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感谢众多网友对梭子讲堂多年的支持,特将陈老师4次授课过程中的答疑重点问题进行梳理,以飨网友。
网友星空sky
梳棉生条棉结55粒,但是经过一道并条后增加到120粒左右,请问是生条质量问题还是并条问题?
陈玉峰老师
梳棉到并条的棉结工艺控制好的话,应该是不增加的。正常的工艺设计效果见表。
陈玉峰老师
证明合理的工艺设计棉结是不增加的。
从数据上看,这是并条工艺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即使是普梳也会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因此加强并条工艺的优化,是控制棉结增加的关键。
网友Ben
我厂每年A186清梳联设有多仓在供棉中第一台车上面的通道处总是有堵通道现象,但是没有挂花。请问是什么原因?
陈玉峰老师
第一台车的堵花问题,主要是风压控制的问题。第一台堵证明梳棉管道内的压力不能够把棉层压入棉箱内。控制措施是适度增加梳棉管道压力,将梳棉风机的变频赫兹加大。
网友夯实奋斗
我们186现在是前6后2,6根固定盖板还可以改造吗?还可以再增加吗?
陈玉峰老师
A186梳棉机固定盖板最可以增加到前7根后2根,此改造一根是化学纤维前面7根,后面加2根,纺棉前面是6个固定改板加一根棉网清洁器,后面2根。
网友大自在
如何保证盖板不充塞?保证盖板清洁度,我们用的棉是MCH52的,化纤是MCB40的。
陈玉峰老师
盖板充塞的原因主要是角度、植针方式和制造问题。目前棉MCH52,化纤MCB40的角度一般不会充塞的。在日常选配和维护中注意以下:(1)棉选配72度,化纤78-80度;(2)纤维通道接近充值纤维通道,能够减少充塞;(3)提高光洁度,减少毛刺;(4)后部大杂早落,减少嵌杂;(5)前后棉网清洁器借用尘刀充分排杂。
网友大智若愚
棉纺棉梳棉机后固定盖板隔距和锡林针布的密度有联系吗?
陈玉峰老师
后固定盖板与锡林针布的密度有一定的关联,但不是很大。后固定盖板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对纤维的整理,提高纤维的分离度,使大棉块变为小棉束,分离纤维的功能。一般化纤针密:90-270,棉为260-320;隔距化纤维0.60 mm -0.30mm,棉0.35 mm -0.20 mm。
网友冬
如何增加固定盖板?
陈玉峰老师
增加固定盖板的依据是纤维的分离度和纤维的分梳效果,同时结合棉网清洁除杂效果进行设计。要求分梳效果好,排杂效果好固定盖板的数量增加;梳棉机产量高,质量要求高,固定盖板和棉网清洁的数量增加。
网友握不住的沙
如何减少意外牵伸?并条和粗纱工序,后区牵伸倍数是偏大掌握还是偏小掌握呢?
陈玉峰老师
意外牵伸在并粗工序,主要是牵伸并合后的纤维伸直三度程度较高造成的。后区的牵伸倍数分配的主要目的是减少附加不匀和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目前减少意外牵伸主要是采取后区牵伸倍数偏大,后部隔距偏大的措施,同时结合后部喂给的高度和速度来控制。
网友田海刚
并条混纺三并的情况下,隔距以及牵伸分配如何实现最佳?例如黑T65/R35品种。
陈玉峰老师
混纺三并的目的是伸直弯钩和混合效果。隔距分配主牵伸隔距=1%最长纤维长度+(2~3) mm,主牵伸隔距=2.5%最长纤维长度+(9~10) mm;后牵伸隔距=主牵伸隔距基础上+(4~8) mm;最长纤维长度及2.5%纤维长度与手扯长度的近似关系,最长纤维长度约为手扯长度+14 mm,2.5%纤维长度约为手扯长度+8 mm。这种设计主要是兼顾拉断长纤维,而短纤维罗拉牵伸区的控制是设计中的缺陷,造成了简单罗拉牵伸区纤维运动控制较弱,影响质量不匀率。因此,在实际设计中不仅要防止长纤维拉断,也要控制短纤维的变速运动,即设计工艺中隔距偏小掌握加强控制,才能实现好的质量。
陈玉峰老师
如果T65/r35的品种两个牵伸区的设计一般为:
网友蓝蔷薇
化纤精梳机后并工艺设计需要哪些调整?
陈玉峰老师
化纤精梳后并条设计主要保证纤维的伸直度稳定。工艺上重点注意:(1)牵伸隔距适度偏小掌握,后区减少意外牵伸;(2)并合根数不宜过大,控制牵伸不匀。(3)牵伸倍数后区以加强整理为主。
网友开开心心
厂家提供的精梳条,试纺后细纱条干和A1纱疵都很低,但是纱疵明显增加,自络切疵很多?
陈玉峰老师
自络切疵一般反馈的是偶发性纱疵,细纱条干反馈的是常发性纱疵A1反馈的是偶发性纱疵。自络实际切疵多的原因主要与精梳后的牵伸清洁区附入飞花,以及细纱至自络纱疵增加比例偏高有关系,因此要注意:(1)控制细纱和粗纱清洁区内的飞花附入;(2)同时注意控制切疵的附加清纱点和曲线是否合理;(3)清纱曲线设定要跟随纱体,进行设定,减少误切;(4)控制相对湿度和细纱至自络的纱疵增加幅度,减少切疵。
网友三人行
陈老师好,精梳工序,目前国内,整体看,条卷棉与精梳条相比: (1)短绒率差异(2)棉结差异 目前国内有不同表述,表述差异大。可能与设备等客观条件有关。陈老师,能否说明一下? 非常感谢
陈玉峰老师
表述不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棉结的数量和清除率,一般是精梳条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描述。条卷则需要增长率来描述;(2)短绒的差异主要是长度和重量短绒。国外一般是12.7 mm的短绒,根数和重量两种,国内的一般是16 mm以内的短绒,则主要参考依据是根数短绒。这两种描述原理相同,属于设备等客观条件关联性不大。
网友独自等待
一般品种不同精梳整体锡林配置有什么要求?
陈玉峰老师
高质量采用大角度或超大角度锡林是提高精梳机梳理度、改善精梳成纱质量的重要途径;一般棉品种配置要求长绒棉加大梳理度,机采棉提高伸直度采用的齿密密一些,反之则稀一些;产量高则选配大扇面锡林如高产110-137。
网友东东
后区牵伸倍数1.15倍是不是太小,是否是引起纱疵增多的原因之一?
陈玉峰老师
是的。纤维在并条工序可以打开活结;活棉结是指喂入生条中含有一些虽然还不是结,但平行度、伸直度差、状态蓬松、方向紊乱的环状纤维,在牵伸和摩擦力的抽拉、挤压、翻转作用下得不到展开、伸直就会形成真正的棉结;通过在头并加大后区牵伸和隔距的牵伸工艺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此项功能。在实践中,分析流程中的纤维伸直可能性是存在的,重点是假性棉结,虽然牵伸过程中会破坏平行伸直度,但是棉结增加是可以控制的,这个规律是可以验证的。如果后区牵伸倍数过小,会造成纱疵增加过多。
资料来源:棉纺织技术新传媒
轮值编辑:Cindy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