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季节在肉鸡养殖过程中常发疾病较多,综合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部分地区肾传支多发
2、肌腺胃炎的久治不愈
3、感冒造成的黑肺、支堵、混感
4、中后期瘫痪的鸡只增多
5、细菌性疾病(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用药效果差
我们实验室3月份的病料检测,也更好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从实验室诊断上来看,免疫抑制病和垂直传播疾病检出率比较高,其中CIA、MD、MG、FAV都有检出。免疫抑制病极易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其他疾病;抗体产生慢且量少,免疫效果差;鸡群生长速度缓慢,均匀度较差,出现矮小综合征。
根据临床疾病的发生情况,以下对开篇所总结的五种肉禽常发疾病进行逐一分析:
造成鸡群发病的主要原因:
1、受冷(低温、低湿、通风过量、温差过大);
2、疫苗(毒株选择、防疫免疫率、交叉保护率)。
防控方案:
1、做好饲养管理避免受冷,春季多关注体感温度和温差变化;
2、疫苗使用:建议选择QX+H120+ 4/91毒株;
3、关注疫苗防疫率:如3月荧光PCR检测防疫率只有86%左右。建议1日龄喷雾免疫后,3日龄或7日龄点眼;或者1日龄不喷雾,直接进舍前做传支的点眼。
4、在治疗上的建议:
(1)胆汁酸保肝,减少肝功异常导致体内尿酸生成过多;
(2)小苏打、五苓散通肾,促进尿酸盐排除,保护肾脏;
(3)幸福100抗应激,快速产生抗体,提高抵抗力;
(4)根据情况添加一些对肾脏影响较小的抗继发感染的抗生素。
这是28天的白羽肉鸡,在使用肌腺胃炎药物后依然出现明显肌胃炎,其主要是霉菌毒素中的呕吐毒素所致,其次就是一些非常规原料的使用。由于疫情和之前的国际形式,导致饲料原料价格上涨,部分地区原料收购成为难题,如此以来厂家就地取材,首先确保不停产,许多非常规原料开始被大量使用,饲料厂不再将质量放在第一位,最近出栏的料比都有所增加也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表2. 饲料样品中各霉菌毒素污染水平
以上是1-3月份,我公司研究中心对成品饲料的霉菌毒素检测情况,对于家禽来说单项超标率并不是很高,但每项阳性检出率都很高,呕吐毒素的检出率甚至高达100%。毒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结合态,常规的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出饲料中的游离态毒素,结合态毒素只有在动物机体内才会被释放出来并对动物机体产生危害,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霉菌毒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即使单种毒素剂量很小,但多种毒素协同其毒性则往往能放大很多倍。如下:
(资料来源:Pedrosa和Borutova,2011)
在上图中,实线代表协同作用,1+1>2;虚线代表相加作用1+1=2。从上图可见,呕吐毒素与肉禽上常见的其他四种毒素均存在协同、相加的作用,使其毒性增强。呕吐是引起肉禽肌腺胃炎的主要因素,目前的普遍解决方案,不管是无机吸附剂也好,有机吸附剂也罢,还有微生物酶降解和其他酶技术,无非都是解决饲料内和肠道内的霉菌毒素,对于吸收进入体内的毒素只能靠肝脏的解毒排毒来解决。
胆汁酸可以通过“阻、解、排、修”四步解决体内外霉菌毒素对机体造成的危害,减少肌腺胃炎的反复发作。
针对当前肌腺胃炎,防控治疗方案:
1、育雏期2-7天,胆汁酸+肌腺胃炎药。
2、18-22天,胆汁酸+阿莫西林/肌腺胃炎药。
3、30-34天,胆汁酸+阿莫西林。
注:肌腺胃炎药物主要起到修复肌胃角质层的作用。
感冒乃万病之源,受凉感冒之后,抵抗力下降,体温调节机能紊乱,之后体内潜伏的流感H9、ND、Coli、MG等可能被激活。
当前混感多发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一热一冷(通风过大)得感冒
(2)一闷一闪(体感差大)得流感
(3)一闪一捂(空气质量差)得支堵
(4)干燥低湿,粉尘高,支气管易损伤
(5)传支(QX株)和流感混感
防控方案:
(1)避免感冒的发生(通风管理很关键)
(2)不要闷着养,减少闪鸡(温度曲线设置很关键)
(3)关注湿度变化,尽量保持稳定(体感温度很重要)
(4)减少舍内空气中粉尘含量(加湿、卫生清理)
(5)减少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力(特别是分笼和窗口调整应激)
(6)合理的防疫程序(7日龄防疫)
(7)早发现、早治疗(感冒初期及时用药,幸福100+卡巴匹林钙)
在养殖周期中造成瘫痪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孵化过程中高温高湿
2、翻个:5-16天(肌腱韧带发育期)
3、偏腿:前期翻个,后期偏腿MD
4、关节炎型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关节黄白色脓性分泌物)
5、滑液囊支原体(关节黄色脓性分泌物)
6、病毒性关节炎(关节血红色脓性分泌物)
7、坏死性肠炎(魏氏梭菌、细菌内毒素中毒)
8、非典型新城疫
9、中毒(霉菌毒素、药物中毒)
针对不同的原因做好诊断,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5-16天的翻个,建议使用活力多;对于关节炎型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选择敏感药物;滑液囊支原体,选择替米考星、泰万菌素、泰妙菌素等药物治疗;坏死性肠炎选择活力多、林克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治疗;非典型新城疫建议及时的使用抗体进行治疗;中毒建议选择胆汁酸+葡萄糖。
1、首先要确定原发/继发感染(继发感染单纯用药效果极差)
2、药物的选择(药敏试验:药物敏感度和耐药性)
3、药物吸收性(吸收分布广、敏感性强、持续时间长)
4、药物的合理使用(给药方式:时间、次数)
药物根据其作用类型分为两种:时间依赖型和浓度依赖型,另外很多药物具有抗菌后效应(PAE),时间依赖型药物又分为短PAE和长PAE药物。对于短PAE药建议一天剂量多次给药;长PAE药一天剂量2次给药;对于浓度依赖型药物建议一天剂量集中给药。
5、细菌毒素——解决细菌感染的关键
饲料中霉菌毒素造成肝脏损伤比较常见,在肝脏受损的情况下,使用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效果只会越来越差,治疗细菌感染应当在保肝的前提下进行,建议胆汁酸配合抗菌药物解决细菌毒素问题,修复肝脏损伤,减少细菌感染。
肉禽疾病虽然种类繁多,发病原因也诸多复杂,但只要掌握了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对其分门别类,同时注意日常的科学饲养管理和保健,肉禽养殖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症有效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