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乞丐安静的站在蛋糕店门前的队伍里,周围的人发来异样甚至是嫌弃的眼神。
轮到他的时候,他小心翼翼的拿出来那几张零钱,小声的说:“我要最小的那块”。
店主的孙子刚要赶他走,却发现店主热情的给他递上去一块大蛋糕,并微笑着说:“欢迎您下次光临”。
孩子不解,问店主:“他只是个乞丐,你为什么对他这么好?”
店主说:“因为他是我们的顾客呀?他为了买我们的蛋糕而排队许久,而且,他为了筹钱需要乞讨很长时间,我们不应该觉得高兴吗?”
孩子点点头,继续问:“那你为什么收钱呀,送给他不行吗?”
店主说:“他刚刚的身份是顾客,不是消费者,所以我们应该尊重他的身份。”
这位店主是法国的一位著名企业家的爷爷,就是他的举动,深深的影响了这个孩子,所以他在以后的生涯里,始终铭记爷爷的教诲:尊重每一个顾客。后来他建立了世界著名的跨国连锁超市。
其实在生活中,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你我皆是凡人,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去鄙视他人。
看人就像看镜子,看到的都是自己。你怎么看世界,世界就怎么看你。你是怎样的,你的世界就是怎样的。
你如何定义别人,折射出的都是你自己的修为,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别人。
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觉得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对人尊敬其实是在庄严自己。
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一定是一个宽容、谦卑、豁达的人。这样的人,总会让人感到温暖,就像雨后空气,清新自然,更像多年知己,容易掏心!
记起以前一个酒店管理专业的师兄和我说他面试的一个故事:
那次他去应聘酒店总经理的助理,经过几轮复试,最后留下两个人,到见总经理的最后阶段。
和师兄一起的面试者是D大的高材生,很优秀漂亮的一女孩。师兄当时想,这么漂亮的一个女孩能力也不错,而且总经理是位男士,最后录取那位漂亮姑娘的机会要比他大。
然而师兄并不是那样容易放弃的人,他想好歹自己也是F大的高材生,我们两个势均力敌,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
那天,他们两个人一起被通知去总经理的办公室,路上遇到一位保洁阿姨在擦玻璃,她的清洁车放在旁边,转身时不小心撞到姑娘,把桶里的水泼到了两个人的身上。同行的姑娘鞋子和裙摆上都有水渍,师兄裤子和皮鞋上也是。
那位姑娘瞬间就火大说:“你这个保洁员有没有长眼睛,明知道后面有人来,你是不是故意的。我等会要面试,现在你看看我这样怎么去见人,耽误了我的面试你负责得起吗?真是倒霉。”
又转头对师兄说:“你等下我,我去收拾下,等会一起去,要不然以一个人去也不好对吧。”说完不等回答就往洗手间方向去了。
师兄听到这姑娘这样说话,对她顿时没了好感。师兄对保洁阿姨说:“阿姨,没关系,就是溅到一点水,你别太自责,下次注意就好。”
然后帮保洁阿姨把地上的水拖干净,在等那位姑娘的时候,边和阿姨聊天,边帮保洁擦干净高处的玻璃。
最后,他们两个人到总经理的办公室,总经理对师兄伸出手说:恭喜你,你被录取了。
原来,所谓最后一场面试,就是刚才保洁阿姨的那段考验。那位总经理说到:我们是服务行业,心里有别人,懂得尊重别人是最重要的。
所以,尊重是一个人有教养的重要体现;顾及别人感受,懂得换位思考,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
在知乎和微博上看到一些读者评论一些作者的文章,其言语激烈讽刺鄙视意味十足,更有甚者问候你全家。
记得一位编辑曾说,还有人专门加她微信来骂她。这专门加别人微信只是为了骂别人,是有多闲?
的确,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自由权,你可以质疑,可以抨击,可以取关。但是,也请尊重别人的人格,不要搞人身攻击。
作者写文章,只是表达个人的观点,并没有对谁去下定义贴标签。你不喜欢,可以不看,评论不同意,甚至斥责,但爆粗口和人身攻击并不能证明你是正确的,反而暴露出你低劣的素质。
所以尊重,就是求同存异。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会为你的努力鼓掌。
正如德国古典哲人康德所说:
“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的去理解。”
真正的尊重其实是一种平等,不仰望不俯瞰,不卑不亢。
层次越高的人,越明白尊重意味着平等、价值、人格和修养;相反层次低的人,往往自私、目光短浅,自以为是地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别人。
孟子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学会尊重,是你去赢得一生的必修课。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那就请给小编一个大大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