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小日子的核污水第一轮排海已经完毕,最近朋友圈又有不少囤DHA的信息。
不少干微商的嗅到商机,言之凿凿地称:
内陆那么多湖,大家还囤什么盐呀?稍微买点就行啦。
DHA是深海提取的藻类,一旦海洋受到核污水污染,那后果才严重,所以这才是深海里的宝藏,抓紧囤吧!
乍听上去,似乎说得有道理啊,可稍一琢磨,就发现了不对劲:
这不就是变相在卖DHA藻油嘛,跟囤盐又有什么区别。
但即便如此,想必还是有不少宝妈被成功贩卖焦虑,免不了开始担心。
小日子那边是铁了心地排放核污水,如果孩子吃的DHA藻油,乃至于含有DHA的奶粉被污染了咋办?
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虽说DHA来源于藻油,名字里带有一个“藻”字,但说实话,现在的DHA藻油跟大海压根没什么关系。
DHA被称为脑黄金,作为母婴营养品的一个重要品类,缺货一说不亚于天方夜谭,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不会有污染风险,所以别囤了,真没啥必要。
以前大家买DHA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商家这种宣传套路:
某些品牌声称自家的DHA藻油是“全植物来源”,都是从天然海藻中提取出来的,有些可能还会搭配上海藻的照片。
但实际上,这本身就是一种虚假宣传,因为我们所熟知的DHA,并不是从海洋中的海带或者海藻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虽然最初母本藻类确实源于海洋,但问题在于通过海洋放养式的培养微藻,生产DHA藻油并不可取,也早已经被淘汰了。
要知道,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别提微藻这种单核生物了,就连人类在海洋中都时刻面临威胁。
包括光照、温度、潮汐的变化、天气的变化、生物链竞争等等,海洋中这些因素都是不可控的,都可能影响到微藻的存活。
此外,由于微藻很容易受到天气、细菌等各方面的影响,产量低不说,品质也得不到保障,所以哪怕是围堵固定的海洋区域来进行培养,也压根就不可行
因此,DHA由天然海藻提取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既然DHA藻油不是从海里“打捞”上来的,那到底是怎么生产的?跟海水还有关系吗?会不会被污染?
实际上,现在能被用于婴幼儿食品DHA来源的藻类,全世界只有3种,分别是:
裂壶藻、寇式隐甲藻和吾肯氏藻。
但无论是哪一种藻类,其实都是在密闭发酵罐中进行培养的,跟我们想象中的海洋,压根就没多大关系。
这里可能有人又担心了,那这只是培养方式而已,是不是还是来源于海洋,会被海水污染啊?
其实这种担心也没必要,现在用于生产DHA的藻类都经过了反复的筛选迭代,根本就不是从海洋里捞取的,所以也就不会被污染。
而且在发酵罐中,这些藻类的营养来源都是葡萄糖和酵母基培养物,跟海水也没什么关系。
可以说,在DHA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已经完全跟海洋绝缘了,不存在受到核污水污染的可能性,我们自然也就没必要跟着盲目囤货了。
既然DHA藻油不会受到核污水影响,那是不是代表其他海产品也没关系,可以放心吃了呢?
很可惜的是,并不行。
DHA藻油能够不受核污水影响,是因为其生产过程已经跟海洋没什么关系了。
但我们都知道,生物学中有一种食物链富集放大效应,意思是,食物在传递过程中,其中的重金属等不好的物质也会向上传递。
而人类作为食物链中的顶尖存在,很容易因此受到影响,摄入核污水中的放射性元素。
所以,目前日本的海产品、鱼油制品等等,一切与日本有关、来源于海洋的各种产品,肯定是能免则免了。
因为现在谁也说不好,这些海产品是否会受到核污水影响,或者说会受到多么大的影响,对人体造成怎样的伤害。
当然了,我们也没必要为此过于紧张,目前国家层面已经出手,全面禁止来自日本的海产品进口,我们只需要在生活中适当注意即可。
结语:
最近这段时间,炒作DHA的商家不在少数,但让人有些不明白的是,这不是竭泽而渔,自己砸自己的招牌吗?
如果以后DHA都不能吃了,那这些商家岂不是赚完这笔以后,就要失业了?
说到底,这种盲目带节奏,打着核污水污染旗号,只为了卖货的商家,不是蠢,就是坏,需要我们远离。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人在囤DHA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