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东山羊,海南省万宁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它全身毛色乌黑发亮,所以又叫黑山羊,个别的也有褐色,蹄为褐黑色。在当地,养殖东山羊,有着不错的市场效益。
但是传统的放养方式,对生态环境破坏很大,发病率高,产仔率低,农民很难真正从中获益。所以数年前,海南人就开始尝试把东山羊从放养变为圈养,而圈养东山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繁殖要点
东山羊的配种多采用自由交配(即本交)的方法。自由配种就是按配偶比例,将种公羊混入母羊群中饲养,让其自然寻找发情母羊进行交配的一种方法;其公母组合的配偶比例一般为1:15—20。
这种方法较为省事,不易漏配,有较高的受胎率。其缺点是无法控制产羔时间,公羊追赶母羊过多,造成交配过于频繁,使母羊不安心食草,既影响母体的健康,又影响已孕的胎儿生长发育。容易造成近亲交配或过早交配,种公羊的利用率低,不能很好发挥出优良公羊的利用价值。
二、羔羊管理要注意
哺乳期间的羔羊营养主要来源于母羊的奶汁。加强母羊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羊泌乳力,是养好羔羊的首要措施。
羔羊出生七天内首先必须食到母羊分泌的初乳,因初乳含有供羔羊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糖类(乳糖)、矿物质及维生素,还富含有一种抗病的抗体物质,即丙种球蛋白。
羔羊吃过初乳后,既能促进生长发育,又能提高抗病力,减少疾病。羔羊吃过5—7天的初乳后,便进入到吃常乳阶段,羔羊的哺乳为三个月,三个月左右就要进行断乳,在此三个月内,羔羊的生长发育较快,但母羊的泌乳量和乳的品质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因此,在这期间内必须视其情况,在适当的时间内开始给羔平加补精料,以满足其营养需要。
一般在1.5—2个月龄的羔羊,除吃母奶以外,可以人工喂给代用奶精料。羔羊的代用乳配方是:麦麸25%,大麦粉(或玉米粉)50%,豆并粉10%,炒黄豆粉6%,渔粉3%,食盐3%,骨粉3%配成混合料。并以1:10的比例与水调和,煮沸消毒,静置到暖不烫手,便可喂饲,平均每只羔羊喂给0.2-0.3公斤。随着羔羊年龄的增长,其日喂量便可逐渐减少至停止喂饲代用奶。经过一段时间,羔羊能自行采食些青草,而后逐渐过渡到断奶。
三、防羊跳圈
东山羊的个头儿不到半米,可1米高的院墙,它们轻而易举地就能跳过去。而且在一个圈里,往往有十几头羊,如果有只羊突然跳进来,生性好斗的它们肯定会群起而攻之。所以圈养好东山羊,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加高羊圈的围墙。
种公羊的个子大,比一般的育成羊要高20多厘米,跳得高,院墙也得砌高点,要砌到1.5米以上。同样,育成羊羊圈的院墙也得加高。虽然育成羊长到三四十斤就卖了,身高不到四十厘米,但羊圈的院墙也得修到1.2米以上。
四、防羊群里欺生欺弱
圈养东山羊,不仅要加高院墙,还要防止羊跳圈打架,造成不必要的伤亡,留意每个羊圈里是否有“受气包羊”的存在。生性懦弱的羊,在圈里属于走到哪儿被打到哪儿。为确保羊圈里“受气包羊”的羊身安全,就要求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它,并作出调圈。
这些受气包羊,一般身体都比较差,给它们及时调圈之后,就得检查一下身体,有病的话要及时治。病治好了,接下来还得给这些受气包羊开小灶补充营养,让它们快快地把身体养好养壮实些。
五、 防羊营养不良
放养的东山羊,出了圈便没了约束,自由活动,草、树叶,想吃啥就吃啥,站着,趴着,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可来到了养殖场的圈舍里,活动受限,不适应、闹情绪,可能就不好好吃料了。
圈养东山羊,要想顺利度过“吃”这一关,首先得跟它交流,让羊放松,解除它的警惕心理。等感情培养起来了,也就不怕它们不吃饭了。
除了对个别羊的喂养照料,做好圈养还需要对整体环境、饲养人员等因素加强注意:
1、环境消毒
每月定期消毒一次,不同种类的消毒液要轮换使用。在羊场、羊舍入口设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消毒液。
2、人员消毒
人员进入生产区,更换工作服、工作鞋、并经紫外线照射消毒方可进场。
3、羊舍消毒
每月一次带羊对羊舍喷雾消毒。从场外进羊前一周或每批羊只出栏后,要彻底清扫羊舍,采用喷雾、熏蒸等方式进行消毒。
东山羊肉质鲜红,致密有弹性。经传统方法烹饪后,肉嫩汤白,肥而不腻。现在市面上,好的东山羊肉可以卖到120一斤。现在的万宁,已经通过东山羊开始了“合作社+贫困户”脱贫帮扶模式,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创造了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