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都说"百善孝为先",履行孝顺父母的职责,是每一位子女的本分。但无可否认的是,付出往往换不来绝对同等的回报,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有时甚至换不来他们的一句嘘寒问暖,这不免让人感到寒心。
何大爷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何大爷在很年轻的时候便没了老伴,一个人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在这期间,为了供应孩子上学,他每天都要干很多的农活,回到家中还要料理家务,十分辛苦。
如今何大爷好不容易熬到头,两个孩子都已经毕业工作,并且在大城市安家落户。何大爷本以为今后可以安享晚年,可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乎他的意料。
原来,自从分家以后,何大爷的两个孩子便在两个不同城市安家,虽说都在省内,但是相隔还是比较远的。起初何大爷打算到大儿子家里住,让小儿子每个月提供相应的生活费用,但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大儿子的反对。
在大儿子看来,父亲到他家里住,他还需要花费时间照顾,而自己的弟弟只需要每个月提供生活费就能高枕无忧,这并不公平,于是要求弟弟承担绝大部分的生活费。
但是,这个要求又遭到了弟弟的反对,他觉得子女照顾父亲是应该的,不应该强迫他多花一些钱。
眼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即将反目成仇,何大爷伤心不已。他向兄弟俩提出要独自回到乡下住,让他们提供生活费用。
有不少人在得知何大爷的情况以后,都为他打抱不平。辛辛苦苦一辈子让孩子有了出息,却换来这样一个结局实在不值得。
的确,何大爷的经历相当可悲,但更为可悲的是,类似的情况在我国其实并不少见。这些子女并非毫无孝心,只是在现实面前,他们不愿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也就演化成了"假孝顺"。
·只打钱,少见人
现如今很多年轻子女在成家以后,往往很少回老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只是每当有假日时,就给父母打钱或是寄一些补品。
对于一辈子节俭的老人而言,这些钱与补品他们往往不会去碰它们。他们真正希望的,是子女的陪伴,而不是这些做足了表面功夫的东西。
·多言少行
还有一些子女会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嘘寒问暖,但是在绝非必要的情况下,往往不会回到老人身边实实在在地照顾他们,这也是一种"假孝顺"的表现。
诚然,这种口头上的关心能够为子女换来一个"关心父母"的美名,但是这些话除了能让老人聊以慰籍之外,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老人依旧无法从中切实感受到幸福。
·推脱责任
有些子女会以"难以适应城市生活"、"为父母寻找朋友"为由,将他们送入养老院。这看似是为老人着想,但事实上却是子女逃避赡养父母职责的表现。
但凡子女有孝心与耐心,终有让老人适应城市生活的一天。至于孤独感其实也是相对而言。子女如果不主动关心父母,和他们谈心聊天,那么再多的朋友也无法填满亲情这部分的空缺。
何大爷的经历也给现如今为人父母的年轻夫妇提了个醒,如果没有好好教导自己的孩子,那么等到他们长大之后,也很可能会出现不守孝道的情况。
·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想让孩子长大之后能够做到孝顺自己,那么父母自身也一定要做到孝顺长辈。父母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为长辈考虑,体谅长辈的心情,那么子女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将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父母。
·培养责任意识
孩子能否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职责,关键在于他们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一个缺乏责任意识的孩子,往往会将老人视作一种累赘,进而逃避应尽的职责。
为了达成这一点,父母平时要多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慢慢培养起责任心以及独立意识。等到孩子长大以后,他们自然会在责任意识的驱使下,尽心尽职地照顾父母。
我是鲸鱼奶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