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不断探索,正是因为人类对于世界保留着充足的好奇心,所以才能够让人类在地球上的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顺利的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文明世界。
可尽管人力掌握了先进的科技手段,但是人类的力量仍旧是非常渺小的,大自然的残酷法则之下,在大自然的神秘莫测之下,人类依旧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比如人类无法预测地震。
当地震到来之时,尤其是它达到了一定的级别,可以顷刻之间毁坏家园,甚至于带走数以万计人的性命。我们国家曾经经历过几次特大级别的地震,我们也看到因地震到来之时,人们所经历的惨痛过往。
都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而著名的地震科学家耿庆国曾经提出地震论。他说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科学预言呢?旱震论到底准不准?
旱震论中的“旱”并不指的是因降水量稀少,而导致的农作物干旱,降水量稀少导致的农作物干旱,是该地区的整年降水量达不到往年的平均水平。
而旱震论的旱指的是该地区的年降水量是固定的数值,但是接下来的一年、两年、三年的时间里,降水量在逐步降低,甚至于连续好几年都维持在被降低之后的数值,这也就是旱震论中的旱。
在连续好几年的降水量下降之后,甚至于还会出现反季节的现象,中国地震科学家耿庆国认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那么就一定要提高警惕。
耿庆国曾经在1972年的时候就提出来了旱震论,他说如果某一地区1~3年内处于干旱境地的话,那么它会发生六级以上的大地震;如果在1~3年之内并未发生过大地震的话,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发生的地震等级会比预测的高出半级。
虽然耿庆国一直对自己所提出来的旱震论成竹在胸,甚至有多次都被证实,他所提出来的旱震论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可是依旧有很多人认为他是投机取巧,在国内有很多的科学家都不认可耿庆国的汉争论。
耿庆国之所以提出了旱震论,是因为他详细地了解了地震的成因,为什么在地震发生之前会出现干旱的情况?
在地震发生之前,往往会因为引力的作用,导致位于岩层地下的岩浆逐渐旋转式的向上升,从地幔处升至地幔与地壳中间位置。而此时高温的岩浆也会作用于地表,导致该地区长期处于干旱的情况。因为位于地表的热量逐步上升,而阻碍了天空中的冷暖空气相遇,所以导致该地区既不会降雨,同时也会炎热无比。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位于地幔和地壳处的高热岩浆也会逐步向上作用,此时就引发了地震,这也就是旱震论提出的论点之一。
有人说人类不是无法预测地震的,比如在地震之前我们能够看到地震云。
在地震之前之所以能够看到地震云,是因为地应力的累积导致氡气不断从地表缝隙被释放出来,它逐渐地攀升至空中形成了地震云,并且位于空中的氡气也为接下来的降雨做好了准备。
在地震发生之前,由于地引力导致地表的缝隙逐步被挤死,使得氡气无法被释放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地震之前会出现干旱的原因,而当地震到来之后地表缝隙被打开,此时使得氡气被完全释放,当空气当中的氡气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形成雨核也就出现了震后降雨。
自从耿庆国提出来了旱震论之后,虽然有很多的人质疑,但是在我国历史时期发生的三次大地震,都证明了他旱震论的真实有效性,比如在1972年时,我国华北以及渤海地区遭遇了罕见的大旱天气。
当时耿庆国就预言在未来的1~3年里,辽宁以及河北和山西地区可能会发生七级以上的地震,如果未来的三年内没有发生地震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在一九七五年的时候发生八级以上的大地震。
事情的发展真的如耿庆国所预言的一样,1975年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地震。因为耿庆国的提前预言,也让辽宁海城地区的人们提前做好了准备,已经在地震发生之前做好了转移,所以才避免了更多的人伤亡。
虽然这一次耿庆国成功地预言了辽宁海城地震,但是在他接下来预言唐山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之时,却没有人在意,因为他所预言的地震级别很高,大家都认为他是危言耸听。
可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
虽然目前为止耿庆国的旱震论一直没有被科学界所采用,但是耿庆国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所创造的旱震论。所谓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或许未来有一天,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耿庆国的旱震论,也能够和他一样为证明自己所提出来的旱震论是正确的,而不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