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假期最后一天刚更新完文章,就有人催我快去看《梦华录》,“好看好磕求安利”。然后我也确实不负这位朋友所望,一看就没停下来,但……风评变调的速度有时候比你我追更的进度更快。
看看前两天#双洁#tag上热搜时,微博网友是怎么对它强力抨击的吧,都认定这是官方买的热搜了……
而剧粉是觉得这一定是对家下了黑水军,因为“片方不可能在舆论难平的现在推这种容易引发对立的话题”。
他们还拿当晚更新内容里女三孙三娘拿女二宋引章放下过去勇敢爱的对话来论证,觉得这足以表明编剧并非所谓“双洁党”更不可能拿这做营销点买热搜。
“明明孙三娘和杜长风的感情线是女非男处,宋引章沈如琢两个都有过婚史,怎么就只看到了男女主坦白局?”在剧粉们看来,用热搜骂剧的根本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如果没追剧只看cut的话,可能会觉得引发争议那段戏“不至于被骂成这样”∶
它其实是男女主彼此坦诚、互述过去的重要感情推进。男主顾千帆说爷爷曾给自己定过亲,不过他从来没见过对方,后来对方又主动把婚退了。
之所以怕赵盼儿知道了会介意,是因为两人曾为赵盼儿和男二欧阳旭的一段婚约吃味过。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赵盼儿和她的小姐妹都觉得欧阳旭为攀高枝儿的断了和自己的婚约,是渣男。
但赵盼儿不仅没有懊恼还一副“我们扯平”的笑意,观众看得出她喜在发现了男主的在意,可是代入到好不容易开了口还有点忐忑的顾千帆身上,这反而是难以揣摩的反应。
于是他赶紧加码,强调自己即便在皇城司也没有找过什幺小娘子,也不曾有过任何逢场作戏。
偏偏赵盼儿就是贱籍出身,就算我们把顾千帆解释视作是对女主的示忠,那么赵盼儿听完他的话,说自己从前谨遵母亲教诲一意藏拙,因为装作不擅琴棋书画而被嬷嬷送去账房管事就有些……离了大谱了。
要知道《梦华录》改编自关汉卿名作《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虽然六集之后就基本上都是原创内容,男主男主顾千帆也是编剧新加的角色,但女主赵盼儿、女二宋引章还有赵盼儿救宋引章时惩戒的渣男周舍通通是原故事里的。
既然大致人物关系沿用自《救风尘》,开篇也确实与此有关,那要求 尊重“风月救风尘”这个最基本的原则不过分吧?
风月、风尘是指赵宋二人的出身。而《梦华录》借孙三娘之口说的那番话,偏偏强调出了乐籍、官伎不一定就要卖身的意思。
甚至编剧还对赵盼儿、宋引章甚至城中名妓张好好都做了一些励志的正面强调,说她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以色侍人”。
比如宋引章,人在乐坊教营里,但张好好说乐伎都是“靠本事吃皇粮”。
哪怕世代难脱离贱籍,但她可以“两更睡五更起,姐妹们平日里玩的时候都在苦练技艺,把琵琶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
话外之意是,宋引章虽然出身不行,却手艺过硬还有颗向上的心。
而赵盼儿呢,直接变成了名门之后,“九岁因父罪没为官奴”。
19集她还对此做了些补充,说自己十六岁那年幸蒙父亲旧部相助得以脱离贱籍,如今靠卖茶维持生计。
因此但凡有人拿赵盼儿的出身说事,她都会理智气壮地回怼,强调自己从来清清白白。
可这样的清白,历史存不存在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娼妓就是男权时代的产物,女性被当成男性的所有物,于是性作为繁衍必经的一步就随着婚姻制度的确立而不断被限制着。而古时候女子堕入风尘,大多是因为罪人家属身份,或者被当做奴隶买卖。
《绣春刀》里的周妙彤就是因为父亲受奸臣所害才被发配进教坊司的
“贬入贱籍”,本质就是当权的男人们剥夺了这些女性自由的权利,在整个社会都默认“贞洁是最初和最后的本钱”时对她们及其亲属的人格、尊严百般践踏。
不管是用“妓”还是“ 伎”字、是不是有出身书香门第,赵盼儿和宋引章都无法逃脱被看轻的命运。 更何况编剧给赵盼儿加这个名门之后的设定,非但不能使她清白,反而让人更加无语——
把罪臣之后贬入贱籍本就是让她被践踏来对其他蠢蠢欲动的不忠者加以惩戒,怎么可能轻轻松松就放过?而且管账对于学历有一定要求,送去账房相当于让赵盼儿拥有了学习知识的资格,这……不贬反升了?
再说剧里宋引章看不起贩夫走卒,那真就是没常识了。
贩夫走卒好歹是普通人,贱籍那是排位最末等的存在啊……不是说你弹琵琶给官老爷听就能瞧不起干体力活的,良贱有别甚至不能通婚啊大姐!
但要说 贱籍人士有没有鄙视链,其实是有的,因为“娼”和“妓”不同。
前者是指那些没什么才艺、面向社会底层人士做单纯皮肉生意的人,所以我们把花钱获得性服务的行为称作“嫖娼”。而妓,尤其官妓是会通过一些专业培训以获得琴棋书画之类技能的,文人墨客更容易追逐这一类型,因此他们去青楼一掷千金叫“狎妓”。
南宋时期,学生们被允许 狎娼,官妓更是被太学生们“独占”。
所以《救风尘》里 宋引章“立个妇名,我做鬼也风流的”,是因为再是过得比一般人富足, 花魁名妓们也 始终是贱籍中一员——即便从良也没法过门或者只能做妾室好吗?
张好好让宋引章不要自卑那段,真是槽多无口。
《救风尘》里宋引章明明和洛阳安秀才相恋却不愿与他“一对儿只好打《莲花落》”,转而选择嫁给郑州周同知的儿子周舍。 与其说是因为他知冷知热能疼人,不如说是看重他出身背景能让自己离开青楼后过得更优渥几分。
而赵盼儿一眼看穿周舍本质,“你道这子弟情肠甜似蜜,但娶到他家里,多无半载周年相弃掷,早努牙突嘴,拳椎脚踢,打的你哭啼啼”,也是她因为看了太多男人两副面孔作派,根本就不奢望妓女能拥有什么爱情。
尔后听说宋引章嫁到周家后过得不好要救她出来,又怕周舍难相与,赵盼儿选了“色诱”这招——
“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若是不肯写休书,我将他掐一掐,拈一拈,搂一搂,抱一抱,着那厮通身酥,遍体麻。将他鼻凹儿抹上一块砂糖,着那厮舔又舔不着,吃又吃不着,赚得那厮写了休书。引章将的休书来,淹的撤了。我这里出了门儿,可不是一场风月,我着那汉一时休。”
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若是不肯写休书,我将他掐一掐,拈一拈,搂一搂,抱一抱,着那厮通身酥,遍体麻。将他鼻凹儿抹上一块砂糖,着那厮舔又舔不着,吃又吃不着,赚得那厮写了休书。引章将的休书来,淹的撤了。我这里出了门儿,可不是一场风月,我着那汉一时休。”
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即便二十年前乐珈彤、范冰冰主演的《爱情宝典》里的六集单元剧里对此进行了再创作,但赵盼儿以美色和金钱诱惑周舍休掉宋引章的根本却没有变过。
因为《救风尘》是正儿八经的底层女性帮助底层女性,宋引章为何错嫁周舍、赵盼儿怎么救她出局,都和她们在风月之地里摸爬滚打过多年有关。所以赵盼儿的胆识、气魄和侠义也让获得后世学者的高度赞美。
我当然也支持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改编,但如果不能有更精巧的设计就很难超越关汉卿作品既有的立意。这话总没错吧?
前期大家对《梦华录》里 脱籍女商人仗义搭救官家乐伎的改编没太在意,是因为期望值就建立在了“古偶”这一基础上。
古偶古偶,古装偶像剧,男女主颜值在线+故事能击中受众磕点+情节不过于鬼扯+服化道有一定质感,基本都没啥问题。
而《梦华录》是鹅家S+级项目, 刘亦菲+陈晓主演,女二林允电影咖,女三柳岩有过影后提名……观众就算冲着 “天仙姐姐暌违多年的小荧屏之作”之类的噱头,也愿意在端午小长假凑个热闹。
刘亦菲和陈晓本就适合做古装造型,更何况他们两个人搭戏竟然比外界期待的更有火花。
于是观众们一边感慨着这剧色调淡雅、妆造古典,一边磕得无比上头,顺便就把《梦华录》送上了豆瓣8.7分位置(原本是8.3的,开分 半天内再飚0.5,最近才回落了0.1)。
但开分时有很多网友说这是 “同行衬托出的‘逆反’式高分”,觉得《梦华录》值得。可捧得太高,高到有封神架势,那么就会引起另一拨逆反。
《梦华录》的8+高分在豆瓣、虎扑等网络社区引起热议后,该剧编剧张巍在微博上转载了一篇豆瓣剧评,说作者写得很让自己感动,“感谢懂得”。
能理解主创对投契这件事的在意,但该剧评的标题却偏偏起得很大,叫《借古典意象演绎新价值观,不太还原剧情却把握原著悲天悯人的神髓,文化专业的纠正一些误解》。
虽然剧评作者在回复时说了自己只是随手写了点东西,文中“的得地”使用不够规范,也很抗拒这篇评论被到处转载到“可能出圈”。 但张巍的微博却让它引起网友注意,尤其是将《梦华录》比作“这个时代的新乐府”这段……
在部分自媒体公然宣传出“《梦华录》拍出了诗经里的爱情”之后,那么观众自然会对号称“还原一切”的《梦华录》有更高要求。
于是“逆反”对打“逆反”,宣称对《梦华录》营销“不适”这部分网友开始给剧集挑刺,“强行‘净化’女主出身怎么配提‘girls help girls’”逐渐成了主流风向。
前期宣传这是一部歌颂女性独立自强的剧集也被推翻了,因为迄今为止这二十集内容里,赵盼儿遇到的大多数难题都是顾千帆空降解决的。
顾千帆的身份是皇城司 副使,皇城司是保护皇宫安全也执行一些情报任务的机构,但和锦衣卫的规模有本质区别。再说了,丞相儿子不靠父荫,凭自己狠辣作风活成他人口中“活阎罗”……这是古装霸总style啊!
这些放在古偶范畴里其实没啥问题,但真要用8.7分的标准来衡量那问题可就太……多……了……
#国之鹰犬,妻之小狗#这种tag,也让人非常……无语。鹰犬鹰犬,权贵豪门的爪牙走狗,怎么还能当成个褒义词来用?
开播时强调古色古香,宣传时却用上了#臭情侣#这种网络热词,感觉也很不合理。而且这也引出了#双洁#一词,来源于网文世界,是指男女主在相遇相知相恋前都没有任何性经历(部分读者甚至要求严格到不能有任何感情经历)。
堂堂皇城司副使尚未婚嫁, 为执行任务而常出现在风月场所却没有过什幺小娘子,那他枕边缺个合法伴侣也从未找人纾解过——换句话来说,#顾千帆是处男
而赵盼儿听罢顾千帆的告白后也给出重磅回馈, 带着笑意悄悄在男主耳边说“其实我和欧阳也是发乎情止乎礼”……
贱籍在身时成功守住清白,和有婚约的ex在一起三年也是柏拉图,虽然顾千帆听得错愕说自己根本不介意,但不妨碍赵盼儿坚持要让心上人知道自己贞洁仍在呢!
最令人无语的是,这段对话刚好发生在著名的“鱼水之欢”前面,可是如果男女主都没什么感情经历,那这段缠绵悱恻其实拍的是两位0经验新手的……初吻?
退一万步说,男二好歹能克制三年不动女主半分,男主才来几个月就各种亲亲抱抱,这种双洁设定难道不是在毁顾千帆人设?
都不要求编剧、导演和宣传们是不是要统一一下观点了,就只问早前对着“鱼水之欢”高呼“终于有人拍成年人吻戏”的观众们觉得合理吗?
既然有问题就一定不缺人提,本来任何人事物都不可能得到百分百好评,尤其是文艺作品更是众口难调。《大明宫词》播出时,有报刊记者公开发文批评它形式大过内容,谁能想到如今它是那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
可还记得我们曾生活在一个评论自由所以赞美更有意义的时代的那些人,都已经老了,就算还会追《梦华录》聊做消遣也很难投入所有心力去维护偶像作品全平台好评。
于是这部莫名被拱上8.7高分位置,又背负了过量骂名的古偶现在评价两极:不断有人在挑刺,也始终有粉丝引经据典,试图驳斥“背离关汉卿原作论”“官伎/乐伎一样得卖身”和“这不是女性叙事是霸总玛丽苏文”之类的批评。
而这又引起了再一波“逆反”,双方站定各自阵营不肯罢休,每天打开相关页面就是粉粉黑黑甩锤无限流上演中……讲真,即便再不介意剧外的纷纷扰扰,只想轻轻松松追个剧磕磕CP的观众也很难在直面诸多前后矛盾之处后保持热情不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