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2023-12-22     悲喜历史

原标题:中国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中国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中国研制和发展的自行反坦克炮,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制、90年代初开始批量装备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新型120毫米履带式自行反坦克炮,却使中国一跃成为自行反坦克炮研发的佼佼者。中国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以机动能力强。火炮威力大,装甲防护好,以及价廉物美的特点,长期雄居坦克杀手榜的榜首,就是在当今反坦克导弹笑傲群雄时,自行反坦克炮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冷面杀手"。 从分析自行反坦克炮与坦克的区别切入,谈谈这款国产自行火炮的主要特点吧。

它担负的作战任务与坦克不同。坦克被称为"陆战之王",是用于冲锋陷阵的突击兵器,在进攻中直接冲击敌人阵地,防御中对敌实施反冲击任务,而履带式自行反坦克炮则是"狙击"武器,通常用于"猎杀"敌坦克。说的通俗一点,自行反坦克炮在战场上常扮演"狙击手"的角色。

它的内部总体布置与坦克大相径庭。该车从外观上看,与坦克别无二致,也由底盘、战斗室、动力传动室等组成,也是4名乘员,即驾驶员位于车体左前部,炮塔内有3名乘员,炮长位于炮塔左前部,车长位于左后部,装填手位于炮塔右部。但到车里一看,它的布置与59式坦克差异很大。首先,该车的动力装置前置,并位于驾驶员的右侧,有点像63式装甲车。其次,车体中后部是战斗室。炮塔装有1门120毫米火炮,并可进行360度回转。炮长瞄准镜位于摇架左侧,在摇架下方装有炮控系统的主要部件。炮塔的左、右侧内壁及炮塔顶部内壁装有炮控系统、火控系统、通信设备、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以及辅助武器。炮塔尾舱装有半自动供弹机。装填手窗口上装有l挺12.7毫米高射机枪。车体的左后角是柴油箱,右后角是炮弹架,后甲板上开有1个600毫米×800毫米的后门,便于补充弹药和人员出入。驾驶室内装有倾斜计,便于驾驶员选择较水平的射击阵地。

从该车的内部结构来看,是典型的自行火炮的结构:动力装置前置,为车体的中后部留出较大空间安装火炮和安放弹药,所开的后门极大地方便了乘员的进出,同时,也便于战斗中及时向车内运送和补充弹药。而到目前为止,国产坦克清一色采用动力装置后置的总体布置方案,其优点是车辆的整体平衡性好,质心居中,有利于车辆进行高速越野机动,但不足的是乘员进出不方便:平时还可以克服困难,最多不过是练好三步登车功夫;战斗中最要命,一旦车辆中弹起火,乘员要从车底的安全门撤离。另外,补充弹药十分麻烦,要从两个炮塔门往里递。

以色列"梅卡瓦"坦克都开有后门,不仅方便进出,而且可以搭载步兵,一举多得。所以,这款自行反坦克炮的总体布置有其独到之处。

它装有中国现役坦克装甲车辆中惟一规格的大口径加农炮。该车装有l门12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是国产坦克装甲车辆中的特例。该炮配有尾舱供弹机(可半自动装装弹,也可人工装弹。由于坦克弹药大部分是定装式的(弹丸与药筒一体),又笨又沉,有了装弹机,就省力多了),战斗射速达6~8发/分。辅助武器为l 挺12.7毫米高射机枪,l具69-1式40毫米火箭筒,1支56一l式7.62毫米冲锋枪,没有并列机枪。全车的弹药基数是:22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8发尾翼稳定榴弹(初速大干900米/秒),500发高射机枪弹,300发冲锋枪弹,8枚40毫米火箭从该车的武器配备上看,其反坦克作战效能是相当高的--火炮最大有效射程达到了2000米,无论口径还是威力,都明显优于85毫米、100毫米反坦克炮和100毫米是坦克炮,与105毫米坦克炮相当。另外,该车的"猎手"味道很浓--配备了坦克所没有的火箭简,增强了对坦克的近防卫能力。但这个"猎手"没有坦克必备的并列机枪,打击软目标的能力不足。

它采用了与中国一代改进型坦克基本相同的火控系统。

该车的第一轮样车采用的是69一Ⅱ式坦克的火控系统,第二轮样车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激光测距与瞄准合一、双向机械装表式简易火控系统。火控系统的反应时间比较短:对静止目标的反应时间≤7秒,对运动目标的反应时间≤10~12秒;精度也比较高:对1 500米距离上的静止目标(正面坦克)首发命中率不小于70%,对2 000米的静止目标(正面坦克)不小于50%。该车的观瞄装置也比较先进和齐全,并具有夜战能力。观瞄系统主要有测瞄合一炮长瞄准镜、炮长微光瞄准镜、车长昼夜观察镜、驾驶员微光夜视仪等。

从该车的火控系统和炮控系统的各项指标来看,火控系统优于一代中型坦克,与一代改进型坦克旗鼓相当炮控系统由于没有稳定器,性能大体与国产62式轻型坦克、 63式水陆坦克相当。笔者认为,由于反坦克炮的基本战术动作就是以静制动、一招制敌,所以,炮控系统配置低一点,正是其价廉物美之处。

它的推进系统比较先进,开起很轻松。该自行火炮采用的底盘是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WZ321)的履带式中型通用底盘的改进型。动力装置为1台 12150LB型、四冲程、V形12缸、水冷柴油机,标定功率为382千瓦(520马力)。发动机与车体采用橡胶缓冲装置连接,发动机和传动箱、主离合器和变速箱、变速箱和转向机之间采用最新研制的叠片式膜片弹性联轴器连接,大大降低了工作时的噪声和刚性冲击。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操纵装置为操纵杆式,转向和变速采用液压助力,当液压系统发生故障时仍可手动。行走系统为扭杆弹簧悬挂装置,每侧有6个小负重轮和3个挂胶托带轮,单销挂胶履带,第一、六负重轮处装有回转叶片式液压减振器。

总的看,该车的推进系统与国产坦克没有大的差异,但从推进系统所采用的新技术(如发动机与车体的柔性连接、挂胶履带、液压助力操纵系统)来看,笔者认为要优于国产一代中型坦克、与二代主战坦克不相上下。据驾驶过自行火炮的同志说,该车开起来要比 59式坦克轻松得多,车辆的震动和噪声也明显小于59式坦克。

它明显比中型和主战坦克轻。该车战斗全重仅31吨,比59式中型坦克轻了5吨多,比88A/B式主战坦克轻了近10吨。笔者分析,该车的装甲防护水平设计标准与其"冷面杀手"的轻便、快速、灵活、一击制敌的要求是相吻合的。该车的底盘重19吨多,比59式坦克轻炮塔采用高强度铸钢炮框和装甲钢板的焊接结构,也比79式坦克轻,因此,笔者认为,该车车体和炮塔是薄和轻的结构,总体装甲防护水平,优于轻型坦克、水陆坦克以及步兵战车等装甲车辆,略低于中型坦克,不如二代以上主战坦克。

该车的辅助系统,基本具备了现代主战坦克的特

89式在99年国庆大阅兵中

征。如配有烟幕弹发射装置和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车辆外部涂有迷彩,装有1部带保密机的CWT一167D型坦克电台和l套FTZ86-200型自行火炮单炮通话器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车车首下装甲板上装有简易土铲,人工收放,可在30分钟内挖好自行火炮掩体。而如今大多数国产坦克没有这个装置。可别小看了这个推土铲,挖掩体时就省了老劲了。构筑一个坦克掩体,4名乘员挥锹抡镐的得化半天功夫。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国产三代主战坦克也有一个推土铲。

说来道去,这款自行反坦克炮还真有不少特点,很多方面甚至还胜过它的老大哥一一坦克一筹。所以,它是名副其实的"冷面杀手"。尽管它没有实战经验,但"巾帼不让须眉",相信它在未来反坦克作战中一定能有上乘表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e3e49956b0f30630a10ef6c5a95878f.html