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翔因一段普法视频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今年全国两会委员周的一个建议说起。在建议中,他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父亲犯罪,孩子一定不是好人吗?。
既然无法判断罪犯的子女有犯罪倾向,就应该给他们公平的待遇,摒弃不公平的待遇,让他们参加公考,参军,进入公检法等重要岗位。
该提议一出,引发巨大争议。有些人赞成,有些人反对。可以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支持者认为:这样的提议非常好,非常有价值,尤其是对那些不是故意犯罪,犯有轻罪记录的,不能牵涉子女,要体现社会的公平。对有轻罪前科的,应该注销,增添社会的和谐,不能一棍子打死。
一人犯罪,全家受累。这不和古代的“连坐”一样了吗?古代皇帝们动不动就来一句“我诛你九族”,至今依然让人毛骨悚然,深恶痛绝,如今社会进步了,法治进步了,怎么还允许这样的事情存在?
而反对者认为:公务员是为国家打工的,肯定要好中选优,特别是政审条件只能严格不能放松,家庭成员犯罪就要付出成本的。相反罪犯亲属照样提拔,才是对守法公民的不公平!
严格把关政审条件,严禁罪犯家属进入国家重要岗位,对犯罪分子有一种震慑作用。
其实两种观点都有其道理,也正因为有争议,才会在两会上讨论和提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因其观点与周的建议高度一致而被推到了某些人的“对立面”。
在普法新视频中,罗翔认为:惩罚的根据应该以报应为主,功利为辅,只有当人实施犯罪,才能施以刑罚。无论能够实现多么美妙的社会效果,都不能突破“无罪不罚”的基本底线。。
罗翔的观点也被媒体发布在互联网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罗翔:人无完人
我在《读者》上看过一篇关于罗翔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很醒目:众声喧哗的网络世界,人们热衷于先造神,后毁神。。
我记得上一次罗翔因为退出互联网而被骂,是在2020年9月,因为他分享了一篇读书笔记。
在动态中,他写道:要珍惜德行,却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因为前者是永恒的,后者却很快会消失。
读书,自省,本来无可厚非,我一日三救,这是圣人的古训。
消息一出,评论区就有嘲讽的声音,说他在卖鸡汤,说他在捞名声。
两个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罗才知道,自己做动态回应的时候,恰逢抗击疫情表彰大会,有网友认为在内涵XXX。这遭到了网友的误解和攻击。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都要时刻关注网络上的新闻,小心翼翼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个世界有多可怕?你拿什么时间去学习和普及法律?
但最终,在一片哗然之后,罗翔决定暂时停止更新并退出网络。
很多人感到遗憾的是,罗翔退出互联网后,很难看到他精辟幽默的普法,更不用说他对时事案件的独到见解了。
或许高兴的,只是那一小撮捕风捉影,大放厥词而洋洋自得的人吧。
之后,罗翔进行了反省。事实上,回顾罗翔的前半生,他一直在自省,他始终坚信,人无完人, 相信法律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罗翔的自省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虚荣和得失。
罗翔也不例外。在罗翔的记忆中,有一幅画面经常萦绕心头,那就是小时候,我邀请乞丐到我家做客,觉得这样很亲切。为了让我的孩子保持童真和善良,我的父母虽然不是很开心,但还是热情地对待乞丐,一直保持微笑。
长大懂事后,罗翔意识到自己满足于虚荣,但他的“虚荣”是建立在父母努力的基础上的。
17岁那年,在父母的建议下,我报考了法学专业,学习法律知识,考上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那是一个真正的青春时代,也是最“玩世不恭”的时代,每个人看到任何不顺眼、不公平的东西,都想表达自己的“高见”。
直到不得不面对考研,选择工作,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对生活的担忧。于是我开始谈自学考试赚钱。
读研期间,一位来自家乡的农民给罗翔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老乡衣着朴素,风尘仆仆,同学们也很热情,让老乡留在宿舍。
才过了几天,老乡就不辞而别了。当罗翔再次见到这位老乡时,他发现这位老乡一直住在又冷又潮湿的地下通道里。
问了才知道,老乡怕给大家添麻烦,都默默离开了。
罗翔深受感动,给了他的老乡一些钱,他们说他将来一定会把钱还给罗翔。
罗翔也逐渐意识到,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他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他处理的每一个案件都可能影响到许多家庭。
在北大读博士时,又发生了一件事,让罗翔至今心存愧疚。
一天,罗翔在立交桥下遇到一位老太太,她向路人问路,并询问如何去法律援助中心。路人无动于衷,对老人视而不见。
罗翔感到很抱歉,决定带老太太乘出租车去法律援助中心。刚到目的地,老太太就给罗翔扑通跪下了。
后来,当罗翔回忆起这件事时,,深感愧疚,自始至终,罗翔都没有亮明自己的身份,一方面,是怕增加不必要的烦恼,另一方面,是担心自己无能为力。。
从那以后,罗翔经常责怪自己不够勇敢。我明明可以做到,但那一刻,我因为种种原因退缩了。
在承认自己不勇敢的同时,罗翔逐渐让自己走上了勇敢的道路,冲破重重困难。
罗翔:在普法路上一路“狂飙”
2005年,罗翔博士毕业后正式成为一名教师。她在工作中被誉为事业心强,多次被授予“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
如果生活就是这样,罗翔可能一辈子都在象牙塔里教书育人。然而,生活就是这么巧妙。在当今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在通过互联网创造“传奇”,成为“传奇”。
2018年,罗翔讲课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后,受到无数人的喜欢。被他幽默的讲故事方式所吸引,他们充当了“自来水”,给罗翔打电话。
2020年,罗翔受邀进入一个宣传法律的平台。短短两天,粉丝数量飙升至百万,并且以势不可挡的形式持续飙升。
很多对法律不感兴趣的网友也被他幽默朴实的普法方式所吸引。弹幕里充满了崇拜和热爱,一夜之间,罗翔成了“网络普法名人”。
由于视频中频繁出现“张三”的旁白,罗翔也得到了“张三,法外狂徒”的绰号。
然而,在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和自省之后,罗翔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并不为自己的知名度而骄傲。
更重要的是,在每一个生动的案例中发挥我们的“能量”,去开导那些迷茫的、有需要的人。
因此,每次在普法视频中,罗翔都会解读当前的热点案例。“上海名人案”、“赵宝菊情妇案”等都有罗翔的身影。
根据案例,幽默的讲述风格总是让观众惊叹不已。
2020年,罗翔还被评为“2020年法治人物”。大奖加,无数粉丝围。
成为超级网络名人后,罗翔仍然很低调。当大多数网络名人都在利用自己的名气赚钱,接广告和代言,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罗翔却悄悄捐出了自己的视频流量收入,悄悄捐出了37万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即便如此,罗翔再次吸引了争议。第一次被骂退网后,又迎来了新一波舆论。
罗翔有错吗?他错在哪里了?
这一次,罗翔受到攻击和批评,无非是网友认为他不应该为罪犯的子女“说话”。
比如有网友说,如果罪犯的子女不被震慑,那么贪官就可以胡作非为,就像歌手曲婉婷,其母贪污巨款,导致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曲婉婷在国外可以过上优裕的生活。如果她能考上,那将是对公平正义的最大讽刺。
认为他们既然享受罪犯父母的“红利”,就应该“坐在一起”。孩子不能决定父母做什么,但父母可以决定自己想做什么。如果没有牵连孩子的约束,有些家长就会肆无忌惮。
在此基础上,有人攻击罗翔太知法懂法了,所以把道德给忘记了。总是游走于道德的底线而不能自拔。。
真的是这样吗?那只能说我没有看完整罗翔的视频,自始至终,罗翔也没说要取消政审制度,取消对罪犯的惩罚,他的普法,也不过是基于对法律的认知,给出的建议罢了。。
正如罗翔所说,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显与卑对子女会产生影响,但那是命运安排,与法律无关,法律不能强化父母恩庇,也不能让子女因父母厄运雪上加霜,法律平等是机会权利平等,不患寡而患不均非法律平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人因为太穷,孩子又要上学,交不起学费,不得不铤而走险,犯下抢劫罪入狱,子女也很争气,长大后想考公务员,却因为父亲抢劫犯罪记录而不能考试,又该如何破局?
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既然他们没有犯错,那么承担父母犯错的后果公平吗?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罗翔先生是对的。既然有曲婉婷的例子,自然也会有其他与之截然不同的例子,无非是如何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解决问题,达到相对公平而已。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