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顶嘴”和“不爱顶嘴”的孩子,以后有啥差别?家长要理性判断

2022-04-30   急诊室老苗

原标题:“爱顶嘴”和“不爱顶嘴”的孩子,以后有啥差别?家长要理性判断

前天带娃去同事家做客,发生这样一幕。

孩子把客厅弄得很乱,同事忍不住边收拾边叨咕:“每次都把房间弄得像‘猪窝’,我跟在后面收拾,还没你弄乱得快!”

小家伙听完满脸不服,顶嘴道:“乱乱的又怎么了?我觉得挺好,又没人让你收拾!”

眼看儿子还敢顶嘴,同事瞬间雷霆大怒,要不是我在旁边拉着,免不了对娃“迎头痛击”。

现实生活里,很多大人管教孩子时,可能都会发生类似一幕。

父母一生气,就容易对孩子展开批评教育,孩子却往往不愿意乖乖认错,动不动就开口顶嘴,脱口而出的“歪理邪说”,家长一不小心就会被带到沟里。

结果就是,父母变得更生气,孩子不停梗着脖子顶嘴,本来一件小事,逐渐演变为一场“家庭战争”。

然而在亲子战争中,从来没有胜利者。

面对孩子的顶嘴,我们或许该仔细思考,这真是件坏事吗?

为什么孩子会顶嘴?

从心理学上来说,“顶嘴”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一种生理机制对抗外界压力时的自然反应。

宝宝在3-4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萌芽,他们尝试着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遇到事情会有自己的见解,处理问题时有自己的方法,而且很愿意变得与众不同。

而当孩子坚持主见,一不小心犯下错误时,批评对他们而言,就像一种突如其来的外部攻击,小小的他们还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防御”,于是生硬地“顶嘴”自然而然成了最容易采取的方式。

从某种角度而言,他们是在为自己争取犯错的权利,并且希望父母看到自己的情感需要。

然而,大多数父母会过于追求对错的结果,也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感受,当孩子顶嘴时,有一种权威被冒犯的愤怒和伤心,往往会强制性地“纠正”孩子的错误,

可在孩子眼中,父母的态度等同于不尊重、自己对权利捍卫失败,于是情绪愈演愈烈,顶嘴行为也会更严重。

孩子会顶嘴,其实是好事

孩子顶嘴是表象,背后反应的其实是3种优良品质。

首先,孩子顶嘴代表“会思考”。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孩子习惯人云亦云,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不懂得自己思考,就算是有些成年人,也有类似的缺点。

而孩子会顶嘴,代表其遇事会开动脑筋,思考背后的道理,在与家长争辩反驳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孩子顶嘴代表“有主见”。

有些家长喜欢对娃“高压教育”,处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孩子很容易变得唯唯诺诺,从不敢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

当孩子顶嘴时,恰恰说明他们比较有主见,能保持自身的独立人格,向父母说“不”。

如果孩子从不顶嘴,一直言听计从,那我们反而要担心了,是不是孩子已经成了父母的“应声虫”?

最后,孩子会顶嘴还代表其“敢表达”。

如果孩子稍微犯下一点错误,父母就斥责喝骂,久而久之,孩子变得不再敢提出意见,家里成了父母的“一言堂”,孩子只懂得服从,从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所以孩子敢于顶嘴,反而说明家长的教育方式开明、家庭环境和谐,等长大后,“敢表达”的孩子,人际交往能力一般都不差,万一别人侵犯到自身权益时,也能据理力争。

孩子经常顶嘴,我们该怎么办?

1.正确看待孩子的“犯错”行为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家长手中的木偶,犯错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对待孩子犯错的态度。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不妨改变心态,将其视为孩子探索世界的必由之路,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体验,家长态度温和,孩子的态度也会好很多。

2.改变沟通方式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会习惯带着批判性、局限性的眼光来指点、批评他们,而对孩子来说,受到这样的教育,体验自然不会太好。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沟通方式很重要,如果能减少语言批判,将对孩子的指责,转变为理解、尊重,孩子自然也会真心聆听我们的想法,更容易接纳我们的建议。

3.鼓励孩子发表意见

孩子顶嘴不是问题,不会顶嘴才是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里的大事小情,发表自己的看法,由衷地将他视为家里的一分子,给予其充足的自我认同感。

这样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主见、敢表达,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结语:

顶嘴的孩子就像个小刺猬,父母越批评,他的一身刺就会越尖利。

如果我们能够转变思维,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其实“顶嘴”也是孩子的一种优点,对其成长大有好处。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孩子的“顶嘴”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