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赛诺菲展台上的达必妥(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备受关注。达必妥自亮相第一届进博会以来,持续6年参展,凭借对于2型炎症的独特机制,目前已获批多个皮肤领域适应证,成为“中国速度”和“进博溢出效应”的代表之一,并续以创新效应惠及中国患者。进博会期间,来自政府、学协会、医疗机构和企业的多方代表就创新药品、解决方案交流互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病中心副主任郭一峰就特应性皮炎诊疗现状及规范化干预,创新药物使用和学科能力建设方面发表了相关观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皮肤病中心副主任 郭一峰
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
郭一峰介绍,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因素有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以反复发作的剧烈瘙痒和湿疹样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疾病病程长、易复发,容易由“一病”演变“多病”,尤其需要警惕2型炎症相关疾病。
郭一峰介绍,特应性皮炎影响全球5%~10%的成年人和10%~20%的儿童,目前我国特应性皮炎患者总人数为7000万。特应性皮炎患者,尤其是中重度患者往往由于皮疹和瘙痒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也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不仅如此,罹患特应性皮炎的患者,会增高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其他2型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特应性皮炎不仅是一个皮肤病,而且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应该被重新认识。
在被问及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时,郭一峰解释,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复杂,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以及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微生态失调、免疫失衡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等。而在免疫失衡方面主要体现为2型炎症的增强。她表示,近10年来,我国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不断上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并非易事,必须兼顾疗效和长期安全性,做好患者全流程管理。
疾病的全流程和长期分层管理至关重要
郭一峰告诉记者,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综合征,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特应性皮炎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和预防复发,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应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和长期治疗。
目前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用药物和系统用药。对于大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外用药物可以解决问题并长期控制病情。然而,20%~30%的患者为中重度,单纯使用外用药物是不够的,需要接受系统治疗,比如口服药物或注射治疗。过去,系统用药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甚至系统激素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带来了许多安全性上的问题,例如靶向性不强。现在,随着多种新的治疗方式如靶向生物制剂的不断涌现,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更加精准和有效。从机制上来讲,生物制剂可以精准靶向2型炎症反应中关键细胞因子IL-4和IL-13的信号传导,从而阻断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炎症和致病过程,从根源上抑制炎症反应,因此可以持久控制2型炎症。此外,由于特应性皮炎具有复发特点,创新药物在远程复发控制方面也远远优于传统治疗药物。
“把特应性皮炎当成慢病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郭一峰表示,疾病的全程管理包括加强宣教、合理规范用药,提醒患者注意护理皮肤、饮食和情绪调控等。与此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级别的方法来控制病情,并在控制后寻求有效的维持方法。全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让患者在最安全的方法下,能够长期控制疾病,回归正常生活,能够像没有特应性皮炎一样投入日常生活中。
推动特应性皮炎专病门诊建设 贯彻规范化理念
早期罹患特应性皮炎,未来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2型炎症共病的风险也会更高,因此能够“对因”规范管理的专病门诊建设可以发挥极高价值。特应性皮炎专病门诊承担着诊断与评估、治疗与共病管理、患者随访等诸多工作,可以帮助特应性皮炎患者更好地长期规范化控制,业内专家建议,应进一步提升专诊建设的速度与质控水平,实现更多“专病专治”的高质量、规范化管理成果。
郭一峰表示,以特应性皮炎专科能力建设为例,我国多区域专家正在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从专病门诊、专病团队、标准化流程、数字化随访等多维度开展专病管理,患者既能获得更佳的诊疗体验、优化诊疗结局,医院也可积累大量数据,推动基础及临床研究,进而推动造福广大特应性皮炎患者。
据悉,目前多地区政府、专家、医院、学会、企业等多方正在协作推动特应性皮炎专诊建设。其中赛诺菲作为企业力量,也积极推动专诊中心建立、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签约构建2型炎症气道疾病大数据、积极构建2型炎症诊疗能力建设、开展“皮肤健康创想课”进校园等项目,旨在提升公众认知、提高诊疗能力、促进长期规范治疗,帮助患者回归生活,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
文:朱永基
编辑:王祎然
审核:孙梦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