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到底要不要治疗?

2023-11-23   爱上体育

原标题:体检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到底要不要治疗?

随着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普及,看着体检单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结果,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环境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983年首次从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出来,是目前所知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2.幽门螺杆菌有传染性吗?传播途径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是有一定传染性的,其传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正因为这种围餐方式,幽门螺杆菌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点,所以一家人中有一个感染了,除了本人注意饮食生活的隔离外,也建议其他人去做检查,并按照医嘱决定是否根除。

粪便中存活的幽门螺杆菌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可令饮水者或食用者感染幽门螺杆菌,所以,饭前便后洗手,保持清洁水源、坚持不喝生水、不生吃蔬菜或未洗净的瓜果等非常重要。

是指幽门螺杆菌经感染者的呕吐物等传给健康者。

这种情况不多见,主要发生托儿所、幼儿园或小儿的兄弟姐妹中。

包括不清洁的哺乳,口对口喂食,咀嚼后喂食,亲吻婴儿口唇,或用大人的餐具、吸管等喂食。

接触宠物后,要记得洗手,居住环境要清洁,避免蚊蝇骚扰。

侵入式检查如胃、喉镜,口腔、牙科、鼻腔治疗等,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所以检查和就医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

3.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有哪些?怎么选择?

目前可通过医学检查来明确自己是否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常用诊断Hp的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

需依赖胃镜取材,但胃镜并不能直接看到Hp,需胃镜下钳取1-2块胃黏膜组织进行检查。主要包括:

特异性高达100%,是诊断幽门螺杆菌的“金标准”。最大的优点可进行药敏试验。

但是操作复杂、耗时,需要一定实验室条件。

病理科医生对胃黏膜活检标本切片、染色,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有无Hp。同时,可对胃黏膜病变进行诊断。不同染色方法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高敏感和特异的染色方法,它是组织学检测的“金标准”。

把胃黏膜组织置入含尿素试液中,数分钟后如变为红色则证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否则无。检测快速、方便、价廉,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95%之间。但检测结果受试剂、取材部位、组织大小、细菌量、观察时间、环境温度等影响。

优点是不依赖胃镜检查,可反映全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但缺点是不能明确胃病的情况。主要包括:

口服13C或14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经胃黏膜中幽门螺杆菌的尿素酶分解,产生NH4+和HCO3-,HCO3-经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在肺中以CO2形式呼出。收集受试者服药后呼出的气体,检测呼出气体中同位素标记的CO2,就可以判断是否感染了Hp,操作简便。

Hp定植于胃黏膜上皮,随着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而脱落,随粪便排出,可通过粪便检测幽门螺杆菌。该法敏感性90%~98%,特异性75%~100%;方法简便,无需口服任何试剂,只需留取粪便标本。适宜所有人群,包括婴幼儿和精神障碍的患者。

检测的抗体是IgG,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约1~3个月才产生抗体,根除后血清中抗体会存在数月至数年。

只能反映一段时间内Hp感染情况,阳性者只能说有过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能明确现在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但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一般不能自行消失,如果未经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者,其抗体阳性提示很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的情况。

其实很简单,主要取决于患者是否接受过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和有无胃镜检查。

4.幽门螺杆菌该不该根除?哪些人需要根除?

根据我国最新的防治幽门螺杆菌的权威医学共识:

5.如何根治幽门螺杆菌

总疗程为10到14天的

在我国Hp感染率高达59%,部分地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甚至高达90%左右。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我国居高不下,导致胃癌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因此,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一直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工作重点之一。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大量使用,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日益严重,想要根除有耐药性的幽门螺杆菌变得越来越棘手,根除成功率受到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