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国原生水族玩家才懂的原生之美

2019-07-17   水族与生活

作为水族玩家,兴趣爱好到达一定程度之后,花鸟市场几乎是隔段时间必去的。不过由于工作越来越忙碌,已经很久没有去花鸟市场了。

当初混迹3000鱼(曾经国内的水族论坛,现在已经没落)对国内两大水族市场一直垂涎已久,甚至想着有时间像朝圣一样,一定要亲眼看看这两大水族市场。

一个是北京的十里河鬼市,另外就是广州的花地湾。(有兴趣的同学自行百度吧)

现在工作繁忙,已然不知十里河的鬼市还存在与否,据说花地湾也面临拆迁的窘境。也不知道我能不能有时间得偿夙愿。

很多内陆城市的花鸟市场并不是没有人口,却就是不成气候,没有范围。很多时候水族玩家进入了一个奇怪的​流程:

买不到,买的贵,养不活,弃坑。

热带鱼的饲养其实是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并不是简单的卖鱼那么简单。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幼鱼开口饵。北方一般都用“蹦蹦”作为幼鱼饲料,也就是以前曾提到过的水蚤。现在都是丰年虾或者丰年虾脱壳卵。

水蚯蚓在许多城市更是完全看不到活的。

更不要提作为饲料鱼存在的麦穗、穿钉、草虾、小泥鳅等活饵。

许多城市的猛鱼买活饵是很难的,前些年江边钓鱼认识个钓友,跟我讲过这么一个真事。

有些人在长江岸边芦苇荡子里下地笼,其实下地笼最多能抓到的就是黄颡、鳜鱼、虾、泥鳅这些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其他乱七八糟的小杂鱼没人要。

地笼每天到底能抓到什么是很难讲的,运气好了有鳜鱼出没,半斤的长江野生鳜鱼也就是10~20元就卖了。偶尔遇到居士在江边上一筐一筐放生,收成也是最好的时候。

这个钓友是玩原生的,而且圈子里面人气尚可。一次偶然发现有人下地笼,每次都去捡点“没人要的小杂鱼”,之后给下地垄的人五元、十元。下地笼的人都不好意思要,觉得小杂鱼而已。

就是这些小杂鱼,可能其中某一条就是原生鱼种稀有品种,甚至几块钱几十块钱,哪怕就是最常见的高体鳑鲏也不见得没人要。

很多人对中国原生鱼的概念停留在鲫鱼、鲤鱼、草鱼、鲢鳙等等能吃的鱼上。中国的原生鱼其实是很多的,只是很少有人重视。国内高端的野采圈子普遍对自己的野采地闭口不谈,以前曾有原生玩家在野采到非常稀有的原生品种后公布野采地点,直接导致该区域的原生稀有品种被人为捕捞至几乎绝种。蜂拥而来的采集者也对这类行为美其名曰保育。

在中国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基本都是国家或省级的保护动物。(连麻雀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生物保护范围也基本在中华鲟、江豚、娃娃鱼等大型鱼类或水生哺乳类上。许多珍惜的小型原生鱼可能就在悄无声息的默默灭绝而无人得知。

这个是在长江里面遇到的原生鱼,看看大家都认识不。









我并不是原生玩家,如果小时候捞鱼回家养在罐头瓶里面也算的话,我​也许勉强算是原生玩家。但是喜欢水族这么多年,最后觉得如果热带水族,而且真的觉得有些国产水族不该就这样默默消失的话,我们还是应该为它们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