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作是河北“镇省之宝”,不输任何一件唐代碑刻,但作者至今未知
河北省是我国的文物大省,有着数量惊人的宝贝,1968年对满城汉墓的考古发掘,让很多珍贵随葬品重见天日。曾有人做过一项调查,评选出各省的“镇省之宝”,河北省有三件一级文物高票当选,前两件是该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和长信宫灯,而第三件名气虽然弱一些,但却是书法史上的杰作,它就是《龙藏寺碑》。
如果说金缕玉衣和长信宫灯是最近这几十年才火起来的,那这件《龙藏寺碑》已经火了接近1500年了。隋开皇六年(586年),此碑镌刻完成,以楷书写就,碑高3.15米,宽0.9米,厚0.29米,碑阳正文三十行、行五十字;碑阴题名楷书,共六截、三十行。碑额上写“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此后便一直立于寺中,龙藏寺也就是今天的石家庄正定县隆兴寺。
此碑是由谁撰文、由谁书丹一直是个谜,《正定县志》认为是由张公礼撰并书,但也有专家认为并非张公礼所写,可能是寺中僧人,或是智永的学生所写,因此时至今日也无定论。《龙藏寺碑》自完成以来,影响了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欧阳修、杨守敬、康有为等历代名家。
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人把它称为“隋碑第一”了。近些年来出土的《董美人墓志》《解方保墓志》,都很难与之比肩。隋代只有短短37年,但它却是楷书发展成熟至关重要的时期,正是“上承六代,下启三唐”,从这件《龙藏寺碑》便能看出。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中是这样评价它的:“字画遒劲,有欧、虞之体”;赵崡认为:“碑书遒劲,亦是欧、虞发源”;杨守敬则说:“正平冲和处似永兴,婉丽遒媚处似河南,亦无信本险峭之态。”大家可以发现,《龙藏寺碑》楷书与虞世南、褚遂良的字多有相似,初唐四家接受隋楷的影响,又进一步影响盛唐名家如颜、柳。
《龙藏寺碑》秀朗细挺,在笔画的处理上启发了褚遂良和“二薛”,对比《雁塔圣教序》《倪宽赞》可以看出。我们以具体字为例,分析此碑。从“之”“寺”“孝”三字为例,点画渐入渐出,写作菱形短横;横画、竖画提按、粗细变化明显、收笔见方,瘦硬中骨力丰沛,撇画因为位置不同,也有了长短之分,这已经开唐楷“尚法”先河。
《龙藏寺碑》的捺画处理,或细而有力、或方入尖收、或平入重出,笔法丰富,力求变化。此碑结字端正肃整,但绝非横平竖直,而是平中寓险,通过横画、撇捺的倾斜和舒展开张,营造出字迹的动态美。
当代书法家崔寒柏认为,一部《龙藏寺碑》,细节之处比所有唐碑都要丰富,这并不是虚言,每个字都值得好好琢磨。
大家对《龙藏寺碑》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