾驶小艇绕过敌船,向礁盘驶去,准备砍断越军船只的系泊缆绳。
就在这时,越南海军船头的两挺机枪瞄准了小艇。
而船上的喇叭中则传出了越南指挥官的声音:“中国小艇靠近了!不能延误战机,否则就不是一名合格的越南军人!”
但在我方海军舰艇迎面而来的情况下,船上的越南军人却迟迟没有开枪。
小艇驶近后,艇上的海军战士们一面警戒,一面砍断了越南海军的系泊缆绳。
越南海军见状,开始对中国海军做出侮辱性动作并出言辱骂。
随后海上指挥所发出命令:“把他们挤出礁盘!”
十几名海军战士与越南方面的守旗士兵发生冲突,我军战士折断越南旗杆,场面一片混乱。
就在这时,一名越南士兵突然举枪瞄准我方战士。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的枪管被我军一名战士抓住并向上托起。
枪声响起,子弹洞穿了我军一名战士的手臂。
这一声枪响,彻底燃起了我军的怒火,礁上的中国海军立即开火反击。
早上8点47分,中总指挥官陈伟文下令:“还击!打沉它!”
一声令下,我军当即展开了全面反击,502舰上的机枪和炮弹一同开火,炸飞了越南军船上的机枪。
仅仅9分钟后,越南604号军船起火下沉,剩余的越南登礁人员也纷纷举旗投降。
这一场海战,我军收复了9个南沙岛礁,仅有一名战士受伤。
而越南方面损失惨重,伤亡超过300人,9人被俘。
战后不久,陈伟文就因为战功卓越被晋升为少将军衔。
三十多年军旅生涯,六场海战,一站比一站漂亮,他的荣誉是当之无愧,不容置喙的!
而这一场南沙海战,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在《为什么是中国》一书中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
金一南曾公开表示:正是因为在中越冲突期间,陈伟文少将坚定我方立场,勇敢捍卫领土主权。作为总指挥官,以骁勇无畏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水准领导了这场战斗,守护了我国的领土安全。这才为三沙市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多亏了陈伟文将军当年没有怂,才能有今天这富饶美丽的200万平方公里的三沙市!
陈伟文将军的军旅生涯,可以说是辉煌而又传奇。
从小渔村里的贫苦少年,到名震一时的常胜将军,这其中的坎坷我们不得而知。
当他回首过往,想起自己曾经的半生戎马,应该从未后悔放弃武汉大学的学业。
他为中国献出了半生热血,人民将会永远记住他的功勋!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