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为何在诸葛亮死后,被灭了三族?这两种“狠”,不能斗

2023-11-25     花西亦花心

原标题:魏延为何在诸葛亮死后,被灭了三族?这两种“狠”,不能斗

一、魏延不是关云长

在蜀汉阵营里,个性非凡的人物比较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关羽。比如孙权派诸葛瑾找关羽,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哪料关羽却道:“虎女焉能嫁犬子!”一句话,差点没噎死整个江东。

关羽,敢说这样的狠话,那是因他实力、地位摆在那,无论谁再不服,也只能背后“画个圈圈诅咒他”。所以关羽的话再狠,最终都会被贴上“傲气”的标签。所谓实力决定一切,虽最关羽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除关羽外,蜀汉中还有一人,也是非常傲气的,可惜由于没有关羽的实力、地位,故而只能被贴上“狠话”的标签——毕竟关羽狠话一出,便震慑四方,没有谁再敢争短长了。而他的狠话说出后,却会招来对方更狠的狠话反击,以至于,诸葛亮都不得不为他撑腰。

此人便是魏延!在关羽、张飞、马超等老一代名将去世后,魏延俨然成为了蜀汉武将的代表人物。所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魏延的傲气也喷涌了。比如,据《三国志》载,魏延曾嘴炮大战刘琰。

二、狠话不能斗

先说下刘琰,他是蜀汉元老级人物,是个文士。虽不知名,但在诸葛亮主政时期,地位已非常高了。比如在弹劾托孤重臣李严“诓骗诸葛亮回师”时,刘琰便第一个开炮的人物,这是其地位的体现。

公元232年,魏延便跟刘琰发生了矛盾。但问题是论斗嘴皮子,放狠话,魏延岂能是刘琰的对手?用《三国志》中的原话就是刘琰的“言语虚诞”,意思就是形容,狂得没边,狠得没沿。把个魏延说得颜面尽失!

这事很快被诸葛亮知道了,如今正是北伐之时,魏延又是诸葛亮所倚重的大将,这个面子,必须要给魏延找回来。所以诸葛亮一封信过去,斥责刘琰。吓的刘琰连忙认错,这才替魏延挽回了颜面。

所以斗狠话这事,非常无聊,且很容易招灾引祸。魏延便是如此,他不但跟刘琰斗,更跟杨仪斗得难解难分。由于杨仪的资历不如他,所以魏延一旦斗不过,就立马拔刀相向,由此两人便成了水火不容的对头。

以至于在诸葛亮死后,杨仪杀掉魏延,用脚踩着魏延的头颅咆哮:“庸奴,复能作恶不?”瞅,这狠话说得,双方都斗到了这种疯狂程度了!

故而,狠话是不能斗的!因为即便如今的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经常会发生这种斗狠话的现象,双方一个比一个狠,一个比一个牛,最终斗到失控而酿出事端,来了个双输。

其实对这种现象,庄子在《说剑》中,曾有过精彩的比喻,所谓“天子之剑……匡诸侯,天下服”,而“诸侯之剑……四封之内,无不宾服”,关羽为何是傲气,而不是斗狠话,便在于此。

至于“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这其实便是说魏延的这种斗狠话的行为。既然人家不吃这一套,说再多又有何用,不真成了斗鸡一样了吗?结果魏延被杀,杨仪也被弃用,给蜀汉造成了巨大损失。

三、狠事不能斗

斗狠话和斗狠事,是有内在关系的,因为狠话斗到最后,便会发展为斗狠事!魏延跟杨仪也反应出了这个过程。诸葛亮活着的时候,由于能镇住台。两人只限于斗狠话,谁也不敢把事做绝。

可一旦诸葛亮去世,魏延和杨仪立刻就开始了互相斗狠!是扬仪走出的第一步。在诸葛亮去世事,明明白白地告诉杨仪:退军时,要是魏延不同意断后,那就随魏延的便,不必搭理他。你杨仪就带着其他兵马退军便可。

这其实是相当于给了魏延相机行事的权力。可杨仪却多此一举地让费祎去试探魏延的心思等。魏延便说道:“丞相虽去世,但还有我魏延在,更何况国家大事,岂能因一个人的生死问题,而荒废呢?”随后还跟费祎商讨起来了,谁留守,谁撤退等人事安排上。

但一转脸,魏延却发现,杨仪竟然带着大军撤退了!魏延顿时失去理智了——这对于他来言,就是被杨仪公开戏耍了。须知魏延是征西大将军,所以这事,对魏延来言有多严重,可想而知了。故而魏延发狠,抢先一步堵住杨仪的大部队,结果最终导致了魏延被杨仪诛了三族。

看这经过,堪称是一个比一个“玩”得狠——魏延为找回面子,引发了蜀军内讧,杨仪杀掉魏延后,灭了魏延三族。可问题是,这是诸葛亮希望看到的吗?根本不是!

所以狠事斗到最后,便是疯狂!而疯狂过后,便是毁灭!魏延就是走上了这条不归路。魏延之死,虽让人可惜,但却又是咎由自取——故而,狠话不能斗,狠事更不能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5a2d98c988c879e9088041fe47123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