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坝拦河!让20余万亩农田“喝饱水”

2022-08-28   垄上行

原标题:升坝拦河!让20余万亩农田“喝饱水”

举水河起源于麻城,流经武汉市新洲区、黄冈市团风县后汇入长江。抗旱之中,这条河流也成为新洲区重要的补水源。

记者在新洲区举水河橡胶坝看到,这座橡胶材质的坝体,如同一个大气囊,将上下游的水体分成了两截,形成4米的落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上游水位。

武汉市新洲区举水橡胶坝工程管理处 主任 程刚辉:让坝袋里面充满水,提升起来,形成一道拦河的坝体,把水蓄起来,现在的高度已经调到了25.1的高度,也就是说我们上游的红山咀泵站,梅店泵站已经有足够的抗旱水源。

前段时间,由于上游水位不够,沿线泵站的水抽不上去,举水河橡胶坝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观测,及时调整坝体高度。通过升坝“拦河水”,既保证了下游适量通水,又最大可能提升了上游水量和水位,供农业灌溉所需。

武汉市新洲区举水橡胶坝工程管理处 主任 程刚辉:我们新洲的三条河,举水 、倒水和沙河这三条河流上面都建有橡胶坝,在今年的干旱之年都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确保抗旱的前提下也不影响生态基流的泄放。

在距离举水河橡胶坝7公里外的梅店泵站,机房马达轰鸣,连续十来天24小时不停歇运转,举水河的水顺利通过这根直径80厘米粗的管道,输送到邾城、辛冲两个街道8个行政村。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道梅店泵站 站长 程新明:这个水温是25度,这个管道就是25度,我们每秒是1.5个立方,功率是630千瓦的电机,灌溉大概有两万多亩。

汩汩清流奔涌而出,一路流向田间地头,村民们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道梅店村 村民 汪国生:这个水有十公分深吧,我们这个水灌够了让别人灌,你看这个穗这么大,快灌浆了,马上就要成熟了,保住了,很开心。

在旱期前,新洲区精准调度现有水利工程和各类抗旱设施,因地制宜,采取蓄、引、抽、提等措施,最大限度蓄集抗旱水源。

武汉市新洲区灌区管理局 副局长 管汉祝:我们像这样的干渠有六条,支渠有36条,支渠基本上都修到了我们的田间地头,支渠全长两百六十多公里,抗旱前我们全部进行了清淤疏挖,让每一条渠道顺利地输水。

目前,新洲区已灌溉农田20余万亩。如何抗旱保丰收,全省各地都在积极应对。除了科学抗旱救灾、加强田间管理外,专家建议,各地还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推广研究员 羿国香:我们发现很多受旱的地方都是农田设施不健全的,有的是我们看到大的沟渠是畅通,但是最后一公里毛细血管是堵塞的,所以今后我们要抵抗自然灾害,农田设施(建设)必须要跟上去。

来源 | 《垄上行》

编辑| 宋嘉诚

编审 | 许蓓

监制 | 杨斌

垄上行视频号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