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目前已有不少老年人开始接触数字技术。但由于无法熟练掌握数字技能,部分老年人在消费、就医、出行等数字应用领域常遇到困难,再加上顾虑网络诈骗等风险,他们中的很多人无法真正融入数字生活。在此情况下,“数字反哺”成为破解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
“数字反哺”不仅提升老年人数字技能
还可改善其身心健康
“数字反哺”是年轻人对老年人在数字接入、数字使用和数字知识等方面的支持辅助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代际支持,不仅可以显著提升老年人的数字技能,还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数字反哺”的健康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拓展社交愉悦身心。晚辈教会长辈熟练应用线上社交功能,使老年人不仅能通过线上通讯应用轻松与家人、朋友等保持联系和交流,还可以利用线上社交平台结识新朋友,加入不同的社交群体和兴趣团体,拓展社交圈层,丰富社交生活。老年人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往来和情感联系,有助于减少他们可能存在的社交孤立感和孤独感(甚至是抑郁情绪),帮助他们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身心平衡。
第二,开发认知延缓衰老。一方面,晚辈通过“数字反哺”帮助老年人增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老年人通过积极解决问题,锻炼大脑的信息加工和分析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另一方面,“数字反哺”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的认知刺激和学习机会,老年人可以通过参加在线课程、阅读电子书籍、玩智力游戏等方式保持头脑活跃,并促进神经元连接的形成和巩固,从而延缓认知能力的衰退。
第三,便利生活保持健康。一方面,老年人通过“数字反哺”学会使用线上购物等实用操作技能,在便利晚年生活的同时,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数字反哺”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提升他们对数字健康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老年人会更加愿意使用智能健康设备及应用程序来监测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老年人还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服务获取在线咨询和诊疗服务,避免因交通不便而耽误就医的情况发生。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人“给出去的反哺”与老年人“接受到的反哺”很难做到完美契合。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困难:一是年轻人没空“教”。年轻人进行“数字反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包括教学、指导、反复解答疑问等环节,他们在工作和学习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可能难以抽出足够时间来支持老年人学习数字技术。二是老年人不好“教”。一般而言,老年人的学习和认知能力比不上年轻人。随着年龄增加,大脑功能逐渐衰退,学习能力也随之下降,很难快速掌握和应用数字技术。另外,老年人更习惯于传统生活模式,对新生事物可能存在“技术恐惧”心理,对信息资源的驾驭也处于劣势。三是双方“教”与“学”不匹配。在家庭内部,大部分老年人在心理上倾向于寻求子女帮助,但就实际行动而言,老年人的数字需求很难在子女处得到有效满足。在数字接入上,子代经常限制亲代数字应用的种类与数量。在数字使用上,“代理式反哺”现象较为普遍。例如,子女通常选择跳过对具体使用步骤的讲解,直接代为操作。在数字知识上,子代倾向于向亲代传递应用数字技术积极影响的相关消息,较少涉及网络安全等知识科普,风险提示不足。
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数字反哺”的质量与效果,促进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数字社会的发展,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益处,从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
构筑多主体互补模式
营造“数字反哺”良性互动环境
单独依靠家庭力量不足以实现“数字反哺”效果最大化,需逐步完善多主体协同发展体系。
政府重在支持和监督。首先,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经济支持,鼓励“数字反哺”的开展。比如,设立奖励机制或补贴计划,鼓励年轻人帮助老年人学习数字技能。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建设老年人数字教育基地,提供公益性质或低成本的数字技术培训课,为老年人提供数字技能学习机会和资源。再次,政府可通过建立完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社区“数字反哺”项目等的有效实施和成果达到预期目标,同时鼓励社区定期提供项目报告和评估数据,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案。
社区重在组织和培训。首先,组织老年人建立数字技能学习社群,邀请年轻人担任志愿者或导师,向老年人分享数字技能和经验,促进跨代交流。其次,定期举办数字技术培训活动或工作坊,邀请专业人士或机构提供培训课程。再次,倡导互助文化,鼓励社区内的年轻人帮助老年人学习数字技能,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合作。
家庭重在参与和支持。首先,家庭年轻成员应为老年人提供数字技能学习环境与硬件条件。其次,家庭年轻成员需增强自身的反哺意识,继而延伸出更多操作与技能层面的反哺行为,如定期检查老年人数字设备的安全设置,并帮助他们进行更新和调整。再次,家庭年轻成员还可与年长成员一道参与社区组织的“数字反哺”项目,协助老年人参加培训课程,从而加强家庭与社区之间的互动。
此外,培养“数字反哺”双方的换位思考意识,同样至关重要。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增强自身“数字反哺”意识的同时,还要重视老年人的内心感受,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尊重和关怀。具体来说,在传授数字技术知识时,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技术性语言,以降低老年人理解难度;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体会他们在数字社会的处境与感受,理解他们的担忧和抵触情绪,不强迫他们接受新技术;重点关注老年人“网瘾”问题与网络安全问题,了解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以及可能导致“网瘾”的原因,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与他们一起制定合理的互联网使用计划,如规定上网时长和活动,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其他兴趣和社交活动,并定期陪伴老年人参与其他活动;保持与老年人的沟通,随时提供支持和帮助解决数字安全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充分表达自身对数字技能学习的需求和意愿,与年轻人坦诚沟通。尤其对于家中子女,保持开放心态,愿意接受子女的指导和帮助,不要因为年龄或技能差距而感到自卑或不安。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和建议,与年轻人共同探讨和解决自己在数字技能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放低自己的心理地位,尊重子女的教导,感谢子女的帮助和支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字技能,创造机会与子女多交流数字技能学习体验和多反馈内心真实感受等。
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人文社科类)项目(NYY223012)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人口报
文: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王宇
策划:李冰
编辑:陈远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