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恍恍惚惚,这届年轻人为了表达自己可以有多拼???!!!╮(╯▽╰)╭

2020-01-11   南都周刊

习惯隔着屏幕聊天的年轻人(不对要改口中年人了)有多努力?标点符号、语气助词、各类表情、颜文字、表情包……为了全力表达,各种方式都能让他们玩出花来。

文 | 罗欢 编辑 | 星煮

新年伊始,人们讨论的话题通常都逃不过与新年相关的词条,#跨年文案##适合跨年发的朋友圈文案#这些词条总能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大家的答案也不尽相同。但要问这届年轻人2020年的第一天收到了什么消息,在茫茫的信息大海中,一定少不了爸妈发过来的那些五颜六色的表情包。

隔着屏幕聊天,父母的每一张图都在最直白地告诉你他们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所以这年头的社交是有多神奇呢?发出去的几个字就能让对方知道你是否走心,一个表情符号就能把两个人的距离拉近。而习惯隔着屏幕聊天的年轻人(不对要改口中年人了)更是别提有多努力了,标点符号、语气助词、各类表情、颜文字、表情包……为了全力表达,各种方式都能让他们玩出花来。

有一种标点符号叫“语文老师看完想暴走”

2019年,“我缓缓打出一个问号”成为了年轻人聊天记录里不可忽视的一句话,但比它更绝的是,我实实在在地在对话框里打下了“???”,甚至是“??????????……”(此处“……”代表无穷无尽)

问号发展到这个魔幻的时代里,还只是个单纯不做作的问号吗?在我们的理解中,它早就和其他标点符号一起快速成长了起来。

“?=小小的疑问”

“?=没明白”

“?=卧槽”

“?=你在说什么鬼话/你怕不是个沙雕?

以此类推,问号越多,疑惑越大。而且,肯定不是“我觉得有问题,只是我发自内心地认为你有问题”。

这个逻辑可以类比到各种同类符号,比如句号——每当句号连成串,这个世界上无语的人又多了一个。

用句号组成的“。。。。。。”比“……”好用多了,这可是你经过周密数数打出来的6个句号啊,既能让对方没理由认为你在敷衍,同时也在视觉效果上展现你那颗快要被气炸了的心灵。

另一边,叹号也在接收者这个原理。文字聊天中,要是没有三个叹号站在一起,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真的惊讶。如果这时候它与问号连在一起,效果会更佳。

“?”=“还有这种操作?!”

拿出你们的小本本了吗?抄笔记啦~

Emmm,这个“~”也是十分有灵性了,打出来后觉得自己的语气都温柔多了呢。

总有些字,让你觉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有两个字,只要被单独拿出来输入对话框,始终会让大家深恶痛绝。

无论对方抱着多大的热情想与你展开对话,一个孤零零的“哦”字就能像一盆冰水猛地浇在他的头上,另一个单打独斗的“嗯”还能直接把你送上热搜。

这两个字,乍一看并不含有任何贬义,但是你仔细品品那个语气,就好像在说:“知道了,你可以滚了。”

所谓细节改变命运,这时若你稍稍动动自己的小指头,发送的是“哦哦”、“嗯嗯”或者“嗯呐”,又或者在句子末尾加个“哦”“哟”“哈”,瞬间就让对方感觉到你的乖巧与可爱,还是闪着大眼睛的那种。

在此基础上,当代年轻人聊天变得异常仔细,被工作压垮的时候还得煞费苦心表达出不同层次的同意与肯定。

别的不说,光一个“好”字就可以引申出“好的”“好哒” “好(的)呢” “好(的)嘞”等等,深怕别人不知道你觉得好。

就像为了把“OK”变得更OK,字母“o”后面加上了越来越多的“k”。所以如果下次有人给你发“okkk”,你可别傻乎乎的以为自己的英语能力出现问题。

大概是人们觉得文字表达还不够能解释自己的意思吧,在强大的求生欲之下,广大网友在陈述某件事情时开始喜欢用括号解释自己,比如:

夸夸夸的时候: 我觉得南都周刊太有趣了!(没有说其他周刊无聊的意思) 非常丧的时候: 生活太难了!(可是明天还要努力生活)

随机立flag的时候: 明年一定要瘦十斤!(手动狗头)

这届年轻人正在努力跟上表情更新节奏

不得不说,这年头的表情更新换代实在是太快,如果你不经常上网冲浪,说不定也和我一样迷惑过上头说的“狗头”是什么意思。

知乎里有位朋友是这么解释的:

幸亏除了微博,国内其他社交软件并没有添加这个狗头表情,否则它也可能会像微笑脸与拜拜脸一样,成为两代人沟通之间的隔阂。

这个在父母眼中格外端庄有礼的微笑与再见,被90后看出了完全不同的意思:你看这个眼白那么多、笑容僵硬的表情,像不像被甲方折磨后努力微笑的你?整张脸透露的全是“虽然我看你很不爽,但是因为某些原因不得得克制自己,所以必须露出笑容”的样子。

这不,前段时间,话题#超3成受访者认为微笑表情不礼貌#上了热搜,原来有那么多人不喜欢微笑脸表情!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谁能料到,在老一辈还没反应过来微笑脸到底怎么招惹年轻人时,另一个被多面理解的表情又流行了起来。什么都别说,呲牙就对了。

表达憨厚,呲牙傻乐,你快看我真诚到笑弯了的眼睛。

表达自嘲,呲牙微笑,咱们年轻人怎么也不能失了体面。

表达“我已气炸”,呲牙微笑,嘲讽人的快感完全不输破口大骂。

从颜文字到表情包:爱我,你怕了吗?

有人说,当代年轻人的特点之一,就是聊天时不一定要有标点符号,但一定会有表情和表情包。

但……年轻人们,你们还记得当年使用过的那些颜文字吗?

(截自“颜文字”百度百科)

或者,还有那些太有个性的个性签名?

(_榇扌靶sūо有软肋掰砕你便ωu秂能dι。 ¤烂街の故亊嘟変成垃圾,可笶那庅誃亽还zai海誓山盟。 ωΘ哪里还橄走进ηι,ηι裑边总詴人陪。 摩天轮__轮转着谁的永远。︶ ̄丶。 ︻_我愿用щú期的等dai,等你最年轻的sんi候。~

如果以上内容你能拿到满分,这位朋友,你真是个有故事的(老)人。

如果你用的是搜狗输入法,能猜出下列所有组合表情,朋友,你高考阅读理解满分?

和上述列举的表达工具一样,表情包的快速蔓延的确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年轻人喜欢表达自我、希望拥有更加自由的表达渠道。而巧妙运用表情包正好能较为准确传达网络聊天无法展示的种种细节,包括面部表情、语调、情绪暗示等,使得对话变得轻松愉快。

记忆中,自从2015年微博开通了评论带图功能,表情包就成了沙雕网友的一片广阔天空。

当表情包占据我们的聊天记录,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觉得它一定是越糊越有味道。这时,被你催要生活费的父母面对的终于不是几个冰冷的文字,而是生动图:

当你想表达开心但是觉得“哈哈哈哈哈哈”已经不能满足你的喜悦时:

可是,若你发送的是“呵呵”或者“哈哈”,约等于终止这场感情。但发送“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额hhhhhhhh红红火火恍恍惚惚鹅鹅鹅鹅鹅鹅(哈哈哈×140)”与上图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不方便发图或者微博评论带图怎么办?

来来来,记住下面这俩格式: (画面.jpg)(画面.gif) 此刻的你是不是这个表情?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额hhhhhhhh红红火火恍恍惚惚鹅鹅鹅鹅鹅鹅(小南快落得原地转圈.jpg)

来源|南都周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