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崩溃音频:进度条00:00 09:35 后退15秒倍速 快进15秒
今天市场暴跌,消息很多,有人说“一季度数据被修饰了”、有消息称“拜登禁止对华投资”……小作文满天飞,只不过这次是“利空”。
不讲宏大叙事了(文章第2部分会讲讲宏观),不管怎样,A股肯定有投资价值, 我们面临的只是投什么的问题。目前, 所纠结的无非是“抄底新能源”还是“追高TMT”。
我认为, 在中短期,TMT的性价比下降,新能源的性价比上升;但在中长期,它们各有千秋,建议“适当均衡”配置,然后根据市场的涨跌情况灵活“高低切换”。
1、TMT和新能源对比
为什么相信“在中短期,TMT的性价比降低,新能源车的性价比提高”?看3则消息。
1)牛散章建平20亿爆买AI龙头中科曙光,一天就买成了第二大股东。
历史上,章盟主曾4次爆买“妖股”,2007年14亿买入中国神华,当天是中国神华的最高点;2021年1月10亿买入TCL,第二天TCL见顶;2021年7月15亿入三安光电,隔天就是三安光电的历史大顶。
章盟主大笔买入是游资们大笔买入的缩影。 游资大笔买“妖股”是为了“快速割韭菜”,买了估计短期就要卖;到时他们卖了,TMT没资金接力,不就要跌了吗?
2)昨晚一众公司公布一季报了,宁德时代一季度净利润大增558%;AI龙头科大讯飞净利润大降152%,三大电信运营商净利润同比增长10%左右。
但看股价,宁德时代今年微涨0.66%,科大讯飞大涨95%。
不管从业绩还是估值看,中短期,新能源的性价比更高。
3)众多基金经理披露了一季报,不少 纷纷止盈AI,调仓新能源。
例如李晓星,一季度减仓了TMT,加仓了电动车、光伏、储能、海风。
例如刘格菘,对光伏、储能、新能源车方向保持相对乐观。
基金经理是“市场定价的主力”,他们认为新能源跌出性价比了,就会买,就会“抬轿”,所以我认为新能源中短期的性价比在抬升。
如果看中长期,TMT和新能源则各有千秋。
这轮TMT行情主要由ChatGPT催动的,ChatGPT和电动车、光伏的最大区别在于, 它们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
ChatGPT处于“快速成长期”,预期的业绩增速快,投资者对它的估值容忍度高。
电动车、光伏处于“成熟期”,增速相对下降,投资者对它们的估值容忍度低。
正因为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 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们都有投资价值。
(1)TMT
ChatGPT是一场类似于2012年的“移动互联网”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增量价值”非常有想象空间,TMT板块预计能大受其益。
复盘2012-2015年的移动互联网技术革命,“通信设备”指数最高涨了314%,“中证传媒”指数最高涨了503%,“电子”指数最高涨了298%。都远远超过“沪深300”127%的涨幅。
今年以来,TMT虽然涨幅较大,但远不及2012-2015年期间的涨幅,所以说,在中期,TMT可能依然有上涨空间,有配置价值。
但是,ChatGPT存在种种不确定性,例如数据隐私、伦理等问题,发展可能不会一蹴而就。比如,万一前两年ChatGPT发展不顺,2025年才有进展怎么办?或者更直白地说,万一TMT今年回调,明年也不涨,后年才涨怎么办?
所以,投资TMT,也不能盲目投;核心要注意两点。
1)估值容忍度可以高点,但别高到天上去了。对应的操作: 大幅回调了再买。
2)关注基本面超预期,或低于预期的变化。对应的操作: 如果预计基本面大幅超预期,才能买。
(2)新能源
新能源虽然渐渐步入“成熟期”,但目前的增速依然非常快。 可以适当降低它的估值,但别“觉得它一无是处”。
未来两年,新能源车、光伏的平均业绩增速都在20%左右,现在它们的PE也是20倍左右, 按PEG估值法,这个估值,长期来看完全合理。为什么会没有配置价值?
而且,今年一季度,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净利润同比增长557.97%,光伏组件龙头天合光能净利润同比增长139.31%-231.35%,非常强劲。 一季度的净利润并未“计入价格”,等月底一季报披露完毕,新能源车、光伏板块的估值预计进一步降低,到时就是“ 估值修复”的良机。
进一步讲讲新能源的投资逻辑。
今年碳酸锂、硅料的价格跌跌不休,被认为是新能源车、光伏板块调整的主因。 我不这么认为,到了4月,碳酸锂、光伏的价格调整空间基本已被预期了,不还是在跌吗?
新能源板块最大的利空,我觉得还是在于“基金持仓占比太高了”,截止到2023年一季度,基金对新能源的持仓占比高达14.46%。 基金持仓太高,没有增量资金进场,没法抬轿,这才是新能源涨不动的原因。
往后看,随着新能源的调整,基金慢慢减少对新能源的配置(比如追TMT去了),新能源的配置价值有望逐步提高。
综上, 不论TMT还是新能源,从中长期看,都有配置价值;只是影响涨跌的逻辑不大一样。
所以我建议,TMT和新能源适当均衡配置,然后在中短期根据基本面和估值的变化,灵活调整仓位。
2、点评一下今天的行情
今天吃了一碗大面,4507只股票下跌;上证指数大跌1.95%,沪深300大跌1.96%;北上资金净流出76亿。
原因嘛,可以说是“风格切换”没成功,可以说是拜登限制对华投资……
但我认为, 最主要的是对“经济复苏”没信心。具体讲讲吧。
4月18日出了一季度经济数据,GDP增长4.5%,出口同比增长14.8%…… 数据太美,很多人怀疑“被修饰了”。例如,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每一季度出口增速为-5.8%,实际为14.8%,相差了20个百分点。
所以,投资者根本不相信这个增速可以持续,进而对“经济复苏”悲观。
而且,既然一季度数据这么“好”, 是不是就说明没有“刺激政策”出台了呢?昨天4月的LPR也没降,更加坚定了“没政策”的观点。
所以,这两天A股持续调整。
我觉得,做投资还是别有太多的“阴谋论”, “数据修饰”的可能性小。
3月,中国对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出口的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3.38%、-7.68%、35.43%和-4.81%。过往我们的出口大头是欧洲和美国,但 没想到今年对“东盟”的出口大增,弥补了对欧美出口的回落,大概率是“预期模型没有考虑这个变化”,所以才出现了较大的“预测偏差”。
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产业链齐全,韧性强大,这个产品的出口不给力就出口那个,总有能行的。比如,今年一季度集成电路出口减少2.96%,但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产品合计出口增长 66.9%。
所以我觉得,不要悲观。而且正好, 趁这几天调整,可以慢慢布局“以前想买、但估值高的”。
如需看大盘及赛道估值,看第二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