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丽娅被骂逼停新戏,王宝强妈妈去世被调侃:我们与恶的距离很近

2019-07-28   张雨静涵

前几天,佟丽娅突然在微博宣布,因档期问题,将辞演电视剧《三十而已》。

之前,在新剧公布时,她就因剧情人设和番位问题,被粉丝疯狂吐槽甚至惨遭脱粉。

因为舆论声音太大,佟丽娅还第一时间发微博解释,称自己只想演好戏,试图安抚粉丝情绪。

没想到,不到一个月,事情便发生了反转。

原本想要趁此机会转型的佟丽娅,这一次却活生生地被逼到只能选择辞演。

不得不说,舆论力量的强大,有时真的能决定一个明星的“生死存亡”。

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媒体依靠夸大热点博眼球,粉丝依靠自由言论实现内心快感。

而这种被舆论“压榨”的事情,如果不加以约束,就会变成一场充满戾气的狂欢。

对于所有人来说,在这个流量至上,娱乐至死的年代,舆论实则就是最大的罪恶!

随着娱乐圈风气的变质,不管多严肃,多悲伤的事,都有人能拿来调侃。

前段时间,王宝强妈妈去世的消息被爆上了热搜。

夹杂在一堆明星私事吃瓜话题里,显得尤为心酸。

媒体的报道并没有过多的安慰,反而对事件的讨论渐渐变味。

有网友议论说,王宝强带着新女友回老家参加母亲的葬礼,揣测是不是已稳定恋情。

继而以此作为噱头,开始深扒这位“神秘女友”的资料,对她评头论足,调侃王宝强运气爆棚。

还有眼尖的网友放出了当天马蓉的机场照,猜测她拒绝王宝强请求女儿参加奶奶的葬礼。

报道马蓉带着价值240万的名表和女儿出国旅游,心情大好,和当天悲痛的王宝强成鲜明对比。

而更无底线的是,有无良营销号甚至曝光了当天出殡的现场视频,王宝强悲伤痛哭的样子,也被收录在了镜头里。

全然不顾当事人的隐私,还将此大作话题,只为博取那可怜兮兮的流量。

为了制造更多猛料,有人采访了王宝强老家的街坊邻居,试图“求证”那个陌生的女子是否就是她的“新女友”。

还联系了当地的村支书想确认视频里那个痛哭的人是否就是王宝强,对方只回了一句:去世的是她亲妈,能不难过吗?

当热度还没完全消散,没过几天,又有媒体曝光了王宝强带着儿子为母亲上坟的照片,甚至还清楚地拍到了王宝强母亲下葬的地方,简直道德沦丧。

而王宝强工作室发出的声明里,那句“希望可以安静处理家事”成了最无力的请求。

把死亡当成热点事件,是这个社会最大的悲哀。

这不仅是对死者的不尊重,也是对王宝强最不善意的打扰。

在流量面前,人性和底线也显得毫无存在的价值。

网友的肆意言论,媒体的添油加醋,把一件严肃的事情,调侃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实则是对别人最汹涌的恶意。

与王宝强一样深陷亲人逝去之痛的还有谭松韵,但媒体对她的报道,更让人深感人性的冷漠。

今年年初,对于谭松韵及其家人来说,是一段最难过的日子。

跨年夜的晚上,就在谭松韵开心发完跨年微博后的几个小时,她的妈妈遭遇了严重车祸。

一切对她来说如晴天霹雳,没想到再次见到妈妈时,却是在医院的抢救室。

更可惜的是,在全力抢救了20多天后,妈妈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为置办母亲后事,谭松韵暂停了工作,直到后来,大家才知道事情真相,很多粉丝安慰她要坚强,但无良营销号却对她“痛下毒手”。

消失了一个月后,媒体对她的第一个报道,竟是指责她在妈妈住院期间,与男明星外出约会,一时间将谭松韵推向了风口浪尖。

在巨大的悲痛和误解面前,她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哭诉解释,而是选择了暂离大众视线。

直到数月后,她开始恢复工作,上了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何炅特意向观众解释了这场“恶意误导”。

真相其实是:谭松韵与男性朋友吃饭是在妈妈住院之前,营销号却恶意把时间调换,还把朋友聚餐,炒作成了是私下约会。

因为这份报道,谭松韵自闭了很长时间,在微博上晒出的照片,也少了以往的笑容。

节目中,即使和一群朋友开玩笑,也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就连何老师都觉得她这次能来参加节目,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

有次在采访中,主持人问起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刻,谭松韵一脸孩子气的说:“和妈妈有关的,我都觉得很幸福!”

在最新一期《向往的生活》里,黄老师问起她有什么愿望时,谭松韵流着泪说:“希望能够梦到她,也希望下辈子她能做我的女儿。”

对于谭松韵来说,妈妈的离世,就相当于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然而,媒体却以“死亡”为契机,对一个失去至爱家人的人恶意炒作,人性的冷漠可以说呛得人猝不及防。

他们就像生活在这个圈子里的恶鲨,稍微闻到一丝“血腥”,便开始对其展开猛烈攻击,毫无感情可言。

死亡原本是一件悲伤的事,却让它在娱乐面前,变成了一次又一次舆论的作料。

也让我们不禁感叹:原来我们离恶的距离,这么近!

想起前段时间一部话题度很高的韩剧《请输入搜索词:WWW》,讲述的就是关于大众舆论的剧情。

剧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韩国当红流量小鲜肉,炙手可热的偶像明星韩民圭,被人曝光了他曾在牛郎店陪客的视频。

一时间群情汹涌,吃瓜群众惊愕,少女粉丝心碎,媒体争相报道,舆论声音鼎沸,事情迅速发酵,瞬间登上了热搜。

在娱乐热点新闻面前,媒体们展开了无孔不入地跟踪报道。

不为揭开事情真相,只希望能扒出更多猛料,以赚取更高的收视率。

一批记者对韩民圭围追堵截,埋伏在公司、住宅和任何他有可能出没的地方,手机电话打到爆,一心只想拿到第一手采访。

更有为了吸引粉丝流量和关注的博主,死守在韩民圭的住宅楼下,对他进行全天候直播,随时公布关于韩民贵的所有最新动向。

网络上,各路网友开始对他进行毫无底线的人身攻击,试图扒光他所有隐私,事情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

为了避免被全民乱剑刺死,不得不躲藏暗处的韩民圭,看着网络上媒体和网友的恶意谴责,最终不堪重负,选择了自杀。

在“陪酒”热搜还未散去之时,#韩民圭自杀#的话题又迅速霸占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首。

一个年轻男明星距离死亡的时间,敌不过一场热搜的速度。

在这场舆论风暴中,没人真正关心事情的真相和内情,他们不知道在这些热搜的背后,其实是人为的操作控制。

而在网络另一方的网友,成了这些操控者的棋子,他们负责引发话题,网友负责炒作话题。

造成韩民圭死亡的凶手,其实有成千上万人。

这部韩剧大胆地反应了现实中的事情,揭露了这个网络时代,自由言论下的另一种暴力形式,甚至揭开了媒体圈那些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它也提醒我们,在公众事件面前,我们每个人应该在未了解真相前,避免为无知和纯粹的人身攻击站队,成为下一个没有底线的键盘侠。

因为网友的恶意揣测,媒体的煽风点火,都会引发一场雪崩,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是那一片引发事故的雪花。

法律赋予我们言论自由的权利,并不是允许我们用它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也不是用来给社会制造不良风气,它真正目的应该是理解、帮助、安慰、善意。

在面对陌生人的不幸时,请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在面对舆论新闻时,也请保持理性看待,谨慎思考,客观言论。

就像电影《奇迹男孩》里说的一样:善良一点,因为大家的一生都不容易。

最后的最后,也希望你能活得像个人!(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