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遗址,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新华路43号东侧,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初,明政府为了加强海防,防倭寇侵扰令夏侯周得兴在东南沿海筑建所城。令夏侯周得兴在东南沿海筑建所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厦门城建成, 厦门城遗址是明初厦门城始建时期所遗留的重要遗迹,也是厦门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2005年5月厦门城遗址被列入第六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在明代古城内成立水师提督衙门(厦门市公安局附近)。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城毁,康熙二十二年由靖海侯施琅重修,并将城墙周长扩增至600丈。20世纪20年代拆城修路,城墙破坏严重,康熙二十四年,旧的城墙被拆除重新扩建,城墙周围长约2000米。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第二次重修,进行扩建。今仅存较为完整的北门城墙一段约70米,四周古榕盘根错节。墙体以条石砌成,顶宽在3.5~6米之间。城墙最高点为宽阔的平台,面积约100平方米。建国后,驻军曾在此设置高炮阵地,现仍保存部分炮位掩体。墙之南侧,亦完好保存有清代摩崖石刻若干处。1994年,厦门市政府下拨专款15万元修残补缺,复建城垛,铺设通道并竖立《厦门城遗址重修碑记》。该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古迹;厦门城岩壁上,有清代福建水师提督杨歧珍题写了"山环水活"四个大字,山环,指的是古城东面有玉屏山,北面有万石岩,西面有狐尾山;而水活,则是向南面对着大海,时而碧波万顷,时而惊涛拍岸。
在厦门城遗址,有两处甘国宝的题字刻石,相距约10米。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六月,甘国宝任福建全省水师提督时驻节厦门提字:
一为"瞻云"二字,隶书横刻,字径0.5米;右侧直题"乾隆辛巳荔月";左下方直书"甘国宝题",均楷书。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首任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厦门城"内建提督署,署中有澄心堂、足观堂、八风亭、方池、怪石诸胜。瞻云两字意即此地居高可以瞻望风云变幻。一说乃借《史记》称赞帝舜"其仁如天,就之如日,望之如云"之典,寓歌颂"康乾盛世"之义。
一为"曼倩偷"三字,刻在一块状似仙桃的岩石上,字径0.4米;左侧署"和庵",行书。曼倩偷这个碑刻引用了东方朔偷桃的典故。东方朔(前154-前93年),字曼倩,西汉文学家,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性诙谐滑稽,善辞赋,《答客难》为代表作。后代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并将他编写成仙人。神话中是太白金星的化身,王母娘娘的蟠桃三千年一结果,东方朔就曾偷了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