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
我们认识了许多挺身而出、
勇挑重担的党员医生,
来自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的
陈世准医生,就是其中之一。
陈世准医生(左一)与全科室医生研讨分析病例。
在亲人与防疫工作面前,
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的故事,
了解他在战“疫”中令人动容的一面。
“不近人情”背后的大情大义
广东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级响应启动后,
市一医院所有医护人员进入备战状态。
陈世准所在的感染病区将作为肇庆抗击疫情最前线。1月29号,陈世准接到了哥哥的电话,告知父亲因患重症肺炎和肝肾功能不全入院,后因病情加重需要转入重症监护室。当时顾不上考虑的他,含着眼泪,叮嘱哥哥注意照顾好父亲后,立马又投入工作。他表示,我作为中国共产党员,又是一名年轻的医生,我有义务这样做。记者也采访了陈世准的哥哥,他表示,父亲知道弟弟工作在前线,所以专门叮嘱不要影响弟弟工作,别让他担心。在电话前,哥哥的一句“你是我们陈家人的骄傲,爸爸的事情就交给我吧”,让陈世准在前线能够更安心“备战”。
将近半个月的“疫工作,
陈世准都是两点一线。
连日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面部有些浮肿,
因长期佩戴口罩,他皮肤过敏泛红,
加剧了面部的疼痛。
但只要一踏入病区,便全然忘记了伤和累。
陈世准告诉记者,忙起来几乎忘记了白天黑夜,更多时候凌晨两三点才倒下床。让陈世准能专心投入工作的,还有未婚妻的支持。打算于2月2日领证的小两口被此次疫情打乱了计划。他心存愧疚,只能通过微信解释原因,但未婚妻并没有抱怨,而是不断鼓励在前线的陈世准,还帮哥哥分担照顾父亲的工作,等待他归来。虽然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将陈世准与家人“隔离”了,但却隔离不了他们彼此信任的爱。
奔赴前线 只为兑现医者诺言
在外人的眼中,
感染科医生是一个相对高危的职业,
陈世准更是开玩笑地表示,
这是一个连外卖都不愿意送进来的地方。
但陈世准深知,这份工作虽然危险,
却承担着不少人的期望,
尤其是家人,
他们从不因为职业原因而疏远。
如今,工作了近10年的陈世准可谓“身经百战”,“我们常年在感染科,救治过甲流、登革热等各类传染性疾病,经历过2015年、2016年的禽流感,坚守在隔离病区是我们本职工作,我们比任何人都懂得保护自己,科室的同事都说我们是‘百毒不侵’的医务人员。”每一次都是以安全和专业对待,加上平日多次的应急演练,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陈世准也能从容面对。
1月21日,陈世准接到医院紧急通知,“四会市出现首例疑似病例,全科人员集合,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腾空整个感染病区,安置好病区原有患者,准备收治患者。”所有医护人员进入紧张的状态。陈世准更主动申请到四会市人民医院接回疑似患者,他迅速穿戴防护装具、检查车上装备、与对方医院最后确认,毅然坐上了120负压救护车。他告诉记者,当时患者进来已是重症,出现气喘、气梗、发烧等症状,情况非常危急,需马上进行隔离处理。作为“管床”的陈世准每天与医护团队都去到病房了解患者情况、生命体征、及时跟踪、配合用药,与专家组讨论治疗方案;还要跟市疾控中心、市卫健局等多个部门保持实时沟通汇报病区情况,让第一手资料实时更新,让指挥部动态掌握疫情情况。
在感染科,
患者被隔离在一个个病房,
但温暖从没被隔离。
陈世准除了治疗上对症下药外,也不忘疏导这些患者的情绪,每天他都尽量抽时间与患者聊天谈心,让春节不能归家团聚的患者感到温暖,给予他们药物治疗外最大的心理支持,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心。“当天第一例确诊患者送进医院时,患者爸爸非常着急,但又不能探望,于是我把自己的私人电话给了他,我的手机24小时都处于开机状态,只要我有空,都会第一时间接听。”这也给了家属莫大的安慰。陈世准付出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1月31日,第一例确诊患者身体各方面恢复良好,顺利康复出院;紧接着元宵节当天,病房陆陆续续传来好消息,这给了陈世准以及整个团队无比希望,更为打赢这场“战疫”注入强心剂。
半个多月的高强度工作,累了就靠墙缓一缓,然后继续前行。陈世准无所畏惧地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担起疫情救治“主力队员”的职责,他秉承着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和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默默坚守在隔离病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护着群众的安康。
虽然前路仍有很多未知数,
但乐观的他表示,
只要患者相信医生,市民相信政府,
疫情很快就会过去,
肇庆又会热闹如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