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视被刺了!
去年是被雪糕,今年是被充电宝,一刀没逃过。
就在上周末,小视出去玩,眼瞅着手机电池变成红色,这完全对现代人的酷刑啊。
不能拍照事小,饭吃不上、甚至不能打车回家,就事大了。
这时候缓解焦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借个充电宝。
用了一个多小时,归还的时候小视傻眼了,竟然被扣了十多元,心在滴血。
到底租的是什么电那么贵啊?!难不成是爱迪生那会传下来的百年老电?
对共享充电宝高攀不起的,可不仅仅是小视。
去网上转一圈,网友们罕见地对充电宝达成了共识——一水儿骂得热火朝天。
有一位网友,在浙江义乌站租借了一次小电充电宝,没成想 2 个多小时被扣了 99 块钱。
后来经过核实,原来是弄错了价格,已经将 84 元退还给顾客。虽然这算是一次误伤,但现实生活中被共享充电宝背刺的人可不在少数。
拿北京为例,目前主流的共享充电宝租赁价格一般在每小时3元至5元不等,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算,24小时封顶40元,如果一直不归还,总封顶为99元。
按道理,要是明码标价,大家嫌贵,不用就好了。
但很多充电宝商家还在标价上耍起了滑头。
比如,不写每小时的价格,而是写 0.5 小时或者 30 分钟。不瞒大家说,小视这次就是看错了。
乍一看4元钱,也就是小贵,应急一下可以接受。
但是付款的时候才发现不对劲儿,是半小时四元,一小时就是8元。归还时一个不小心没卡上点,就要被按照两小时计费。那就是十多块钱没了。
但“贵”还不是大家吐槽的唯一问题。谁让咱离开手机活不了呢,想充电,贵点认了。可是共享充电宝充电赶不上掉电,“充电 2 小时,通话 5 分钟”,谁受得了?
其实很多人都发现,共享充电宝跟咱们自己买的不太一样,总是感觉充电速度很慢,充了半天只充进去一点点,不还吧花的钱越来越多,赔了,还了吧感觉自己根本没充多少,还是赔了。
尤其如果想看看视频、或者开着导航之类,充的速度还赶不上掉电的速度。
有一次小视在餐厅租借了一台充电宝,边充电边刷了短视频,结果饭都吃完了才充进去了10%,才出餐厅门,连出租车都没打上就关机了。
而归还难是共享充电宝另外一个槽点。
很多时候,APP地图上显示有还的地方,结果到了一看没有。客服也一直联系不上,最后被扣了4个小时的钱。”
更可气的是,刚刚接出来5分钟充电宝了,原路返还,就发现坑位满了。
之前,在上海迪士尼园区内,游客租借了充电宝,结果无法归还,气得当场怒摔充。甚至,还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真不怪这位游客心态崩了,当你想还充电宝,光是找空机位,就找了20分钟。拿出手机一看,扣费10元,再看看归还充电宝路上掉回去的电量,真的能当场心梗。
不过要是比惨,总是还有更惨的。
比如小视的同事,已经是手握十几个充电宝的买断大户了。
因为常常忘还,这两年下来,他已经以 100 元左右的单价(网上卖大概50元)买下了几十个共享充电宝了。
每一个充电宝都在诉说着他的怨种经历。
又贵又慢,易借难还,成了公认的共享充电宝关键词。
如此花式坑钱,想必干充电宝这个行业的早就已经财富自由了吧!
事实上,很多头部共享充电宝公司,每个季度都是按亿亏损的。
大公司顶不住了,纷纷收缩裁员,而小公司们都跃跃欲试静待跑路。
可见,共享充电宝这是一边当刺客 一边当赔货啊!
共享充电宝祖上也是阔过的。
2015年,可以说是共享充电宝梦开始的地方,当年就有355家公司注册登记。
2017年,共享充电宝迎来高光时刻,融资总计达到12亿, 街电、小电、来电、怪兽就拿下了10亿,“三电一兽”一副未来可期的大好局面。
而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那时候的共享充电宝的主打一个便宜。充电一小时才一元钱,划算!
而还有一些新入局的共享充电宝,关注转发就有能够免费充电。这可比随身背着充电宝强多了。
但是这个优惠节奏大家好像都似曾相识,享受的有点心虚。
想当年网约车、共享单车和外卖都干过这事儿:先砸重金占领市场、培养用户习惯,再涨价把补贴吃回来,猛涨价收割用户。就问问,现在还有多少人小黄车的押金还没退回来呢?!
而共享充电宝也没有逃过这种模式。
三电一兽为了抢夺市场,同样斗得头破血流,2020年,竞争已然到达白热化。
而这时候我们就大概知道,越来越贵的共享充电宝,把钱整哪去了。
事实上,充电宝没有啥超高的技术含量,也没有品牌壁垒。
大家的需求就是给手机充好电就行, 压根儿不会在意自己用的是哪家的充电宝,也不会因为钟爱某个充电宝品牌给为它多花点钱。
说到底,共享充电宝最关键的就是看所放的位置。
饭店、酒店、商场、景点、车站……到底放在哪,以及怎么放,大有文章。
因为放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必然生意就好,所以热门地点成为了共享充电宝平台的必争之地。
那么怎么抢夺大热点位呢?就一招儿——让利求规模。
举个例子,小视开了一个火锅店,超级火。
街电的地推人员闻讯而来,打算拿出200元推广费和20%的分成。
第二天来电的推广也来了,他们愿意拿出400元推广费和30%的分成,第三天怪兽的人出了800元,还愿意吧分成直接谈到90%,并且希望签订协议,只能放怪兽的充电点位。
虽然怪兽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五,但是最终还是把热门点位嗑下来了。
如果小视的点位不是饭店,而是大热的景点,完全可以更牛气一些,比如四家都请过来,咱们竞个标,价高者得。
所以这几年,热门景点的进场费高达数万元,甚至是上百万。
而且这些还仅仅是入场费。很多点位代理,还可以拥有对充电宝的定价权,充电宝一小时的租金是 4 元,还是 100 元,我们店自己说的算。
这样就造成了就算是同一个商场里,一楼和二楼同一品牌的充电宝,租金可能不一样。
而在入场费、商家佣金、代理商佣金的层层摊薄之后,利润肉眼可见地变少了。
像怪兽充电这样的企业,每营收 1 亿元,就必须支出快 9 千万的销售费用。
如此恶性竞争,成本肯定是有人要负担的,镰刀自然就割向咱们普通用户了。
所以一些不是很地道的玩法也得到了默许。
比如不明码标价;
用户借出一个宝之后,代理立马拿出新的充电宝,把缺口给补上。这就导致,租用五分钟,机器就满了,你说巧不巧……
看着被塞爆的机子,想归还宝的用户只好另寻其他归还点。而在用户找新归还点的时间里,代理商就能多入账不少。
他们还可以把两个归还点设置得很远,让用户租用一会,也是创收的好手段。
而像小视同事买断充电宝的那种行为,代理商和平台可以说是双赢了。
网上卖50多的充电宝,用户买断要花 99 元,代理商赚了 19 元左右,平台收 80 元。收了钱后,还会再免费补一个充电宝给代理商。
还有网友表示共享充电宝存在未明示或未经同意,过度收集并传输个人信息的问题。
本来是及时雨一样的便民产品,却在恶性竞争中被玩坏了。
什么时候大家恢复到宁可备着大电池上街,也不愿意去用贡献充电宝时,共享充电也就要彻底没电了。
一味地追求市场占有率,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就知道和顾客耍心眼子的共享充电宝,终将会被大家抛弃,毕竟谁也不想当总是当韭菜啊。
7 / Sep / 2023
监制:视觉志
编辑:小飚
微博:视觉志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小视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