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京将全面推进小区撤掉楼前垃圾桶、定时定点投放垃圾,预计下半年完成立法,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记者跟随城管部门走进了南京锁金村街道,看看老旧小区是如何让垃圾分类落地的。
【南京老旧小区“撤桶”: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南京锁金村街道岗子村63号,从去年11月份开始,这个小区撤掉了1/3的垃圾桶,变为了集中垃圾回收,摆放了4种桶,来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岗子村63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旧小区,没有物管。小区撤桶后面临各种难题,首先是选址,居民们担心垃圾脏乱臭,都不愿意在自家楼下设置回收点。为此,环卫部门承诺,每周清洗三次垃圾桶,每天清拖两次垃圾,确保周边环境卫生并且无异味。
还有不少居民对集中投放垃圾不适应,尤其是老年人,几十年来,他们习惯了把垃圾放在家门口。对此,社区工作人员采取主动上门的方式,帮老人分类投放垃圾:“给他们拎下来,然后时间长了以后,说句实在话我们老年人的素质也非常高,他们觉得不好意思,说算了,我以后自己扔吧。”
经过4个月的磨合,如今,岗子村63号小区的垃圾分类参与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以前就顺手扔垃圾,现在集中在一起了,挺干净的,这样多清洁啊。”社区居民说。
【达人分享妙招:自制垃圾桶从源头做起】
记者发现,虽然小区垃圾投放完成了由“分散无序式”向“集中规范式”的转变,但垃圾分类的精准率还有待提高,依然存在混投垃圾的现象。为了宣传垃圾到底该怎么分,街道社区发动垃圾分类“达人”以及志愿者,向小区居民分享经验。
76岁的欧阳奶奶,身体力行垃圾分类已经十多年了。她家里有4个垃圾桶,都是欧阳奶奶用大的油壶自己改造而成的,有的专门摆餐厨垃圾,有的摆放生活垃圾,还有纸板、塑料袋等垃圾也被分门别类,这样她在家里就做到了非常细致的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不麻烦,也省时省力,起点到终点,这样做起来就很顺了。对垃圾一定不能随便,‘我丢了反正不管我的事’,不管你的事,管很多很多人的事,为了自己的环境,一定要做好。”欧阳奶奶说。
【杜绝混装混运 不同车辆回收不同垃圾】
社区还举行“垃圾分类大家谈”活动,让居民们提意见,比如,运输垃圾车把几类垃圾一股脑儿倒入车里,导致分好类的垃圾重新又混到了一起,该怎么解决?对此,城管部门表示,今年南京要在将近一半的小区推行“不同车辆、不同要求、不同去向”的垃圾分类收运模式:“比如餐厨收运车、其他垃圾的车辆、可回收垃圾的车辆、有害垃圾的车辆,四分类车辆定时定点到这个点上来收运,混装混运这种现象慢慢会杜绝。”
一旦南京对垃圾分类立法,分类不到位会不会被处罚?这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参与立法工作的专家表示,处罚只是手段,分类才是目的。
南京或将建立奖惩机制,在垃圾集中投放点装设智能化语音系统和视频监控,实时获取“电子证据”,并以监督举报、视频曝光、平台晾晒等方式对不规范分类行为及时通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黎明、张中玄 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rNiNHEBiuFnsJQVleP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