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的结果让我遇到“对的人”

2022-05-24     故事会

原标题:错的结果让我遇到“对的人”

上海的一个小镇这样抗疫

新场抗疫先锋榜(9)

“中队长”、小组长、“红马甲”……一次疫情,刘孝东多次转换身份,也是极其特别的体验了。

刘孝东,28岁,共青团员,上海新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项目主管,新场镇第17小组疫情防控突击队队员。自4月1日来在石笋居民区参加抗疫服务。以下内容摘自其工作日志。

无意中摁响“警报器”

3月份我就和公司同事一起加入镇疫情防控突击队,支援村居抗疫。最初我的岗位在仁义村和坦直村。一个乌龙事件,让我因为错的结果遇到了“对的人”。

突击队成员是提前接受抗原自测培训的,3月26日那天我居然稀里糊涂当上“中队长”,立刻上报并等待核酸检测,我所住的安广苑一期小区提前进入封控。

虽然核酸检测结果很快澄清了之前抗原“假阳”,但此时浦东已全域封控石笋居民区徐立力书记建议我留在小区参与抗疫服务。

小区因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像样的物业管理,片区组长是位退休阿姨,让我留下,在当时看是必要的。

4月1日,徐书记赶到小区与3名“双报到”党员和热心志愿者杨薇薇大姐汇合,面对面建群。我闻令即动,成为最初的团队成员。

后来才知道,除了我熟悉的浦开集团新场古镇公司缪帆总经理,另2名党员分别来自市区机关事业单位,他们都是各自单位党支部书记,我居然有幸成为“重量级”团队一员。

当上医疗保障组的小组长

4月2日,第一批队员到齐,16人;15日,第二批增募队员到位。

16日,接到镇党委批复同意后志愿者服务队临时党支部举行宣誓仪式,作为共青团员的我和90后年轻党员小徐姐姐手执党旗,见证12名党员集体宣誓。

那一刻,心里无比激动。

团队内部分工不断细化,我的岗位雷打不动,负责医疗保障,每天与居委会对接,为小区居民取药配药。刚开始拿到手的配药需求信息常常缺这少那,几乎都得一一电话追问补齐全。

我干脆梳理出居民必须提供的核心信息清单,像模像样线上线下“培训”各组联络员,减少了反复核实的时间消耗。

小区老人多,用药需求多,多的时候每天有十几户需配药。每天上午收齐信息,中午送到居委会登记统一配药,再取回已配药物,回来立即带小薛小夏2名比我年龄小的姑娘上门发放。

需到二、三级医院配的药,情况就复杂了,有的老年人往往面临断药才想到配,我就一家家找零售药房打听,团队分管医疗保障的区卫校方书记托单位同事想办法,各片组小伙伴们在小群请求居民借出家里备用的相同药物救急,总算每次有惊无险。

针对互联网医院配药等新情况,我及时对接居委会理顺送药上门流程,让小区居民知道有医疗需求就找志愿者帮助落实。

红马夹的“特权”

由于我是团队对接居委会的联络人,穿着“红马夹”可以进出小区。

于是,派发物资到居委了,由我带着小区爱心车主严正华师傅和物资组男队员过去接。居民家中有人住院手术康复要接回,家里老人去世要外出办理死亡证,等等,五花八门的刚性需求经常突如其来,一个个对接居民,一趟趟跑居委会代办通行证明。

随着复工复产进入准备期,到居委会开具通行证明的需求上升,为减少居民外出,我把居委会开具通行证明的最新要求弄清楚,把这些活统统揽下来。

凡是有到居委会办理的服务事项,大家习惯找“孝东弟弟”。这样暖心的称呼,让我这个新上海人感到别样亲情。

团队采取分片联络与分组保障相结合方式安排每个人工作,我和退休老党员徐行龙老师搭档承担多层区4个楼栋、20余户实住家庭的联络服务,核酸采样、抗原发放回收、生活物资分发,都要及时组织好。

小区门口值班、快递点消毒值守,每样工作也都按照排片到岗到位参加。

不等120救护车?

书记力挽狂澜为生命护航

29日下午,刚回小区上门分发好居民配的药品,接到团队杨薇薇大姐电话,说别墅区某户一退休居民突发“胃疼”需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一看时间发现门诊下班在即,和杨大姐合计,赶紧联系附近某药店李药师,通过电话问诊给病人开了些药品,其家人也考虑先看服药效果,第二天上午再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不到20分钟药品送达,我和杨大姐即刻送上门。杨大姐又找团队唐书记商量,万一服后不见效咋办,现填危重疾病就医表肯定来不及,要作好联系120准备。

唐书记提出,很可能120急救车需排队,同步摸清自行急诊流程。

在等待该居民服药效果的同时,我和杨大姐一刻没停为其准备就医装备:N95口罩、面屏、抗原等(因小区属防范区,上次核酸采样已逾48小时)。

半小时过去,病人疼痛未缓解,身体开始冒虚汗,其家人接受杨大姐建议,马上拨打120。就在祈盼救护车早点来时,却得知排在前面的预约号已有500多个。

别无选择了!

我们立刻联系石笋居民区徐书记,他一听急了,“特事特办!我们马上写情况说明,开具通行证,刘孝东立刻来取,请病人家属拿到通行证就动身!”徐书记的快速反应给我上了生动一课:啥叫“担当”。

到了居委会才知道,他不仅为病人准备了去曙光医院东院和浦东人民医院两套方案的通行证明,还考虑病人就诊回来很可能已是翌日凌晨,有效时间填为2天。每个环节无缝衔接,终于使病人当晚及时就医。

第二天清晨,病人因急性阑尾炎在曙光医院东院顺利手术。整个团队都感慨,为居民提供紧急医疗服务须保持高度敏感,这次“考核”合格了。

在疫情防控这场大战大考中我不断成长,几天前我郑重向临时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随时接受组织考验,渴望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做好个人防护

疫情终会结束

加油上海

来源:浦东新区新场镇疫情防控下沉干部临时党委工作动态 (编者:唐琼 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33ec22a91e1f9bc13a3e13aa48da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