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家庭来说,有了孩子,当然幸福无比!可之后谁来带娃?却让许多新手父母有些苦恼……
听友@雪绒花 的问题:
我婆婆65岁,典型农村老太太,不识字。我生了以后,她来伺候了几天月子就回老家了。产假结束后,我要上班,我老公说让我婆婆来带孩子,刚开始她不愿意,后来我老公和她沟通后,她同意过来带孩子了,明码标价每个月给她4000块钱。我真的是气死了,天底下哪有奶奶带孙女还要钱的啊?我心里很委屈,我和老公还在还房贷,养孩子花销大,确实没有什么钱给婆婆。怎么办?
婆婆帮忙带孩子到底要不要给钱呢?听听网友怎么说:
@萝萝妈:老人照顾孙辈不是义务,带娃费心又费力
要记住孩子不是他们生的,是你生的!就算婆婆不缺钱,也应该给。毕竟孩子一天吃啊、玩啊都要花钱。如果不给零花钱,老人就只有倒贴。一把年纪,帮你操心带娃真的很辛苦!以前说的好,退休了去旅游、跳广场舞…现在老人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
@殷小猴:父母与子女谈钱伤感情!
亲情不能用钱来衡量,“发工资”太明码标价了,可以用其它方式,比如买礼物或带父母旅行来回馈。如果是自己亲妈帮忙带孩子,你给钱她也不会要。以后养老肯定也是我们子女养,现在帮带个娃就要钱,是老人不懂事,不该给。
@一颗桂圆:真没有钱给父母……
请父母来帮忙带娃就是因为经济困难,真没多少钱!房贷就大山压顶了,孩子的吃穿用度更是一笔大开销!夫妻双方收入不高的话,基本月月光,哪来的钱给爸妈?
婆媳相处的几条金条玉律
心理咨询师 唐莉
关于婆媳关系,中国有很多的俗语或者典故,既有表现婆媳难处的,比如“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也有告诫如何进行婆媳相处的,比如“十年看婆婆十年看媳妇”。作为婆婆、媳妇和作为中间人的男性,应该怎样培养和维护婆媳关系呢?
第一、作为媳妇,对婆婆要恭敬、尊敬、孝敬。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年轻的一代往往比老一代的人更有知识、有见识、有思想,也就容易忽略对老人的尊敬和孝敬。但尊重是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本来信中,@雪绒花的第一句话对婆婆是这样介绍的:典型农村老太太,不识字。短短的十个字表达了雪绒花对婆婆的不敬重,甚至是轻视。
这样对待婆婆的态度必然导致婆婆更加期待来自儿子儿媳的尊重和认可:婆婆要每个月4000块钱,有可能是为了储备将来的养老金;更有可能是为了表明一个态度:我是重要的,我付出的劳动要被尊重和认可。假如@雪绒花在平时的言行中对婆婆是尊敬、孝敬的,可能婆婆就不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认重要感,也就自然避免了后来的困扰。
第二、无论男女,成了家,就要开始为自己和家人负责。
无论夫妻的小日子,还是养育子女,都是这个小家庭的责任。夫妻双方要同心协力、相互帮助、共同奋斗。父母亲友愿意来协助,那是父母亲友的情谊,不来也是无可厚非。
@雪绒花觉得自己有困难,婆婆理所应当来帮忙,婆婆不来,就感觉很委屈。在心理学上,我们叫做“退行”。退行,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也就是说,当面临养育孩子的压力的时候,我们要调整自己的状态,努力承担起成年人的责任。
第三、丈夫要学会成为婆媳关系的桥梁、融化剂。
在与母亲相处时,要充分的同理、安慰母亲,甚至要做“幕后英雄”:所有的礼物都是媳妇买的,所有的关心都是媳妇提醒的,所有的过错都是自己造成,让母亲充分接纳儿媳妇;在与媳妇相处时,要勇于承担责任,多体谅妻子进入一个新家庭的适应,多为妻子考虑。比如在邀请婆婆带孩子的事情上,作为丈夫和儿子的男性,要成为沟通的关键点,邀请母亲帮忙带孩子时,要说明其实媳妇很心疼婆婆带孩子辛苦,但自己只信任自己的母亲,非要让奶奶来带。尽量避免婆媳的冲突,并且给双方适当的同理。
第四、作为长辈,要多体谅年轻人的不易。
说到底,亲情不能仅仅用金钱来衡量,作为老年人,天伦之乐是金钱换不来的。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一把,孩子们除了孝敬,更会多一份感激。
总之,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里的重要关系,需要每个人都付出努力。所谓父慈子孝,既要长辈慈爱,也要晚辈孝敬,缺一不可。
针对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可以自己带,尽量别麻烦父母
孩子是你生的,养育他是你们夫妻俩的责任,而不是双方父母的。只要具备自己带娃的条件,例如全职在家或能请月嫂、保姆配合,就尽量自己带孩子。这样既不劳烦爸妈,也可避免因为育儿观念的不同,总和老人起争执。
只能父母帮忙?辛苦费得给
绝大部分父母也不会眼睁睁看你们犯愁而不管的。但“辛苦费”,依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无论多少,一定要给一些!这是对父母的感谢与认可,不过形式可以多样:
1、给钱最实在:父母想买什么就可以买,想存也可以存起来,使用灵活。
2、买保险产品:父母年纪大了,疾病风险也越来越高,给他们买一些健康类的险种,也可以搭配理财功能。在父母需要时提供一份保障,也能为自己减轻负担。
3、置办生活用品:多关注父母的需求。父母缺啥了,不管是衣服鞋帽,手机或家用电器等,主动帮着买,而且要买好的,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4、带父母出去旅行:总在家围着孩子转,生活圈子太小。定期带父母一起旅行,可以让他们感受不一样的世界,心情更加放松愉快。
5、支持父母的爱好:比如书法、唱歌、演奏乐器、绘画等等。只要这件事,能让父母从中得到愉悦,让他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我们就要给予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并对他的作品表示真心的赞赏!
6、给父母放假:平时周一至周五如果都是父母在带孩子,那周末至少给父母放一天假,这老两口去做自己喜欢的事。逛街、串门、看电影~总之不用拴在家里。
最最最重要的是:真正理解父母,学会感恩!
父母为啥特愿意给子女带孩子?减轻子女负担固然是一个理由,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渴望亲情的陪伴!
孩子长大离家后,能跟父母相伴的时间越来越少。上大学时还有假期,工作后就只剩国庆、春节这种大假,一旦成了家过年还得两边轮着回。
我们总是忙忙忙,父母舍不得孩子来回奔波,那就只有他们“投怀送抱”了。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爱情,也适用于亲情。
正是出于对子女和孙辈的爱,父母们才放下自己的生活,来帮我们带娃,甚至很多时候还要遭受报怨,承受指责。
无论夫妻双方谁的父母,过来帮忙带孩子,无论付出的辛苦是多是少,都应该抱有感恩之心!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多多理解支持他们。
夜话有话说:
虽然感谢父母带娃有多种方式,但我们应该选择父母最喜欢的一种。
给父母他们想要的,而不是你认为他们想要的,这和带孩子是一样的。做到好好沟通,相互尊重包容,一家人才会越来越幸福!
中国有句话:养儿才知父母恩!好好善待、孝敬我们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