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更多教育小知识记得关注我!孩子小学阶段,常常有家长跟老师吐苦水:我家孩子平时挺爱看书,阅读量不算低,但一让他拿笔写作就开始“卡壳”,半天写不了几行字,真是让人头疼又无奈!
虽然小学阶段,老师往往不会要求每个学生都出口成章、妙笔生花,但小学生确实要在这一时期培养基本的表达与写作能力,这对于孩子进入中学后语文成绩的巩固与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小学时培养的写作兴趣与习惯,持续积累的写作能力,甚至可能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轨迹产生影响!
今天,当家长困惑孩子写作水平提升缓慢的时候,建议您不妨思考下这个问题:你家孩子写日记吗?他有主动、按时记日记的习惯吗?如果还没有,那今天的这篇家长指导攻略一定对您非常有用!要知道,写一两篇日记很难对孩子的写文记事水平产生影响,但只要他坚持记日记,写作水平总有一天会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坚持写日记对孩子的好处
日记,日记,每日一记。当我们观察国内外优秀的文学大家,会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有记日记、周记的好习惯。对孩子来说,写日记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1.记录成长的点点滴滴
从小开始写日记,日记本里保存的都是孩子儿时的回忆。家长们都知道,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幼时发生的许多事情会伴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日记以文字、图画的形式记录下孩子的所思所想,也承载着他成长的点滴记忆,不论是在当时让孩子开心或者悲伤的事情,从长远来看,都是孩子宝贵的精神财富。
2.教孩子观察生活,感知世界
日记来源于生活,写的都是孩子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论是放学回家路上与陌生人的一次偶遇,校园里与同学伙伴的一次游戏,与父母相处时或开心或难过的记忆,这些都是孩子记录生活、感知世界、表达情感的真实体现。一个爱写日记的孩子,往往对周遭事物有更强的观察力和感知力,也常常更具有好奇心与思考力。
3.提升孩子的综合语文能力
长期坚持写日记首先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当然,这种能力不是孩子写了一两篇日记就能迅速提升的,肯定需要一个“起步—积累—提升—突破”的过程,最终由量变完成质的飞跃。此外,孩子在记事书写的过程中,还要学着查字典词典,甚至开始关注各类新闻、探索百科知识,这就对他综合能力、知识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4.写日记的孩子“坐得住”,更沉稳专注
如果您的孩子每天都愿意抽出固定的一段时间,坐下来安安静静地写日记,那么久而久之,他一定会比其他孩子更有专注力和定力,遇事往往更沉着稳重,抵御游戏、电子产品等诱惑的能力也更强。
6个方法教家长指导孩子写日记
1.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习惯
12岁以前是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培养的好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生。对于写日记来说,孩子越小养成习惯越好。尽管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识字认字水平不高,但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以“汉字+拼音”的形式书写,重在让孩子每天有意识地记录日常生活。
2.中高年级的坚持很重要
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孩子的写作能力较之前有所提升,家长要引导孩子一边记日记,一边解决写作中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比如遇到不会写的字,要勤查字典或请教父母;比如孩子字迹潦草不美观,就可以开始练习书法,规范硬笔字书写。
3.不强求孩子完成“日记”
日记虽然是“每日一记”,但小学生毕竟天性爱玩,而且学校老师原本就为孩子安排了学习任务,有时孩子不想写、不愿写是正常的。作为家长,尽量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让孩子灵活调整记录频率,先写周记或是两三天一记也是完全可以的。家长要知道,人的习惯都是一步步培养的,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4.督促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
家长在督促孩子记日记时,不应急于求成,也不能太功利,要善于发现孩子一点点的进步。不要强迫命令,也不要用威逼利诱的手段,小学阶段的孩子要有和家长平等沟通的权利。
5.孩子愿意的话,倾听他笔下的生活
每个孩子都有倾诉欲和表达欲,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特别愿意和家长交流自己的生活,甚至愿意跟家长分享他的日记内容。这时家长一定要积极响应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成为孩子的朋友。家长跟孩子互动,给孩子积极回应会对孩子坚持写日记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6.阶段性地表扬孩子
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老师、长辈的认可与表扬,孩子认真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都值得家长的鼓励与支持,不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为了鼓励孩子写日记,家长可以奖励孩子一个精美的本子或贴纸,孩子记完一整本,就请吃一顿大餐等等。这样的奖励能更好地鼓励孩子记日记。
给家长的温馨提示
1.家长以身作则,效果更好
我们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初的、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学习与模仿能力很强,每一个孩子身上往往都带着家长的“影子”。试想,如果孩子看到家长每天读书、写字、记日记,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孩子也会慢慢培养起读书写作的习惯。因此,家长如果能以身作则,很多事情便能够水到渠成。
2.不要强迫孩子公布其日记内容
虽然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想单纯,但常常也会有自己的“小秘密”,因此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告诉自己日记的内容。
3.尊重孩子,不要侵犯孩子隐私
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即使家长很想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与心理活动,但绝不能擅自翻看孩子的日记,要将心比心,尊重彼此精神上的独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