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种婚姻,你既可以享受到亲密关系的美好,又能拥有单身的自由和快乐,你愿意尝试吗?
近几年,日本开始流行“周末婚”,两个人结婚后,依然分开居住,每逢周末才见面一起生活。
本来这种模式,只在老年夫妇之间发生,被称作“卒婚”,一般是指他们直到晚年,才分居去实现各自年轻时的梦想。
而渴望实现自我的年轻一代,提前挣脱了“结婚必须住在一起”的传统束缚,在新模式的自由中越来越爱彼此。
追求自我,或许就是另一种相爱的方式。
武田博美和武田秀就在他们的第二次婚姻里,不约而同选择了当一对周末夫妻。
两人各自住的地方距离不算远,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每周会有2-3次,秀就开车到博美的家里,帮着照顾孩子。
夸张的是,在为数不多的见面里,秀就很少在妻子家过夜。
而博美的家里也从不准备秀就的日常用品,始终保持着单身的状态。
他们很享受这种“分居”的生活方式,完全不用顾及对方,可以按照自己习惯的生活节奏去生活。
博美是一名健身教练,秀就是一名商业顾问,两人每天的日程差别很大。
博美每天凌晨4点起床,简单洗漱后,开始晨间冥想,结束后,她坐在桌边,安排当天的日程,一一核对后,打开社交媒体,发帖、写博客、查看邮件。
忙完自己的事情,博美还要提前为孩子上学做准备:熨衣服、做早餐、准备孩子的午餐便当。等一切妥当,她又拿出吸尘器,打扫整间屋子的卫生。
就这样,博美忙碌三个小时之后,秀就的起床闹铃刚刚响起。
起床后,秀就简单洗漱之后,就坐在桌边,一手吃着早餐,一手打开电脑,查看邮件,迅速开始工作。
不同于博美,秀就需要做的家务不多。
平时,他抱着一堆脏衣服丢进洗衣机,打开开关后,就回到客厅,弯腰拿出桌子下方的扫地机器人,等它开始清扫后,秀就将洗干净的衣服收下来,放在熨衣板上,来回熨平,摆在衣柜里。
在秀就收拾好一切时,博美已经抱着孩子出门,开车送到日托所,安置好之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室。
下午五点,博美去接儿子回到家里,在厨房精心准备一顿有营养的晚餐。
秀就的晚餐因为一个人,简单很多,有时候自己准备,有时候去附近的超市买便当或者现成的盒饭。
这种看起来单身的快乐,也会带来一些困扰。
博美只能一个人操心孩子的所有事情,秀就能帮到的很少,对此,他总是觉得很愧疚。但相比两个人同居,他们还是愿意继续选择分居。
这是他们前一段婚姻总结下来的经验。
秀就是个工作狂,一连几天不回家的情况经常发生,即便回家,也只会增加博美的家务量,这让他愧疚感更重。
恰好,博美也很在乎自己的工作,她从上一段婚姻学到的就是,女性一定要经济独立,如果同居,她不能自在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会感到很有压力。
分居只是为了让对方更快乐。他们之间的爱意,也因为距离,日渐浓厚。
秀就提到博美,眼里掩饰不住的爱意,他未来的梦想里,不是独身一人,而是和妻子一起努力。
他无法想象没有妻子的生活,博美也觉得婚姻里,有值得信赖的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比起同居,对彼此的爱和尊重更重要。
秀就和博美这种反传统的观念,引起了很大争议。
他们身边的朋友们,有不理解,也有羡慕。
有意思的是,不理解的大多是男性朋友。
他们很不赞同分居,觉得秀就这样没有妻子照顾很可怜。甚至质疑:“如果妻子不做家务,婚姻还有什么意义?”
而女性朋友都很羡慕,非常向往分居的生活,表示自己也很想这样。
出现分歧的原因在于,男女在家务的分配上极度不公平。
日本固有的传统观念里,绝大部分的女性,在结婚之后,或者生完第一个孩子,就要辞职在家当全职太太,负责所有的家务,照顾好孩子和老公。
有数据统计,在做家务和带娃上面,日本女性所花时间是男性的5倍。巨大的压力,压榨了她们自我的生存空间。
之前有一个日本网友发的帖子,列举了7个不想结婚的理由,超过15万人点赞。
等到丈夫睡觉后才能卸妆、护肤,并在起床前再完成全妆、每天准备一日三餐、不知道怎么养孩子的焦虑、听丈夫的说教……
每一条都是不想被打乱生活节奏的心声。
自我的丧失,顺带着也会失去经济上的主动权。
结婚后,女性只能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于丈夫。
博美的母亲就是个典型的日本家庭主妇,她忍受婚姻的唯一原因,就是离开丈夫,没有经济能力去养活自己的孩子。
一个单亲妈妈,或者家庭主妇,几乎很难有机会再返回职场,开始工作赚钱。
这样的经历,铃木由美子曾经尝试过。
她大学刚毕业之后,进入一家公司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和同为同事的老公结婚后,为了照顾两个孩子,她不得已辞职,在家当全职太太。
7年后,由美子想要重新再就业,但她全职在家的经历,在简历上造成一大片空白,接不到任何一个正式的面试机会。
找来找去,只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做的工作,甚至是学生兼职。
种种困境,将很多日本女性围困在婚姻中,幸福感并不高。
每个人最初都会期待,婚姻是一个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安全港湾。
当真实生活里,婚姻带来的只有风和雨时,传统的同居模式就不再是一个必选项。
在一个调查中,日本的婚介顾问泽口玉子透露,越来越多女性不想放弃工作,周末婚成为很多家庭的选择。
短暂的分居,让她们可以做着喜欢的工作、保留自己的喜好、生活习惯,用平等的自我,去享受爱情。
或许,婚姻里的自由平等、势均力敌,比相互依附,更容易实现那句“白头到老”的期盼。
国内也有很多夫妻,正在用“分居”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一线城市极端通勤的采访里,有一对夫妻,家住在北京六号线上,每天从地铁到上班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再加上出门骑车到地铁站,时间更久。
早上7点就要起床,晚上10点多才到家,本身睡眠就少,等有了孩子,更是无法保证。上班通勤带来的疲惫,加上家里鸡毛蒜皮的琐事,两个人开始争吵不断。
最后,他们决定分开住。丈夫在上班的公司附近租了一个房子,平时工作日都住在那里,周末再回家。
短暂的分离,成全了彼此,让他们的婚姻得到了一个喘息。
地理位置上的距离,远好过两人心理上的距离。
很多双城夫妻也是如此。
赵成功和妻子新婚半年后,就开始分居两地的生活。
他所从事的文化行业,在当地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即便找到,当地的最高薪也只有五六千。而北京可以找到一两万薪资的工作。
为了以后能有足够的金钱支撑去养育孩子,他选择去北京工作,妻子则留在石家庄的家里复习考研。
每周周五,他下班之后就赶去北京西站坐高铁回家,再在周日赶回北京。有时候,妻子会在周五上午坐高铁赶到北京,周一再坐车回去。
这样来回往返的生活,他们并不陌生。
2018年,还是女朋友的妻子,有一次“在天津工作,拿北京工资”的机会,赵成功没犹豫就答应了。
他知道,对当时的妻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留在北京的他,周五下班后继续奔波,只不过这次的目的地换成了天津。
赵成功和妻子,就像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在不同的城市,朝着一个目标向前奔跑。
但他们之间对亲密关系的忠诚、爱情,并不会低于结婚住在一起的夫妻。
对这些周末夫妻来说,分居只是一种形式,维持两个人婚姻的,始终都是尊重、理解、信任构筑起的爱意,追求的始终都是一段让双方都变得更好的亲密关系。
周末婚姻里的分居,正是代表了这样一种新型亲密关系的开始。
它跳出了传统婚姻的模式,女性不再是围着厨房孩子转的单一角色,女性独立意识渐渐崛起,她们既注重自身成长的质量,也要保证个人自由的空间,而对双方来讲,都大大降低了感情出现裂缝的风险。
但离不开现实来讲,每一种婚姻模式都会存在“问题”,但愿意去尝试,并从中获得体验,再反哺到两人的感情中,或许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作者 | 村口的二德子,本文首发于十点读书会(ID:sdclass)。
主播 | 林静,声音与文字的世界里,与你奔赴山海。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