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逆袭:唤醒了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就再也不用操心成绩了

2022-05-18   急诊室老苗

原标题:家长的逆袭:唤醒了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就再也不用操心成绩了

为了孩子的学习,无数家长都操碎了心。

每天亲自辅导孩子写作业,最后弄得孩子委屈,自己生气;

不惜花重金报名无数辅导班,结果效果寥寥,孩子也忙得疲惫不堪;

看到别人家孩子进步,生怕自家娃被落下,不停内卷。

然而,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孩子视学习如猛兽,家长觉得孩子不争气,生活被搞得一团糟。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明知道家长如此重视学习,孩子们却有如此表现呢?他们难道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吗?

事实上,孩子们之所以不爱学习、学习效率低、成绩差,往往是缺乏一种“学习内驱力”,只有孩子真的能够主动学习,产生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成绩。

什么是“学习内驱力”?

美国作家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一书中提到,人有3种驱动力:

第1种是来自外在的驱动力,比如孩子不爱学习,家长给予的一些奖惩措施;

第2种是来自基本生存需要的生物性驱动,比如人需要喝水、吃饭,这都是人类的生存本能;

第3种是内在动力,也就是自身想把一件事做好的欲望。

所谓“学习内驱力”,就是孩子关于学习的第3种动力,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自身产生想学习的欲望,在内在动力的驱动下,去进行主动地学习。

俄罗斯总统普京,他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差,还非常喜欢摔跤、打架。

当时俄罗斯小学采用的是“5分制”,其中1分是基本单位,2分为不及格,3分是中等,4分是良好,5分是优秀。

而普京在念小学时,一直都是拿2分,还被同学们称为“2分先生”,也就是从来不及格。

因为普京对于摔跤情有独钟,他费了很大功夫后,才终于获得心仪摔跤俱乐部的入会资格,可当时这家俱乐部明文规定:成绩低于2分者不允许入会。

于是为了加入这家摔跤俱乐部,普京开始为自己疯狂地“补课”,制定学习计划,主动学习、复习功课,结果等到期末考试时,他成功考入了班级前10名,从一个彻头彻尾的“学渣”,进化为“学霸”,成功加入摔跤俱乐部。

自此以后,普京保留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考入俄罗斯名校列宁格勒大学。

普京之所以能够改变命运,就正是因为他找到了自身的“学习内驱力”:为加入心仪的摔跤俱乐部而学习,有了内在学习的动力,可以改变自身的学习状态,主动去学习。

而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是如此,要想帮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关键在于帮孩子找到“学习内驱力”,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内在动力。

如何唤醒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有关于学习的行动自主性。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习惯对他们进行控制,做一些毫无必要的干预,比如监督控制孩子学习,逼迫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完成作业,给孩子报名许多辅导班。

孩子在学习方面,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之所以他们会学习,完全是由父母的命令在推动,不仅学习过程毫无兴趣可言,一旦父母稍有懈怠,成绩立即就会“断崖式”下跌。

其实,给孩子学习上的自主权,是让他们产生“学习内驱力”的基本条件,只有孩子自己能够决定自身的学习方式、内容,他们才会产生独立自主去学习的想法,父母一味地控制,孩子很难产生自主意识。

其次,我们要为孩子制定合适的目标。

当孩子可以在学习方面自由选择时,我们就要帮他们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了,这个目标可以是长远的、美好的未来,也可以是短期的、触手可及的“小目标”,关键能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

比如有些孩子学习时,单纯地是因为“应付考试”,或者是父母的“逼迫”,这其实就相当于没有准确目的,他们只是被迫地学习。

我们为孩子树立目标时,可以以他们的“梦想”作为激励,就像有的孩子可能梦想成为宇航员,还有孩子可能想当科学家、大老板,我们就可以经常提醒他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梦想成真”。

最后,帮孩子找到学习的成就感。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是因为得不到足够的“成就感”,就算付出了一定的辛苦,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回报。

我们要想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帮他们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也很重要,比如学习时由简到难,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再比如当孩子取得一些成绩时,及时给予其积极的反馈,让他感到更快乐,才能使其对学习更有兴趣,产生“学习内驱力”。

老苗结语:

威廉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孩子的学习问题也是如此,我们与其舍本逐末,对孩子一味地进行“填鸭式”的教育,不如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拥有主动学习的动力。

今日话题:你会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奶爸,也是医院里最扎眼的男性护士长,欢迎一起讨论孕育问题,也请你关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